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中国人民以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和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然而,近年来,一些西方媒体受意识形态和认知博弈驱动,围绕中国抗战叙事构筑“信息茧房”,利用虚假和错误宣传,严重干扰民
坚持正确历史观,破除西方叙事“信息茧房”——
让中国抗战史成为全人类共同记忆
■朱晨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中国人民以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和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然而,近年来,一些西方媒体受意识形态和认知博弈驱动,围绕中国抗战叙事构筑“信息茧房”,利用虚假和错误宣传,严重干扰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历史记忆与认知,破坏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叙事的完整性。
一些西方媒体试图削弱中国抗战历史的正面形象,本质上是争夺国际话语权和国际秩序主导权。其主要传播两种倾向性内容:一是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全民族抗战的史实,贬低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试图以历史虚无主义解构抗战正义性,甚至美化侵略;二是鼓吹和夸大美英等西方国家在战胜法西斯势力中的作用,刻意淡化中国抗战的作用,忽视中国人民在全民族抗战中展现的顽强意志、牺牲精神和巨大贡献。
面对一些西方媒体在抗战叙事方面构筑的“信息茧房”,必须坚持正确历史观,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坚定不移捍卫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反对否认、歪曲或美化侵略历史,让中国抗战史成为全人类共同记忆而非选择性叙述。
坚持抗战叙事的客观、全面。破除西方关于中国抗战偏见的“信息茧房”,核心在于叙事本身的坚实基础。讲好中国故事,通过“让史实说话”的叙事方式,以其内在的逻辑力量和证据链条,自然消解西方主流叙事中的简化论与偏见,建立起值得信赖的历史形象。
寻找跨文化、跨地域的共鸣点。穿透“信息茧房”,关键是将中国抗战史放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语境中诠释,找到情感与价值共鸣点,展现勇气、牺牲等人性光辉,强调反对邪恶、保卫家园等人类共同追求,使其更容易被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理解和共情,从而软化甚至突破“茧房壁垒”。
运用多国史料解析中国抗战历史。仅依赖中国史料,无论多么翔实,面向西方受众时都可能遭遇“自我宣传”的质疑。通过多国史料的相互印证,中国抗战史不再是“一家之言”,而是置于国际视野下,经得起多方史料交叉检验的客观存在。这就为破除西方“信息茧房”中关于“中国战场无足轻重”或“中国叙事不可信”的恶意宣传提供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提升抗战史学成果的国际传播力。强大的国际传播可突破固有信息过滤机制,有效送达目标受众。利用多元化、多层级传播平台,讲述与对方历史记忆有交集、直击对方心灵的故事,如介绍中国接收犹太难民的历史、战时记者的著述、国际医疗救援等。借助国际传播力量,支持建立更多传播节点,全面有力讲述中国抗战故事。让中国抗战史研究的成果“走出去”,抵达并触动海外受众,逐步松动和瓦解西方的“信息茧房”。
全体中华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丰碑。中国抗战的历史记忆,是人类反思战争、珍视和平的共同精神财富。讲好这段故事,是还原历史的使命,更是构筑未来的责任。我们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讲好中国抗战故事,还原真实立体、波澜壮阔的中国抗战图景,让和平与正义的信念穿透隔阂,成为人类共同的回响。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