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汽车销量掩盖的真相:比亚迪真正的王牌是它!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07 11:17 1

摘要:今年比亚迪降价时的场面,依旧让人印象深刻。甚至就连销售也被其场面震惊:“海豹07直降5.3万的海报刚挂出去,就有顾客连夜来排队,卖车十年没见过这场面。”当时,整个行业都在惊呼“比亚迪掀桌子了”。很多人感慨:比亚迪凭什么能这么干?它不怕亏本吗?

作者丨方诗意

编辑丨六子

上半年,比亚迪销量“炸了”——累计销量突破200万,继续蝉联世界新能源销量冠军。

今年比亚迪降价时的场面,依旧让人印象深刻。甚至就连销售也被其场面震惊:“海豹07直降5.3万的海报刚挂出去,就有顾客连夜来排队,卖车十年没见过这场面。”当时,整个行业都在惊呼“比亚迪掀桌子了”。很多人感慨:比亚迪凭什么能这么干?它不怕亏本吗?

最近的一些动作,或许给这个问题补充了答案。

前脚刚有投资60亿的绍兴弗迪电池项目二期获批、一批新专利公布,后脚就携“刀片电池”强势闯入两轮电动车领域。整个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每个月的电池装机量都在稳步增长。

早在一季度,其震撼业界的“超级e平台”发布会上,虽然大众关注到的是1000V高压、充电5分钟跑400公里,参数令人目眩,但核心依然是电池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在全行业拼快充的背景下,比亚迪当时拿出的,就是国内首款通过了新国标测试的兆瓦级动力电池。

*图源比亚迪


作为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的绝对核心,电池,也就是比亚迪自己的“弗迪系”,才是比亚迪真正的王牌,是其敢于拼价格实现销量无敌的底气来源。

有了电池,就不必在定价的时候还要考虑宁德时代等供应商的“脸色”;而研发电池,则意味着把成本核心以及产品的最大亮点之一,都攥在自己手里。

这张王牌领先于同行多年,代表了比亚迪屡次超越行业和时代的布局。它的影响力,也早已不止把汽车价格降下来这么简单。

01
「万亿帝国,离不开电池」

外界看到的是比亚迪汽车的销量神话,但鲜有人记得,比亚迪的根,源于电池。

王传福靠做手机电池起家,比亚迪的基因,始终和电池捆绑。作为制造业公司,当初比亚迪决定“All in”汽车产业时,一个关乎未来的战略抉择曾经摆在面前:是像大多数车企一样开放拥抱全球供应链,还是坚持“自给自足”的垂直整合?

王传福选择了后者,落脚点正是电池。这个决定堪称受益终身,让比亚迪在后来的新能源浪潮中,完全掌控了成本、供应链安全和技术迭代速度这三大命脉。

*图源比亚迪


行业普遍认为,电动汽车近40%的成本是来自电池,电池、电驱、电控这“三电”加起来更是要占到60%以上。比亚迪,实际上是全球唯一一家大规模搭载自研自产电池的电动汽车公司。

根据动力电池联盟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299.6GWh,同比增长47.3%。其中三元电池装机同比下降10.8%,铁锂电池装机同比增长73.0%,后者市场份额为81.5%。

在所有企业中,几乎只做磷酸铁锂电池的比亚迪市场份额达到23.5%,排在占比43%的宁德时代之后。但是,比亚迪的装机增速却超过了宁德时代,这正是作为车企自研电池的意义:

电池装机量跟配套车型销售有关,下游主机厂车型销量高,装机量自然会高。然而竞争对手的成本和产能会被宁德时代这样的供应商钳制,因此会持续拓宽供应商来源,比亚迪则相反,自研自供,需求稳定。

而且,这还和技术路线有关。当前电池领域磷酸铁锂占比越来越高,市场优势凸显。但宁德时代仍以三元电池为主,在拓展时需要承担生产折旧方面的压力,但比亚迪完全服务于自家车辆产品,几乎没有冗余压力,反而需要大力提升产能。

将这一优势推向巅峰的,正是2020年诞生的“刀片电池”。刀片电池通过颠覆性的结构创新,将磷酸铁锂电芯做成又长又薄的“刀片”形状,直接构成电池包(CTP技术),省去了传统的模组环节。这一设计,天才般地在继承磷酸铁锂材料本身极高安全性的同时,大幅提升了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使其能量密度较传统三元锂电方案明显提升。

*图源粤开证券


德国测试机构 ADAC曾经针对刀片电池展开针刺实验,结果显示其在穿刺后表面温度稳定在30 - 60℃,无起火爆炸现象,而特斯拉Model 3搭载的21700电池则温度飙升。

一款兼具安全与续航的无短板产品,彻底引爆了市场。比亚迪的电池事业,也在之后这五年走入高峰。

02
「新增长曲线,也要靠电池培育」

“高峰”的含义,不仅在于不断增长的电池装机量,还暗含一个价值:比亚迪的新增长曲线,正在电池优势之上快速增长。

比亚迪的商业模式可以概括为,以电池这一核心技术为“坐标原点”,向所有相关的能源应用场景进行辐射。新能源汽车不过是其中之一,储能是比亚迪的第二增长曲线。

将电动汽车领域已经过大规模验证的、兼具成本和安全优势的电池技术,直接应用于储能电站,比亚迪近乎如鱼得水。

根据高工产研(GGII)发布的《2024年中国储能系统(直流侧)全球市场出货量TOP10》榜单,比亚迪储能凭借其强大的产品力和成本控制,继续蝉联榜首,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则排名第四。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技惊四座,开年就拿下当时全球最大储能项目合同——沙特电力公司12.5GWh储能项目。

