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若论唐朝最会玩社交的女诗人,李冶称第二,恐怕没人敢称第一。要是唐朝有热搜,李冶绝对是常驻嘉宾。
文/吴罡
若论唐朝最会玩社交的女诗人,李冶称第二,恐怕没人敢称第一。要是唐朝有热搜,李冶绝对是常驻嘉宾。
而这位被刘长卿称之为“女中诗豪”的道姑,愣是把清冷道观改成了文人常聚的俱乐部和无数文人雅士的“网红打卡地”。
这还不算,最为令人咋舌的是,她还写出了比她本人还劲爆的一系列情诗,而《相思怨》便是其中的一首,其诗如下: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这首《相思怨》直白而深刻,更以海水之深广反衬了相思的永无尽头。除此之外,她还写下一首空灵悠远的《明月夜留别》,此诗名扬古今,脍炙人口,其诗如下: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不过,在李冶所有的爱情诗中,最露骨的还要一首六言诗,这首六言诗仅仅只有24字,却写透了夫妻之间的扎心真相。这首诗就是《八至》。其诗如下:
八至
【唐】李冶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那么,在李冶这首最著名且最露骨的爱情诗的背后,又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此诗又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呢?我们且来看看。
01、六岁女童写出惊人诗句,父亲忍痛送爱女入道门
江南的水土,总能孕育出灵秀的才子佳人,乌程书香门第出身的李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打小就透着股与寻常孩童不同的聪慧。
六岁那年,院里的蔷薇刚鼓出花苞,父亲便抱着她在花架下逗趣。别家娃还在玩泥巴捏小人,谁知这小丫头张口就吟出“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这样的诗句。
换做是现在,这天赋够家长拍十条朋友圈来炫耀了,可老李头盯着“架却” 俩字却犯起了嘀咕 —— 这不是“嫁却”的谐音吗?
这是不是说小姑娘的心思早就往婚嫁上跑了?小姑娘如此年幼心思都这么活络的话,那长大了还不得上了天?
在父亲看来,这般“早熟”可不是好事,保不齐将来会成“失行妇人”。于是,十一岁时,李冶便被她父亲送进了玉真观。
他以为,道观就是“清心寡欲的培训班”,就是斩断尘缘的“保险箱”。没成想,唐朝的道观堪称文艺青年的“自由乌托邦”,更是“文艺青年的快乐大本营”。
这里没有《女诫》的条条框框,反倒能弹琴论诗交朋友,这简直就是为李冶量身打造的“自由天堂”。
02、道观“人气王” 的社交天花板
在道观待久了,李冶愣是把道袍穿出了潮牌范儿。她琴弹得溜,诗写得绝,还特会接梗,没多久就成了文人圈的“流量密码”。
“茶圣” 陆羽天天拎着新茶上门,俩人边品茶边唠诗,活像现在的“茶话会直播”;诗僧皎然总爱找她 PK 诗句,说不过时还会耍赖似的嗔怪她“太能言”。
就连“五言长城”刘长卿都忍不住夸她为“女中诗豪”;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里直戳戳说:“士有百行,女唯四德。季兰则不然”。
还说她“上比班姬稍逊,下比韩英有余,就算年纪大了,也是个顶飒的老太太”,这评价够爆了吧?
