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报》聚焦四川巴中:六维度推动中医药“三位一体”深度融合发展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07 11:16 1

摘要:中医药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其振兴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深度融合发展,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必由之路,也是满足人民健康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选择。四川省巴中市地处秦巴山区腹地,中医药事业发展成势,

8月6日,《中国中医药报》聚焦四川巴中:六维度推动中医药“三位一体”深度融合发展,全文如下。

中医药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其振兴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深度融合发展,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必由之路,也是满足人民健康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选择。四川省巴中市地处秦巴山区腹地,中医药事业发展成势,中药材产业资源丰富,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具备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独特优势。本文在深入调研巴中市中医药发展现状与困难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需从规划统筹、服务优化、人才筑基、科技驱动、文化传播、数智赋能等六个维度协同发力,构建支撑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坚实体系。

规划统筹 构建融合发展的制度引擎

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深度融合,亟须强化顶层设计与系统性制度安排,协同各方力量,形成政策协同、实施互促的强大合力。其核心在于准确把握中医药发展的战略机遇,积极构建高位统筹、协同联动、闭环管理的推进机制。各级地方政府应牵头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专项发展规划,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围绕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提升中医药服务质效、推进中医药产业建圈强链、提升中医药文化传播力影响力等重点工作,加快完善融合发展的制度体系,以促进中医药的核心要素深度嵌入健康服务体系升级、产业价值链构建以及文化品牌塑造的每一个环节,助力中医药发展聚集成势,确保其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独特优势,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释放多元功能和价值,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谱写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篇章。

服务优化 打造事业产业互促的实践载体

提升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与融合度是“三位一体”发展的核心落脚点,需要着力构建以临床价值为核心、辐射中医药产业与文化的综合服务体系。在医疗服务层面,重点完善中西医协同机制,深化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围绕心脑血管病、康复等优势病种制定并推广具有循证基础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创新“多学科会诊(MDT)+名中医”诊疗模式,提升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同步延伸至产业领域,把中药产业作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大力发展融合中医特色的健康旅游、养生养老、定制药膳等服务,打造集名医诊疗、文化体验、养生药膳、本草观光、康养住宿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目的地或综合体,实现服务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耦合。同时,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持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基层“中医馆”“中医阁”提档升级与内涵建设,鼓励中药企业参与“智慧中药房”建设,保障基层群众获得便捷、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夯实事业根基并激活基层产业潜力。

人才筑基 锻造复合型融合人才梯队

人才是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第一资源和核心驱动力,需构建完善的“引育留用”全链条人才机制,打造一支适应融合需求的高素质队伍。在高端引领方面,柔性引进国医大师,国家级、省级名中医等人才,设立博士(专家)工作站,为学科建设、产业升级和文化传承提供战略指导。在人才培养方面,推动教育改革,在中医药院校教育中增设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健康产业管理、中医药服务贸易等交叉课程;大力推广面向西医人员的“西学中”项目、面向中医药人才的“中学产”(学习产业运营)、“中学文”(学习文化传播)专项培训,着力培育既精通医术、又懂经营管理、兼具文化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活化师承教育,依托名医馆、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等平台,在传承精湛技艺的同时,积极探索传统技艺的现代化表达和产业化路径,并建立面向中药种植加工、健康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从业者的中医药知识普及与技能提升体系。在激励机制方面,通过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环节,向积极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融合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倾斜。

科技驱动 点燃产业升级与文化创新的引擎

科技创新是撬动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首要任务是强化科研攻关,建设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等平台,聚焦中药新药创制、经典名方二次开发、中医智能诊疗设备及可穿戴设备研发等关键领域。加速成果转化,建立紧密的产学研用创新联盟,着力打通“古籍文献挖掘—组方研究与优化—现代制剂工艺升级—严格临床评价—规模化产业转化”的全链条体系。完善院内特色制剂向中药新药转化的政策支持与快速通道。发挥标准引领作用,主导或参与制定涵盖道地药材种植、中药炮制规范、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医药文化产品等领域的融合性标准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与文化的国际认可度。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积极运用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创新中医药文化的数字化展示、沉浸式体验与互动传播形式,让中医药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文化传播 厚植融合发展的社会根基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的根基与灵魂,也是连接事业和产业,实现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纽带。筑牢法治与文化自信根基,持续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的普法宣传,提升行业法治意识和全社会对中医药的文化认同感。创新文化载体与表现形式,规划建设高水平的区域性中医药博物馆、文化体验馆、主题文化公园;支持创作高质量的中医药题材影视剧、动漫、纪录片;鼓励开发融合中医哲学、美学元素,兼具实用性与时尚感的文创产品、服饰、饰品、健康生活品牌,让中医药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拓展云端传播阵地,系统建设国家级中医药文化数字资源库与传播平台,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新媒体进行精准化、分众化传播,实现中医药可视化、场景化传播。深耕基层土壤,深化中医药文化夜市内涵,持续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乡村等“七进”活动,并通过展览展示、互动体验、巡讲直播、知识大赛等多种形式传播中医药文化,让“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中医药文化在基层生根发芽。

数智赋能 畅通融合发展的智慧脉络

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强大的加速器和连接器。在智慧服务领域,加快建设功能集成的互联网中医医院平台,实现“在线咨询—智能辅助辨证—电子处方开具—智能审方—便捷配送—个性化健康管理”的全流程线上服务闭环;积极推广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中医治未病智能干预系统,提升服务效率与精准度。赋能智慧产业,应用物联网、区块链技术构建从中药材种植、加工、仓储到流通、销售的全链条质量追溯体系,保障中药材的品质与安全;利用大数据分析挖掘居民健康需求和消费趋势,指导中药新产品研发、健康服务设计以及精准市场营销策略制定。创新智慧文化表达,开发智慧博物馆导览系统等,提供沉浸式、互动性强的文化体验;运用大数据分析工具评估文化传播活动的效果与受众反馈,不断优化传播内容和策略。强化智慧管理决策,建设区域性的中医药融合发展大数据中心或云平台,整合汇聚医疗服务、产业运行、文化项目、资源环境等多维度数据,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优化资源配置、评估融合成效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深度融合、协调发展,是一项关乎全局、利在长远的系统工程。通过规划统筹构筑融合发展的制度保障,以服务优化筑牢惠及民生的根基并有效撬动产业经济价值,靠人才筑基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与创新活力,借科技驱动打开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价值升级的广阔空间,用文化传播凝聚广泛的社会认同与深厚的民族自信,凭数智赋能注入高效连接、智能响应的时代动力,方能在六个维度的同频共振、协同发力下,真正激活并释放中医药作为“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文化资源和重要生态资源”的多元价值与综合效益。

来源:四川中医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