只不过在全球,储能电池拼杀更为激烈,比亚迪原本的出货量仅次于宁德时代和海辰储能,稳居前三,但面临着亿纬锂能等对手的追赶,甚至在2024年被其反超。这时候,它的电池优势反而成了一个变量。

*图源24潮


比亚迪储能的强势,依赖于自研的“刀片电池”与模块化、集装箱化的储能系统产品线,如BYD Cube系列(即“魔方储能系统”)。但是在储能领域,甲方们对传统标准化储能电池更加适应。而且,由于储能领域门槛偏低,价格战汹涌,目前储能仍然是比亚迪的培育业务,也并未在财报上单独列出收益。

相比之下,另一个被比亚迪盯上的市场,可能会得到外界更多的关注——年销量数千万辆的两轮电动车市场。

尽管雅迪、绿源们乐于宣传自家小电驴在电池等方面的优势,但这个市场实际主要被天能、超威等传统铅酸电池和普通锂电池企业主导。

比亚迪的入局,盯上的是用户对于充电安全、续航里程的焦虑。两轮电动车因电池问题引发的火灾事故更是屡见不鲜,导致从铅酸电池升级到锂电池的过程充满波折。但汽车级的刀片电池技术下放到两轮车上,再叠加比亚迪的品牌效应,则存在改写行业格局的可能。

*图源比亚迪


在宣传中,比亚迪强调车规级、高年限质保以及智能化,可谓对传统锂电池形成了降维打击。

唯一的问题是,据天风证券测算,当前两轮电动车领域仍以安全为第一考虑要素,铅酸电池的替代动力仍然不足。其中,天能市占率超过40%,超威市占率超过35%,“双寡头”借线下渠道牢牢把持消费者心智,售价更高的锂电池,带着比亚迪的品牌效应,能冲开这道墙吗?

也许,能先将锂电池两轮电动车的份额拿稳,就算成功。

无论是储能还是二轮车,比亚迪成功的底层逻辑完全一致:将核心的电池技术进行跨场景复用。刀片电池在这些战场上取得的巨大成功,也预示着比亚迪将继续坚守这个核心,向未来持续加码。

03
「连砸重金,电池能否担当不败的引擎?」

面对电池这个立业之本,比亚迪展现出了“饱和式投入”的决心。

一方面,比亚迪电池的成功源于抢先把握到了市场需求。比亚迪因此始终保持着对前沿技术的探索。

兆瓦闪充的成功就是一个例子。一季度发布的“超级e平台”,实现了惊人的10C充电倍率和1000A充电电流,用“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的类加油体验,给蔚来、宁德时代等主打补能效率的企业带来了危机感。

而关于行业“皇冠上的明珠”固态电池,比亚迪年初表示,将在2027年左右启动全固态电池批量示范装车应用,2030年后实现大规模上车。这一点和行业基本同步,但也暴露出最新技术的应用步伐已经显著慢于之前的突破。彻底解决续航和安全焦虑,依然是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们竞争的焦点。

今年6月,字节跳动宣布与比亚迪联合成立AI联合实验室,用AI模型和算法推动电池研究。这是行业的通行路线,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去年也表示:“宁德时代正利用人工智能寻找下一代革命性材料和超越锂离子的化学系统。”

另一方面,作为新能源汽车销冠,以及储能领域的天花板玩家之一,比亚迪对电池的需求量只增不减。所以,比亚迪对产能的投入十分豪气。

总投资超250亿元、未来产值超300亿元的嵊州项目,将在今年实现通线投产,成为其扩大规模优势的重要一环。这个项目将是比亚迪华东地区最大的电池和储能制造业基地,以及世界级储能中心。而与此同时,比亚迪在浙江省台州市投资100.2亿元,兴建采用第六代刀片电池技术的电池项目,主要用于支持高压快充的下一代高端电动车。目前,项目已经竣工开启投产。

比亚迪在国内的12大电池基地合计规划产能已经超过500GWh,上半年累计装机总量则为134.526GWh。显然,未来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合理利用好电池技术和资源,做到产出最大化。

要知道,仅仅是平衡内部汽车、储能、补能系统等多个“吞金”产业的资源投入,就已经十分不容易。

例如,比亚迪在铺垫兆瓦闪充的过程中,也在同步建设超充桩和适配的储能系统。当下主电网要适应大量超充桩应用仍然有难度,这就势必要求比亚迪和友商们一样,自行夯实补能体系,否则“油电同速”的理想就会难以实现。

*图源比亚迪


王传福表示,比亚迪未来会建成4000座闪充站,但并未透露时间点。从行业来看,蔚来、理想等建设2000座充电站已经耗费大量资源,比亚迪要搭建更高规格、更大规模的补能基础设施,势必要仔细衡量投入。

作为垂直整合模式的代表,比亚迪享受了高效率带来的好处,自然也要承担所有环节的风险。

无论如何,最后的决战关卡已经出现。未来几年,比亚迪将在技术更迭中向“电池之王”发起最后的冲刺。这颗驱动万亿帝国的心脏,能否成为永不衰败的引擎,就看这最后一场战争了。

- END -

来源:青橙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