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一):苦难是圣贤的沃土,强大自己,吸引志同道合的人!出身决定不了一个人的最终结果,内因起决定作用,你最终会成为你该成为的人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07 05:59 1

摘要:小翟解读:孔子是山东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08年高考,黑龙江省的院校没上去,我还特别郁闷,误打误撞,选了一个山东的院校,还选对了。如果我上不去清华、北大,那就选择一个好的城市,谢谢自己稀里糊涂的选择,选对了山东省,齐鲁大地,孔孟之乡,这4年的省外生活,让我走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小翟解读:孔子是山东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08年高考,黑龙江省的院校没上去,我还特别郁闷,误打误撞,选了一个山东的院校,还选对了。如果我上不去清华、北大,那就选择一个好的城市,谢谢自己稀里糊涂的选择,选对了山东省,齐鲁大地,孔孟之乡,这4年的省外生活,让我走上了传播传统文化的道路。高考失利,也变成了好事,如果我考的好,我不会来山东上学。这就是祸福相依吧!

2、孔子的先祖是宋国的贵族。父亲名叔粮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母亲颜氏,出身贫寒。孔子从小跟随母亲生活,由于家境贫穷和出身卑微,很被人瞧不起。

小翟解读:孔子完全是0起点,出身贫穷和卑微,这是命;但是后来孔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代圣贤,3000弟子,72贤人,这是运,命不好,你可以自己运啊。

出身决定不了一个人的最终结果。内因起决定性作用。

3、为了谋生,他不得不早早踏上社会,先后给人放牧、看守粮草、管理粮仓和牧场,甚至当过替人帮丧事的吹鼓手。

小翟解读:一代圣贤,还有很多牛人,都有过很穷困潦倒的经历,最后他们成为了该成为的人。你最终会成为你该成为的人一切都是匹配的,你获得的一切都和你是什么人相匹配。

4、这些“卑贱”的经历,使他老人家直到晚年谈起来还时常有些脸红,后来孔子回忆说:“我年轻的时候生活很艰难,所以会干些粗活。”

小翟解读:这些卑贱的经历,让孔子尝遍了人间疾苦,知道什么是正确的道路,提高了孔子的认知。

5、在孔子的少年时代,对他成长产生重大影响的有两个因素:

一是特殊家庭造就的坎坷经历,二是鲁国特殊的礼乐文化环境。

小翟解读:环境塑造人,我们的朋友圈、环境、信息、身边的人,都在塑造我们。孔子的苦难家庭,让他生出了悲悯之心,鲁国礼乐崩坏,让孔子去追求真理,提出了社会秩序要讲究仁义礼智信。

6、“礼”就是“周礼”。武王灭商,建立了周王朝,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吸取殷商灭亡的教训,推行“以仁德治理周天下,重视贤良人才”的方针,建立了从天子到一般官员的等级制度,这种等级制度就是“周礼”。

小翟解读: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一条正确的道路,一个正确答案,就看你能不能找到了。残暴的商朝,以法治理的大秦帝国,都衰败了,证明这是错误的道路,而周朝的仁义礼智信治天下,刘邦的道家,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周天下延续了800多年,让汉朝壮大到我们都是汉族,康百万家族的留余、积德行善,让这个家族延续了400多年,富了12代。

7、鲁国是保留“周礼”最好的地方,孔子自小受到周朝传统文化的影响,对各种仪式非常感兴趣。

小翟解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你才能坚持下去;和喜欢的人在起,才能白头偕老。

8、他虽然好学,但在当时,像他这样身份的人是不能参加正规学习的,于是只好走自学的路。

小翟解读:自学的人,自考的人,最后取得的成绩,含金量更高!我们要有自学的能力。

9、十五岁以后,他一边谋生,一边到处向人求教。

小翟解读:吾15至于学,30而立,孔子15岁就到处学本事,30岁找对了人生道路,是的,小翟15岁参加中考,就非常有主见了,就成人了,如果开始创业,进入社会去工作,也是可以了。王曼昱15岁就拿了冠军了。

10、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十七岁的孔子遭遇了人生又一大不幸,含辛茹苦养大自己的母亲去世了,他成了凄苦无依的孤儿。

小翟解读:孔子的童年,是悲惨的,正是苦难,成就了孔子,苦难是英雄的沃土,让孔子心智成熟,想要改变一些什么。

11、同年,鲁国的大臣季孙氏准备宴请读书人。季孙氏在鲁国位高权重,几乎掌握了鲁国一半的百姓和土地。

小翟解读:季孙氏、舒孙氏、孟孙氏,做了皇帝该做的事情,拥有皇帝该有的东西,这就是不懂礼,所以,孔子主张仁义礼智信。

是的,不是我的,我不要。只拿我该拿的。

12、孔子这时候还很年轻,认为自己读书这么多年,也算是个读书人了,便再没有接到正式邀请的情况下贸然前去参加了。

小翟解读:儒家,一定不是软弱的,儒家是非常刚的,非常有骨气、有勇气的。

13、结果,现实是非常残酷的,孔子刚迈入宴会的场地,季孙氏的一位家臣就不客气地对他说道:“在场的都是季氏邀请的贵族,你还是趁早离开吧!”

小翟解读:不是一路人,就不进一家门。孔子和这些人是不能共事,是不能成为朋友的,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积极入世,想改变时局,可是周游列国14年也没有改变得了,人是不能改变的,只能筛选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

孔子如果一开始就知道他改变不了这些人,不去周游列国,去讲学,去做教育,去建立自己的王国,去做他能做的事情,吸引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打造属于自己的道场,相信孔子的成就会更大!

14、宴会上的羞辱让年轻的孔子深刻地体会到了世态的炎凉,也让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要想跻身贵族,他还必须更加勤奋。

小翟解读:世态炎凉,给孔子深深上了一课。进不去的圈子就不要进了。我们也不想跻身贵族,我对自己有要求,我要成为优秀的自己,我要成为我想成为的人,吸引志同道合的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孔子,能够这么想,他就不会这么郁闷了。

来源:典籍小翟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