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七连涨,品质定力与长期主义的胜利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07 09:38 1

摘要:当行业深陷“内卷”的焦虑泥潭,上汽的增长曲线却像挣脱束缚的藤蔓,持续向上:数据显示,今年7月,上汽集团销售整车33.8万辆,同比增长34.2%;今年以来,单月销量已实现同比“七连涨”。

当行业深陷“内卷”的焦虑泥潭,上汽的增长曲线却像挣脱束缚的藤蔓,持续向上:数据显示,今年7月,上汽集团销售整车33.8万辆,同比增长34.2%;今年以来,单月销量已实现同比“七连涨”。

上汽的这份答卷,是长期主义胜利的生动注脚,也是对当下浮躁市场的有力回应:喧嚣过后,愈发凸显“大厂品质”的真正底色,唯有坚持长期主义,才能穿越周期。

全产业链的深耕,

用“技术厚积”回应用户期待

当消费者决策越来越依赖15秒的种草视频,当网红车评人的一句话比工程师10年研发更有说服力,追逐短期流量的车企逐渐迷失自我:过度夸大“自动驾驶”概念,制造公众认知泡沫;自导自演的安全碰撞测试……今年发生的这些充满戏剧性的事件如同多面棱镜,折射出行业对技术本质的偏离。

在这样的行业语境中,上汽始终用“十年磨一剑”的姿态深耕技术,用实打实的成果回馈用户。

上周,智己汽车首发“恒星”超级增程技术,用纯电续航里程可达450公里的“超级骁遥MAX电池”、突破效率天花板的增程专属超效“黄金发动机”、行业首创的ERNC主动降噪技术等多项技术,逐一解决了传统增程汽车“纯电续航短”“增程器介入突兀”“亏电油耗高”“低电量动力疲软”等用户痛点。

在增程技术最热的时候,上汽没有盲目跟风,而是凭借厚积薄发的技术能力,让用户体验跨越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这样的深耕往往藏在用户看不见的技术壁垒之中。就在前天,全新MG4正式开启预售。发布会上,上汽透露,为打破特斯拉在热管理技术方面的专利壁垒,公司投入了5亿元研发资金,成功研发出应用于MG4的全新热管理技术,使得空调能耗降低50%,冬季制热效率提升30%,实现10.4kWh/100km的同级最低电耗。

这一突破也将为用户带来切实的出行便利:冬季快速制热不必担心能耗过高,更无需为续航里程过度焦虑。

多年的积累,正让上汽迎来技术成果的集中绽放。除了以上所说的技术,半固态电池、线控底盘等都已进入量产倒计时。日前,上汽获得了两张L4级自动驾驶示范运营“沪牌”,标志着L4级自动驾驶正从技术验证迈向商业化运营。

长期主义不是慢,而是稳,是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选择“难而对”的路径,而非“快而易”的战术。上汽的技术深耕也从来不是“单点炫技”,而是从研发、供应链到制造的全链条、体系化的技术能力。从发动机到新能源“三电”技术,从“上车体”的智能座舱到“下车体”的线控底盘,全产业链自主可控,这是几十年的积累所得,而非短期营销所能替代。

看不见的坚守,

品质不是“顶配”而是“标配”

从销量数据来看,上汽这轮增长更呈现出全品类齐头并进的态势:7月,上汽自主品牌汽车销量达21.4万辆,同比增长39.4%;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1.7万辆,同比大涨64.9%;上汽合资品牌销量明显回升,同比增长26.1%。

这样的全面增长,并非依靠某几款“明星车型”的短暂爆发,而是源于上汽对品质的一贯坚守。

在上汽大众的试验室,车辆要经受120℃高温与-50℃低温的极限考验,车门反复开合10万次,模拟30年使用频率;整车在暴雨级别几十倍的水压下进行密封性测试;声学试验室里,车辆在接近“无声”的环境中测试细微噪声。

上汽大众车“开不坏”的产品品质标签,并不是靠配置堆出来的,也不是发布会上的PPT“吹”出来的,而是在一间间试验室、一项项验证数据中“死磕”出来的。

即便是ID.3这样的小车,也是用料扎实:车身采用86%高强度钢构建“生命舱体”;电池经过338项安全验证;120道激光焊接铝合金壳体与全封闭底盘护板形成“金钟罩”防护。

