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偏瘫母亲想去大理玩,儿子徒步7130公里,推母亲去大理圆梦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07 10:40 1

摘要:本以为自己够惨了,没想到,彭广华又突然接到老家哥哥打来的电话,说是他们的母亲突发脑溢血,住进了医院,而且一直处于昏迷状态。

2015年前后,远在东北做小生意的彭广华接连遇到了3件糟心事。

首先是他本来还做得好好的生意突然濒临破产,当时的彭广华一个头两个大。

偏偏在这关键时刻,他和妻子的感情又出了问题,没多久,两人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

本以为自己够惨了,没想到,彭广华又突然接到老家哥哥打来的电话,说是他们的母亲突发脑溢血,住进了医院,而且一直处于昏迷状态。

那一刻,彭广华欲哭无泪,但很快,他便收拾好了情绪,母亲突发疾病昏迷,这是大事,其他的事再急再紧要,也没有母亲的事大。

于是,彭广华直接关了店子,连午饭都没顾得上吃,便驱车往老家赶。

彭广华是山东人,18岁那年,他父亲因癌症猝然离世,撇下他和母亲以及哥哥三人相依为命。

彼时,彭广华正在读高三,他的哥哥也才刚刚参加工作,考虑到母亲体质不好,彭广华不忍她受累,于是毅然决然一个人去东北打工。

初去东北,彭广华人生地不熟,再加上又没有学历,他只能做一些很基本的工作,工资低不说,人也累。

几年后,当彭广华手头有了一定积蓄后,他果断辞职做起了小生意,正是靠着稳扎稳打的性格,他的生意渐渐有了起色,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彭广华在东北相继完成了自己的几件人生大事:买房、买车、娶媳妇。

成家之前,彭广华每年还能抽空回老家几趟,但待的时间其实也不长,等到他成家立业后,因为种种原因,他回家的次数少得可怜。

每年年底回家,母亲都拉着彭广华的手久久不愿松开,仿佛一松开,儿子又会立马离家一样。

尽管如此,母亲也总是叮嘱彭广华要以工作为重,在外多注意身体,工作再忙也不要饿着之类的话。

值得一提的是,每次彭广华回老家过完春节准备回到东北时,母亲都会把他的汽车后备箱塞得满满当当的,花生油、大葱、土鸡、腊肉、大饼等等,都是彭广华母亲自己种的、做的绿色食品,虽然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却蕴含了母亲满满的爱。

彭广华曾经仔细想过,这十多年时间里,一年到头,他在老家待的时间绝不会超过10天。

也就是说,这十多年里,儿子陪伴母亲的时间也不过90多天,满打满算3个月而已。

对于这样聚少离多的生活状态,彭广华曾经也自责愧疚过,这么些年,基本都是大哥在老家照顾陪伴着母亲,往往母亲有个头疼脑热的小毛病,也都是大哥帮着处理,而自己,很多情况下都不会知道,即使知道了,也仅仅只是一个安慰问候的电话,仅此而已。

彭广华曾无数次告诫自己,一定要闯出个名堂来,到时衣锦还乡让母亲跟着享清福,吃香的喝辣的。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随着日常开销的增加,彭广华的生活里除了拼命工作外,似乎也没剩别的什么了。

而这一次,母亲突发脑溢血昏迷不醒,彭广华慌得不行。

从小到大,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还没来得及报答,万一母亲这回有什么三长两短,钱挣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这次不管自己手头有多忙,不管自己心里有多堵,彭广华将它们都晾到了一边。

因为距离老家还有一定路途,彭广华也不敢想太多,只能强作镇定,安心开车。

下高速后,彭广华急忙给哥哥打电话询问母亲在哪个医院,得到回复后也顾不得休息直往医院赶。

当彭广华来到医院,看到病床上昏迷不醒的母亲后,彭广华的泪水再次奔涌而出。

看着面色苍白的母亲,以及那白的晃眼的床单被罩,彭广华心里既恐惧又心疼。

在彭广华的印象中,母亲是个坚强的女性,她不怕苦不怕累,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着,如今却突然病倒,这让彭广华很不习惯。

