可别再冤枉鸡蛋了,鸡蛋≠高胆固醇!最新研究:升高胆固醇的罪魁祸首是饱和脂肪,每天吃两个鸡蛋,还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06 19:58 2

摘要:鸡蛋之所以被称为营养界的 “全能选手”,是因为它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也正因如此,它长期占据着健康饮食的 C 位。然而,在它与心血管健康的关系上,人们的分歧却始终存在:有人认为鸡蛋(尤其是蛋黄)胆固醇含量过高,多吃不利于健康;也有人坚持,鸡蛋的核心营养

转自:生物谷

“胆固醇高是因为你每天吃两个鸡蛋?”、“红烧肉和鸡蛋,到底哪个更伤血管?” 这些争论不仅让鸡蛋爱好者倍感困扰,更在养生界与科学界掀起了持久的论战。

鸡蛋之所以被称为营养界的 “全能选手”,是因为它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也正因如此,它长期占据着健康饮食的 C 位。然而,在它与心血管健康的关系上,人们的分歧却始终存在:有人认为鸡蛋(尤其是蛋黄)胆固醇含量过高,多吃不利于健康;也有人坚持,鸡蛋的核心营养恰恰集中在蛋黄之中。

这种争议的背后,与长期以来的饮食建议密切相关。过去,膳食指南普遍主张限制胆固醇摄入,认为以鸡蛋为代表的膳食胆固醇是导致低密度脂蛋白(LDL,即 “坏胆固醇”)升高的关键因素,而 LDL 升高又被视作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诱因。

但最新研究却推翻了这一传统认知,上演了一出 “惊天反转”:真正危害血管健康的 “罪魁祸首” 其实是饱和脂肪,而适量食用鸡蛋甚至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近日,澳大利亚南澳大学的研究团队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了一项重要成果。该研究采用随机对照交叉设计,专门评估了三种不同饮食模式对健康成人血脂水平的影响。正是这项设计严谨的试验,为上述结论提供了有力支撑。研究明确指出:饱和脂肪才是升高 LDL 胆固醇的主要因素,而非膳食胆固醇;并且,在低饱和脂肪饮食的基础上,每天食用 2 个鸡蛋反而能降低 LDL 胆固醇水平,进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实验设计

在这项随机、对照、交叉设计临床研究中,研究人员经过严格筛选,最终纳入61名健康成年人,平均年龄为39岁,平均体重指数为25.8 kg/m²,基线LDL胆固醇水平低于3.5 mmol/L(135.3μg/dL)。根据研究设计,参与者被随机分配至三种等热量饮食,持续5周,以便分析膳食饱和脂肪、胆固醇对LDL水平的影响。

三种饮食干预方案如下:

1. 高胆固醇低饱和脂肪饮食(鸡蛋饮食组):每日2个鸡蛋(胆固醇600mg/天),饱和脂肪仅占6%;

2. 低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饮食(无鸡蛋饮食组):无鸡蛋(胆固醇300mg/天),饱和脂肪占12%;

3. 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控制饮食(对照组):每周仅1个鸡蛋(胆固醇600mg/天),饱和脂肪占12%。

每天2个鸡蛋,反而能降低“坏胆固醇”水平?!

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鸡蛋饮食组和无鸡蛋饮食组的总脂肪摄入都较低:鸡蛋饮食组饱和脂肪摄入显著减少,实际摄入8%,比其他组低近50%;无鸡蛋饮食组则是不饱和脂肪酸摄入显著减少。三组的胆固醇摄入量基本达标(鸡蛋饮食组594mg/d、对照组520mg/d、无鸡蛋饮食组300mg/d)。此外,无鸡蛋饮食组总能量摄入比其他组低约7%,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例较高,膳食纤维摄入也更多,但各组微量营养素无显著差异。

表1:饮食摄入量

血脂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鸡蛋饮食组LDL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109.3 vs 103.6 μg/dL),总胆固醇和非HDL胆固醇(HDL胆固醇又叫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好”胆固醇)均显著降低。而无鸡蛋饮食组则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109.3 vs 107.7 μg/dL)。

进一步探究这种变化背后的机制,研究人员发现事情变得更为复杂。研究人员检测了LDL胆固醇的主要结构蛋白载脂蛋白B(ApoB)水平,发现相比于对照组,鸡蛋饮食组ApoB表达显著降低,而无鸡蛋饮食组则无显著差异;且饱和脂肪摄入与ApoB水平呈正相关,而膳食胆固醇与ApoB无显著关联。这一结果表明饱和脂肪摄入量(而非膳食胆固醇)与LDL胆固醇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图1:三组饮食LDL胆固醇表达情况

这一研究揭示了:饱和脂肪才是升高LDL胆固醇的“罪魁祸首”,而每天食用2个鸡蛋实际上有助于降低LDL胆固醇水平!