在上汽看来,品质从来不是高端车型专属的“顶配”,而是所有产品都必须达到的“标配”。

当车企们用炫酷的智能化功能收割消费者的注意力时,上汽则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花大价钱,下狠功夫。

比如,在新能源汽车用户最关心的电池安全方面,最新国标要求“2小时内不起火、不爆炸”,上汽通用则把标准拉高到“静置2周不起火、不爆炸”;高温环境担心快充出事故,上汽通用的工程师就把新车开到了海南,快充循环测试标准高达1000次,也远超国标的“25℃常温下的300次”标准;沿海用户担心电池腐蚀,上汽通用就做了8倍于新国标的耐腐蚀测试。

“我们坚持采用最高的安全标准、最全面的安全策略、最核心的技术,以及花最多的钱去做这件事。”在上汽通用与宁德时代共同研发的新一代电池中,采用了更厚的气凝胶、防火毯,以及更大的卸压阀等设计,并有最新的车云一体监测管理系统监测每一块电芯。“当时,宁德时代看到这个标准之后,说成本至少要增加50%才能达到,因为做了非常多的冗余部分。”这也是为什么在新别克E5上市发布会上,上汽通用敢于对用户做出“一旦发生自燃,就赔新车”的承诺。

这些看不见的坚守,正是大厂品质的底色。

跨越国界的口碑,

把本土品质锻造成全球标杆

海外市场频频传来捷报:7月,在西班牙PHEV市场,MG HS蝉联月度销量冠军;在挪威市场,MG在市场总销量中排名第五,在中国自主品牌销量中排名第一。而在今年上半年,MG以15.3万辆销量成为欧洲最畅销的中国汽车品牌,并首次在半年销量中将特斯拉甩在了身后。

要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靠的是实打实的品质,凭的是真刀真枪的产品实力。

以欧洲混动车市场为例,MG ZS Hybrid+与MG3 Hybrid+两款车型用真实的油耗、驾控与品质体验,赢得了外媒“超越丰田”的评价。

英国《Parker's》和法国《Auto-Moto》的评测结果显示:MG ZS Hybrid+在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混合工况油耗为4.9–5.3L/100km,MG3 Hybrid+油耗则稳定在4.5–5.0L/100km。相比之下,同级丰田混动车型油耗往往在5.3–5.7L/100km区间。尤其是MG ZS Hybrid+的城市EV续航与介入效率,使其成为外媒眼中“最适合欧洲通勤场景的混动SUV”。

在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上汽在海外的口碑同样亮眼。

一位欧洲车主在MG HS的Facebook Group中分享了她“死里逃生”的经验,虽然经过撞击的MG HS已严重损毁,但车主安然无恙。MG HS的安全性让她选择再次购买一辆MG。这样的经历立刻在有9.2万人的MG HS CLUB中引发车主热议,车主们纷纷分享MG HS在严重车祸中守护了本人和家人安全的真实故事,称MG HS和坦克一样安全。

作为MG在欧洲市场推出的旗舰车型之一,MG HS的安全性有口皆碑,并获得了权威机构检测认证。去年11月,MG HS获得欧洲ENCAP “五星安全”认证。

无独有偶,上汽大通也是全球多个安全碰撞测试的“五星常客”:无论是作为商用车的大拿,还是双旗舰MPV大家7和大家9,抑或是全球首款出口海外的中大型中国纯电皮卡eTerron9,全都高分通过最严苛的欧洲标准,摘得顶级ENCAP“五星安全”评级。“各个国家或地区选用的安全考卷是不一样的,ENCAP是欧洲的考卷,澳大利亚有澳大利亚的考卷,南美洲有南美洲的考卷,中国有中国的考卷。在开发过程中,我们把所有最难的题目汇聚成一张最难的考卷,让研发的同事给大家进行解答。”

从自主品牌到合资品牌,从国内到国外,上汽的增长曲线里藏着一个朴素的道理:造车是一场马拉松,拼的是耐力、体力,以及对节奏的把控力。汽车行业的竞争,终究是“长期主义”的较量。这也让上汽今年下半年的表现,乃至今后多年的发展充满期待。

来源:上海汽车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