彭广华之前就听说过有病人突发脑溢血死亡的病例,他担心母亲出意外,急忙找来医生问诊,不久,医生就给彭广华母亲安排了一场手术。

然而手术也做了,但是母亲仍旧昏迷不醒。

彭广华觉得不能再等了,他跟大哥简单商量了一下后,便联系了青岛的医生,之后,彭广华又伙同大哥一起将母亲带到了青岛的医院。

在青岛,医生给彭广华的母亲做了部分脑切除的手术,老人家这才苏醒了过来。

但随后医生的一句话让彭广华陷入了沉默。

医生告诉彭广华,因为病人做过脑切除手术,后续休养期间大概率会出现反应迟钝,甚至是记忆衰退的症状,严重时可能连身边的亲人都不认识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家人一定要多陪陪病患,多和她说说话。

接着,彭广华找到大哥大嫂,他让他们都安心去忙自己的事情,照料母亲的事交给他一人就可以。

彭广华觉得,这十多年时间里,自己远在东北,平时都是大哥大嫂照料母亲的,他们为母亲付出的已经够多了,如今母亲抱恙,是时候让他这个小儿子尽一下自己的孝心了。

之后,彭广华谨遵医嘱,每天每天都陪母亲说话,有事没事他就会喊“妈妈”,他会定期帮母亲翻身,给母亲按摩。

据后来彭广华回忆,照顾母亲那段时间里,他喊“妈妈”的次数比过去二十多年时间里喊“妈妈”的次数之和还要多。

“自从母亲生病之后,我感觉这么多年来我都没有认认真真做过一次儿子,我亏欠母亲太多了……”

本以为做完手术等着康复就行,可没多久,彭广华母亲又出现了偏瘫的情况,精神状态也比之前差了很多。

也许是看到自己变成这个样子,彭广华的母亲一时难以接受,那段时间,她特别抵触和身边人说话。每次彭广华主动和她说话,她就会把头侧向一边,装作没听到,到后来,甚至会戴一个帽子,只要看到有家人过来,她就会拿帽子遮住自己的脸。

一想到之前乐观豁达的母亲如今竟变成这副模样,彭广华心如刀绞。

后来,考虑到母亲的健康问题,彭广华又将她送到了附近的康复医院,在这里,彭母一住就是一年多,这一年多时间里,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彭广华陪床照料。

由于彭母偏瘫了,平时不是在病床上就是与轮椅为伴,这就意味着身边24小时得有人陪护,这个任务几乎被彭广华一人包揽。

期间,彭母还出现过失忆的症状。有一次,彭广华给母亲喂完饭,然后自己简单吃了两口后便去刷碗了,结果等他刷完碗回来,母亲突然搞一句“你怎么不吃饭啊?”这让彭广华既无语又无奈。

又有一次,彭母在客厅看电视,彭广华就出门取了个快递的工夫,回来他母亲就问他找谁。

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没过一会儿,彭广华的大哥大嫂来看彭母,她又能一眼认出对方是谁,甚至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彭母也都知道他们的名字,唯独对小儿子彭广华的印象很浅。

对于彭广华来说,说不难过那是假的,但很快,他便释然了。

他觉得,母亲的这种反应多半是跟这些年来自己陪伴母亲少,大哥大嫂陪伴母亲多这点有关。

其次,母亲平时在家无聊时就会看电视,说句难听的,彭广华这个做儿子的,连一个电视机陪伴母亲的时间都不如,所以才会出现母亲记得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名字都记不清彭广华这个儿子的名字。

想通这些之后,彭广华心里莫名涌出一股酸楚。他觉得,说一千道一万,还是他这个儿子当得不称职。

而且在那段时间里,彭母睡眠质量不好,每天晚上都会醒好几次,每次醒了,她都会把彭广华叫起来。彭广华还以为母亲是睡不着,想找个人陪她聊天,结果当彭广华寻思着聊什么话题时,母亲又自顾自睡去了,长此以往,彭广华都没有睡过一个完整的觉。

彭广华母亲在家里时有一个习惯,有事没事都喜欢去阳台转转,那里有她养的几株花草,她喜欢侍弄这些。哪怕偏瘫坐上了轮椅之后,她也没忘记隔三差五去给那些花草浇浇水。

母亲经常跟彭广华说,她说阳台的那些花草就像是她的老朋友、老伙计,始终陪在她身边。

由于之前做生意失败欠下了一屁股债,很多债主开始打电话彭广华催债,彭广华头痛的不行,那段时间脾气也不怎么好。

恰逢那天晚上母亲在看电视时看到了一个讲解云南大理风土人情的节目,她拉着彭广华的手说道:“大理好吗?我想去那边看看。”

