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民生耳鼻喉:孩子切腺样体、扁桃体要全麻?孩子做全麻手术安全吗?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07 00:31 3

摘要:当医生建议给孩子做腺样体或扁桃体切除术时,几乎所有家长都会卡在一个问题上:“孩子这么小,全麻安全吗?”

当医生建议给孩子做腺样体或扁桃体切除术时,几乎所有家长都会卡在一个问题上:“孩子这么小,全麻安全吗?”

确实,“全麻”这两个字总让家长联想到各种风险。今天武汉民生耳鼻喉医院业务院长杨成江教授就用权威依据和临床数据,聊聊儿童全麻的那些事,帮你理清疑惑。

孩子太小到底能不能做全麻?

答案很明确:年龄不是全麻的“禁区”,关键看“是否有必要”。

儿童对手术的恐惧和抗拒心理较强,很难在清醒状态下配合完成手术,清醒状态下的手术操作可能给孩子带来强烈的恐惧、疼痛记忆,甚至影响未来的医疗配合。全麻能让孩子在无意识状态下接受治疗,减少孩子的不适,避免因挣扎导致手术部位损伤、出血或手术时间延长,全麻后肌肉松弛,便于暴露手术视野,提高手术安全性。

从医学角度来说,目前没有任何指南规定“多大的孩子不能做全麻”。临床上,早产儿因先天性疾病(如肠道闭锁)出生几小时就接受全麻手术的案例并不少见;对于健康孩子,即使是婴儿期,只要手术有明确必要,全麻就是可行的选择。

为什么?因为拖延手术的风险可能远大于麻醉风险。比如腺样体肥大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

长期缺氧影响大脑发育、身高体重增长

张口呼吸形成“腺样体面容”

反复中耳炎、听力下降

临床数据显示,在专业麻醉团队操作下,3岁以下儿童接受短时间全麻(通常30分钟-1小时)的安全性已得到充分验证。

儿童全麻到底安全吗?

家长最担心的“安全性”,可以从这几个角度理解:

1、现代儿童全麻技术已非常成熟

目前儿童麻醉使用的药物(如七氟烷、丙泊酚等)具有起效快、代谢快、剂量可控的特点,能精准匹配孩子的体重和手术需求。

麻醉过程中,医生会通过监护仪实时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10余项指标,相当于给孩子上了“全时保护”,一旦出现异常可立即调整。

根据《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的数据,目前我国儿童全麻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已低于0.03%,远低于家长的担忧程度。

2、“全麻会让孩子变傻”?没有科学依据

这是家长最纠结的问题,我们直接看权威结论:

- 2016年《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的全球多中心研究(涉及700多名儿童)显示:单次、短时间(<3小时)全麻,对3岁以上儿童的智力、记忆力、行为发育无显著影响。

- 2020年美国FDA在综合大量研究后指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单次、短时间全麻”会对婴幼儿神经系统造成伤害;仅“多次(≥3次)或长时间(>3小时)全麻”可能与3岁以下儿童的认知发育存在“潜在关联”,但这一结论仍需进一步验证,且并非“因果关系”。

简单说:腺样体、扁桃体手术属于短时间(通常1小时内)单次全麻,现有证据不支持“会影响智力”的说法。

3、越小的孩子全麻风险越高?不一定

婴幼儿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如呼吸功能、肝肾功能),对麻醉的耐受性可能稍差,但这并不意味着“风险不可控”。

专业的儿童麻醉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身体状况(如是否有哮喘、心脏病)制定个体化方案,比如:

- 婴儿使用更精细的药物剂量计算(按公斤体重);

- 对早产儿会加强呼吸支持监测;

- 全程使用儿童专用的麻醉器械(如小号气管导管)。

只要术前评估充分,婴幼儿全麻风险可控(《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22年婴幼儿麻醉安全研究)。

确定手术,家长要做好这5件事

为了让麻醉和手术更顺利,家长的配合至关重要:

1、术前:如实告知,别隐瞒

#详细说明孩子的病史:是否有药物/食物过敏、哮喘、癫痫、先天性疾病,近期是否感冒发烧(感冒可能增加气道高反应风险)。

#按要求完成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这些是评估孩子能否耐受手术的基础。

#严格遵守“禁食禁水”时间:通常术前6-8小时禁食(奶、固体食物),术前2-4小时禁水(具体遵医嘱),目的是防止麻醉中呕吐导致窒息。

2、麻醉前:帮孩子减少恐惧

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简单解释“手术是帮你解决睡觉打鼾的问题,醒来后就好了”,避免说“医生会给你打针”等引发恐惧的话。

部分医院支持“家长陪同入室”(孩子入睡后家长离开),可提前与医生沟通。

3、术中:信任医生,耐心等待

手术时家长需在等候区等待,无需过度焦虑。麻醉医生会全程守护孩子,若有特殊情况会第一时间沟通。

4、术后:注意护理细节

#孩子清醒后可能哭闹(麻醉后不适或伤口疼痛),可轻拍安抚,避免剧烈晃动。

#术后6小时内让孩子侧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

#术后1-2天以冷流质食物(如冰牛奶、凉粥)为主,避免过热、过硬食物刺激伤口。

#回家后:观察异常信号,立即联系医生或返院。

结语

对于需要手术的孩子来说,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的全麻风险,远低于疾病本身带来的长期危害。现代医学已经能把儿童全麻的风险控制在极低水平,家长不必因“未知恐惧”而耽误治疗。

如果对麻醉有疑问,建议术前与麻醉医生详细沟通——他们是最了解孩子麻醉方案的人,也能帮你打消更多顾虑。

参考文献

[1]《小儿麻醉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儿童麻醉专家共识(2020)》

[3]Davidson AJ, et al. Neurodevelopmental outcome at 5 years of age after general anaesthesia and awake-regional anaesthesia in infancy (GAS): an international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The Lancet, 2016, 387(10026): 1340-1350.

[4]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Drug Safety Communication: FDA warns about possible neurocognitive effects of general anesthetics and sedatives in young children. 2020.

[5]《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22年第21卷第3期:《婴幼儿全身麻醉安全性研究进展》

[6]《中华麻醉学杂志》2021年第41卷第5期:《儿童日间手术麻醉安全管理专家共识》

来源:武汉民生耳鼻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