这群人凑一块儿,日子过得比庙会还热闹,比神仙还逍遥:春天泛舟湖上,看“船动湖光滟滟秋”;秋天登顶望月,吟“清风明月无人管”;酒酣耳热时就互赠诗作,好不快活。
李冶写给朱放的“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直接成了唐朝异地恋情侣的“官宣文案”和“定情圣经”。
她生病时盼陆羽来看她,一句“多情终不及无情”,把病友情谊写得比偶像剧还甜,把知己情谊写得比情书还动人。
这要是搁现在,绝对是坐拥百万粉丝的情感博主,每条动态都得被“催更” 刷屏,刷爆朋友圈。
03、二十四个字封神!道姑的人间清醒语录
李冶的诗最绝的是啥?敢撕性别标签啊!打破了性别给文字套上的枷锁。
比如说写相思,她就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比大老爷们写的“莫愁前路无知己” 还够劲儿。
叹命运她就说“狂风何事相摇荡,吹向南山复北山”,活脱脱把姑娘家在时代里的身不由己说透了。
真正让她“炸圈”的是《八至》,二十四个字直接封神:
这世间最近和最远的,莫过于东方与西方。而最深和最浅的,则是那潺潺的清溪。
最高和最明的,是那悬挂于天空的日月。而世间最亲近和最疏远的人,无疑是天下夫妻。
在这首诗中,一个“至”字重复出现了八次,此诗因而得名“八至”。
从内容上来说,此诗句句深入浅出,道出了世间最浅显而又真挚无比的道理,蕴含深刻的辩证法,哲理意味浓厚。
从结构上来说,此诗前三句如层云叠嶂,只为引出末句的“至亲至疏夫妻”一句,深刻地针砭了世故人情,笔触冷峻,发人深省。
不过,全诗的精髓在于最后的两句——“至亲至疏夫妻”。在人的一生当中,夫妻最为亲密,他们一生携手,共建家园,共育后代,同甘共苦,直至生命的尽头。
然而,夫妻始终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他们在一起,那势必会组建一个美好的家庭。而一旦分开,他们则形同陌路,甚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都还算是轻的,我们看到的有些夫妻,好的时候,缠缠绵绵,如胶似漆。而一旦翻脸离婚,那真的是反目相向,形同水火,势如死敌,让人心寒,而其中真相,各有各的扎心之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夫妻是世界上相互距离最近的,也是世界上距离最远的。这真的是把夫妻之间的感情说透了。
尤其是最后的“至亲至疏夫妻”一句,猛地戳破了人情真相,直接掀了桌子 —— 这哪像个“清心寡欲”的道姑能说的?
在唐朝,这诗一出来,怕是能惊掉一地下巴,估计文人圈的茶会都在聊“道姑怎么比我们还懂人情”,热度堪比现在的热搜第一。
其实她的诗就像她的人,从不装腔作势,从不装模作样。
写离别,便说“明月有光人有情”,连月亮都成了传情的信使;诉心事,就道“心远浮云知不还”,坦诚得让人心疼。
在那个人人爱说客套话的时代,这份直白与热烈,反倒成了最稀罕的特质;这份直球性格,简直是“人间宝藏”。
04、命运这杯苦茶,凉得太突然
可惜再怎么滚烫的茶,也有凉透的一天。唐代宗听说了她的才名,召她入宫作诗,本以为是“逆袭爽文”剧本,没成想晚年撞上朱泚叛乱。
不知是一时糊涂,还是被胁迫无奈,她给叛将写了首诗,结果朱泚兵败后,唐德宗翻起旧账,一道圣旨便把她“乱棒送走”了。
后人骂她“风流”,可比起那些逛青楼的男诗人,她不过是光明正大地交朋友;有人说她“失行”,她的诗里全是掏心窝子的真情,半分虚言都没有。
就像她在《偶居》里写的“狂风何事相摇荡”,命运这阵无情的大风,终究把她这朵倔强的蔷薇吹得零落成泥。
但李冶哪会真的消失?那些藏在诗句里的笑和泪,早就成了唐朝最鲜活的表情包。
能让半个文坛追着点赞,追着唱和,能把日子过成诗的人,从来不需要别人来定义。
现在读她的诗,仍能感受到穿越千年的生命力 —— 她就像一株永远含苞的蔷薇,在历史的花架下,以诗为刺,对抗着世俗的修剪。
特别是她传下来的诗作,便足以证明她的不朽,就像《八至》里那看透世事的劲儿,那份超越时空的哲思,早已在文字里获得了永恒。
因此可以说,在唐诗的璀璨星空里,李冶始终是最独特的那一颗,绝对是最亮的那颗“显眼包”。她的叛逆从不在情爱纠葛,而在始终以“人”的姿态凝视世界,用诗歌为女性精神拓荒。
这株曾被误读的蔷薇,终究在时光里绽放成了永恒的风景。
*图片来源于网络,不妥之处请告知删除!
来源:玉露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