谁知,彭广华听到这句话后随口驳了一句“大理太远了,开车带你去的话要走高速,而你要一直上厕所,不方便;坐火车吧,时间太长,你受不了的。”

听到这,母亲也不再多说了,虽然转脸继续看电视去了,但彭广华却发现母亲脸上明显多了几分失望的神色。

一周后,彭广华带母亲去做复查,医生把彭广华拉到一边,语重心长地说道:“你母亲的病情有加重的趋势,之前已经出现过记忆衰退的迹象,这说明家人的陪伴还不够,我说的这种陪伴不是单纯地陪老人家一起看电视那种,而是要多照顾、倾听一下老人心里的想法,否则,后面老人会有痴呆的风险……”

听完医生的话,彭广华心里有些木然,他开始检讨,最近因为债务的事扰的他心神不宁,这阵子他确实有没有好好和母亲沟通,了解她心里的想法。

当晚,服侍母亲睡下后,彭广华心里烦闷,便一个人来到了阳台。

当他站在母亲经常站的那个位置往阳台及外面一看,一瞬间,他感觉自己仿佛理解了母亲之前的心境。

这么多年来,老伴(彭广华父亲早逝),两个儿子又有各自的事情要忙,彭母经常一个人坐在阳台这发呆,没有人陪她说话,那些花草恰好替代了儿子们的位置。

可这些花草毕竟是不能讲话的,时间长了,母亲也会感到腻,她想去外面走走,所以之前才会问彭广华云南大理怎么样,并表达出了自己想要过去看看的想法。

只不过母亲的这个心愿被彭广华忽视了,或者说是自动过滤掉了,他认为母亲大小便频繁,身体又比较虚弱,不管是坐火车还是驾车都不方便。

但现在,他想通了,也许未来留给母亲的时间不多了,在生命面前,其他所有都是身外之物。既然母亲有这个心愿,那何不主动走进母亲心里,帮她实现这个心愿呢?

可是前面说了,不管是驾车还是坐火车都不合适,那怎么带母亲去大理呢?

那天晚上,彭广华一夜无眠。

次日一早,彭广华像个小孩子一样兴高采烈地跑到母亲床前,“妈妈,咱们去云南大理吧!”

彭母有些意外,一脸疑惑地看着彭广华。

彭广华也没过多解释,服侍母亲吃完早饭后,他便开始给东北的朋友交接自己店里的事情,然后他根据母亲轮椅的尺寸,花了好几天时间自制了一辆带车厢的小推车。

彭广华都想好了,箱车两侧都留有窗户,这样既方便透气,又方便母亲坐在里面时可以随时欣赏外面的风景。

没错,彭广华打算靠着这辆小推车把母亲推到云南去。

车子做好后,彭广华又将自己和母亲四时的衣物装了起来,一股脑塞进了小推车后面,然后他又带了被褥、帐篷、锅碗瓢盆、洗漱用具以及一些应急照明设备这些,就把母亲扶进了车厢。

从山东去云南,路途遥远,彭广华便提前买好了地图,并用记号笔标下了沿途100多个城市,作为自己一个大概的行走路线。

之后,母亲坐在后面车厢,由彭广华在前面拉着。

2020年9月5日,母子二人正式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他们的目的地正是彭母心心念念的云南大理。

因为母亲患有阿兹海默症,彭广华在拉着母亲行走的过程中,不断找母亲聊天,他跟她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以及一些其他的琐碎。而且每次歇脚时,他都会引导母亲跟当地人打招呼。

彭广华想用这种方式来勾起母亲的回忆,帮助她减轻病症。

终于,当母子二人来到江苏时,彭广华第一次看到母亲有了变化。她开始主动找彭广华聊天,并会带着笑容和路边的小贩打招呼,而最让彭广华感到欣慰的是,母亲说她这两天心情特别舒畅,还说她早就想出来走走,哪怕只是看看路边的寻常花草也觉得十分愉悦。

此外,母亲还提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事,以及彭广华父亲还在世时发生的一些事情,说着说着,母亲竟然流泪了。

见状,彭广华急忙停下劝慰,也就在他和母亲面对面交流的时候,母亲突然抬手用衣袖擦去了彭广华额头的汗珠,继而轻声说道:“儿啊,妈这个样子,是连累你了,要是累,咱们就回去吧,不走那么远……”

听母亲这么说,彭广华眼眶湿润了,他知道,母亲正在慢慢变好,与母亲的健康想比,自己哪怕苦点累点又算得了什么呢?