这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早期研究能得出相互矛盾的结果——因为许多高鸡蛋摄入人群同时摄入大量饱和脂肪(如与培根、黄油一起食用),真正对心血管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是伴随鸡蛋摄入的饱和脂肪,而非鸡蛋本身。

既然适量食用鸡蛋不仅不会增加心血管负担,反而有助于调节血脂水平,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面对如此多样的鸡蛋烹饪方式——无论是清爽的白煮蛋、香嫩的煎蛋、入味的卤蛋,还是家常的番茄炒蛋、鲜香的韭菜炒蛋,每天变换花样既能让味蕾享受美味,又能为健康加分,这样的双重益处怎能不让人心动?!

然而,随着鸡蛋在日常饮食中的频繁出现,一个关键问题也随之而来:究竟每天摄入多少鸡蛋才最科学合理?这个度该如何把握?

针对这些问题,最新研究给出了令人安心的答案。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研究团队在《Nutrients》期刊发表的研究表明:相比于从不吃或几乎不吃鸡蛋的参与者,每周食用鸡蛋1-6次者全因死亡率降低了15%,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率降低了29%。

每天1-2个鸡蛋,最健康!

该研究通过49项食物问卷对8756名老年人(中位年龄76.9岁,女性占54%)的鸡蛋摄入情况进行评估,将其分为从不/很少(1-2次/月)、每周(1-6次/周)和每天(每天数次)三类,并追踪中位5.9年。结果显示,与从不/很少吃鸡蛋者相比,每周摄入鸡蛋的人群全因死亡率降低15%,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率显著降低29%,但癌症死亡率无显著差异。亚组分析显示,饮食质量为中高水平且每周吃鸡蛋的人,CVD死亡率分别降低33%和44%。有血脂异常的每周吃鸡蛋的人,CVD死亡率降低27%;无血脂异常的每周鸡蛋的人,该风险进一步降低至43%。

这项研究提示,对大多数老年人而言,每周1-6个鸡蛋可能是平衡营养获益与潜在风险的最佳选择。

图2:全因死亡率和特定原因死亡率、总死亡率和食用鸡蛋的频率

尽管上述研究表明适量鸡蛋摄入对多数人无害甚至有益,但这并不代表所有人群都适合大吃特吃。

遗传因素+过多鸡蛋摄入=冠状动脉疾病风险上升

研究人员发表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的中国大型队列研究提醒我们,遗传因素在决定鸡蛋摄入与冠心病风险关系中起着关键作用。

该研究采用540个基因变异的多基因风险评分(PRS)评估遗传易感性,发现鸡蛋摄入量与冠心病(CAD)风险呈剂量依赖性关系:与每周摄入1个鸡蛋相比,摄入1-3、3-6、6-10及>10个鸡蛋的CAD风险比分别为1.02、1.05、1.28和1.42,且高遗传风险人群的关联更强。每周多吃3个鸡蛋,低中遗传风险者的CAD风险增加5%,而高遗传风险者增加10%。联合分析显示,高遗传风险者若摄入≥10个鸡蛋,HR达2.95,10年CAD发病率从1.37%升至4.24%,表明遗传易感性会放大高鸡蛋摄入的CAD风险。

图3:鸡蛋消费与与CAD事件相关的遗传风险之间的加性相互作用

小结

综上所述,这三项研究共同描绘了一幅更为复杂的图景:鸡蛋与心血管健康的关系不能简单归类为"好"或"坏",而是取决于饮食背景、年龄因素和个体遗传特征的协同作用。

对于大多数人群来说,在健康饮食模式下,每天1-2个鸡蛋摄入是安全且有益身体的,而对于“三高”人群而言,相较于单纯不吃鸡蛋或不吃蛋黄,减少来源于红肉、动物内脏、黄油、奶酪、淡奶油等饱和脂肪的摄入则更为重要。不过,咱们都需结合自身健康状况与整体饮食结构灵活调整“吃蛋”频率。

总之~今天,你吃鸡蛋了吗?

参考文献:

[1]Carter S, Hill AM, Yandell C, Wood L, Coates AM, Buckley JD. Impact of dietary cholesterol from eggs and saturated fat on LDL cholesterol levels: a randomized cross-over study. Am J Clin Nutr. 2025;122(1):83-91. doi:10.1016/j.ajcnut.2025.05.001

[2]Wild H, Gasevic D, Woods RL, et al. Egg Consumption and Mortalit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Australia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Nutrients. 2025;17(2):323. Published 2025 Jan 17. doi:10.3390/nu17020323

[3]Xia X, Liu F, Huang K, et al. Egg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potential amplification by high genetic susceptibilit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m J Clin Nutr. 2023;118(4):773-781. doi:10.1016/j.ajcnut.2023.06.009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