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战区》网站8月发文确认,该机型“气动布局与成飞歼-36、沈飞歼-50明显不同”,无垂尾设计、大后掠角主翼、翼身融合等特征,符合西飞“战略平台专家”的定位。
最近,社交媒体上一张模糊的试飞照片让全球军迷炸开了锅,据传是我国第三款第六代战斗机。
美国《战区》网站8月发文确认,该机型“气动布局与成飞歼-36、沈飞歼-50明显不同”,无垂尾设计、大后掠角主翼、翼身融合等特征,符合西飞“战略平台专家”的定位。
文章特别提到,其主弹舱长度超过6米,主弹舱可携带6枚霹雳-17超远程导弹(射程1500公里),或2枚4吨级高超音速导弹(末端速度10马赫)。侧弹舱配备12枚新一代中距空空导弹,配合三发发动机的电力冗余,可同时为激光防御系统供电,实现边打边防 。
个人推测,从最新网络照片与技术逻辑综合分析,西飞第三款六代机的存在可能性超过80%,且其技术特征与战略定位已显露出清晰轮廓。
2024年4月18日,西工大申请的“变后掠翼舰载机”专利(CN309141222S)显示,该设计采用无垂尾布局、双发发动机、可变后掠翼结构,与2025年8月网络曝光的试飞照片高度吻合。
专利图中清晰的菱形机头、S型进气道和锯齿状喷口,与照片中战机的外形特征完全一致,甚至连机翼后掠角(起降状态25°、超音速状态65°)的调节逻辑都能对应。
西飞作为中国大型运输机(运-20)和轰炸机(轰-6系列)的主研单位,其核心技术优势在于长航程、大载荷、高可靠性。
这种设计与西飞在大运、轰炸机上的技术积累一脉相承,尤其适合舰载场景的起降稳定性需求。
照片中战机机头的空速管(试飞阶段标配)、双轮前起落架(适配电磁弹射)、以及机翼折叠痕迹(推测翼展18米),均指向其舰载机属性。
从尾喷口热成像分析,该机搭载的涡扇-15改发动机推力应该已突破18吨,较原型机提升12.5%。其采用三发组合动力设计,两台涡扇-15并联一台亚燃冲压发动机,可在3马赫巡航时切换动力模式。
结合2025年7月沈飞歼-50的密集试飞(每月0.5架原型机产能)和西飞脉动生产线的扩建(月产0.5架六代机能力),我国六代机研发已进入“南北西三角协同”阶段。
成飞的歼-36以三发设计和超大载弹量著称,被称为“空中弹药库”;沈飞的歼-50则凭借双发矢量技术和高机动性,主打“制空权收割机”。
而这架疑似由西飞主导的新机型,更像是专为航母量身定制的“海上幽灵”。其可变后掠翼设计专利图,与西北工业大学此前申报的舰载六代机方案几乎一模一样。
综合现有证据,西飞第三款六代机的存在可能性超过80%,且其技术特征与战略定位已清晰显现。通过变后掠翼、组合动力、全向隐身,实现对F-35C、NGAD等机型的代际压制。
来源:军座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