也是为了记录母子俩这难得的相处时光,彭广华一边徒步带母亲旅游,一边拿手机直播记录这慢时光。

一路上,不断有好心人主动给彭广华娘俩提供无偿的帮助,有的人会请他们吃免费的午饭,有人会给他们提供免费的饮用水。

过程中,有个好心人看到彭广华推车太吃力,又无偿给他的推车装了一个助力系统,这样,彭广华感觉省力了不少。

面对这些好心人的帮助,彭广华其实是拒绝的,但是那些人坚持要帮他,无奈,他只能眼含热泪接受。

当然,也有人质疑彭广华的目的,有人说他是拿带母亲去旅游当噱头,为的就是直播,博取别人的同情。

面对这些言论,一开始,彭广华还和他们解释,但时间一久,他也看开了,他觉得时间宝贵,自己陪好母亲就可以,没必要非得和别人说那么清楚。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彭广华还专门称量过他自制的那辆小推车,足有1300斤!虽然中途有好心人给他车子免费装了动力系统,但很多时候,彭广华还是手动拉车的。

时间在一天天过去,彭广华和母亲也离云南的距离在慢慢缩短,母子俩之间也充满了欢声笑语。

然而也有凶险的时候……

那是彭广华带着母亲经过广西钦州路段时,因为彭广华怕迷路,所以当时走的是国道。那次,母子二人前行了好久都没遇到一处可以借宿的人家。

眼看天都要黑了,彭广华不禁加快了拉车的脚步,然而又走了好一段路途依然没有找到住处,这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

恰巧那一处路段又没有路灯,漆黑一片,彭广华只能放慢脚步慢慢摸索前行。

不久,一辆私家轿车路过,本来那车子都已经超过了彭广华娘俩,但当司机看清车窗外的情况下,一下子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之后,或许是担心彭广华这样在没有灯光的情况下在国道上这么行走会有危险,所以私家车司机果断跟在了彭广华身后,就那样开着车灯以极低的速度跟在母子二人身后,照亮他们前行的路。

最终,私家车司机一直跟着行走了40多公里,整整走了5个小时,私家车也跟着低速照明了5个小时。

事后想到这件事时,彭广华依旧感动不已,他说那个私家车司机的善举让他永世难忘。

随着徒步的继续,彭广华母亲的精神状态在慢慢变好,她的身体情况也有所改观。

徒步前,彭母一天只能做50个踢腿训练,在徒步过程中,碰到路边有喜欢的风景,彭母会在儿子的搀扶下边欣赏沿途风景,边做着康复训练,后来甚至一天能做1000多个踢腿动作。

有一件事,彭广华一直铭记于心……

在路途中,彭广华在和母亲聊天时,母亲提到过自己年轻时彭广华父亲结婚那会儿,都没有穿过婚纱照。

正是这一句随口的念叨,彭广华听进去了,所以在到达海南时,他特意给母亲租了一套婚纱,然后让路过的好心人给他和母亲拍了一组天涯海角的合照。

由于这是彭母第一次穿婚纱,她心情格外的灿烂。看到母亲高兴,彭广华心里美滋滋的。

历经千辛万险,2021年11月16日,母子俩终于抵达云南大理,彭母终于见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洱海,脸上的笑容就没停过。

那一刻,彭广华觉得这一路走来,虽然很累,但很值得。

据彭广华后来统计,他和母亲一共徒步了7130公里,当然大部分时候都是彭广华拉着母亲走的,走了整整437天。

期间,彭广华穿坏了20双鞋,体重也由出门时的200多斤降到了170斤。

彭广华说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如果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他还会这么做。

“母亲养了我20年,这20年的养育之恩,我一生都报答不了,何况这区区几千公里路呢?”

彭广华也因此事被称为“中国好儿子”、“中华大孝子”。

来源:文史微尘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