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明水:科技赋能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07 11:17 1

摘要:8月6日,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通达镇集体村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内,成片的玉米植株挺拔茁壮,随风摇曳的绿叶间,无人机正穿梭作业,喷洒雾化的叶面肥与病虫害防治药剂。这片530亩的玉米田,应用了大垄双行技术,通过绿色集成标准化栽培模式,展现出科技赋能现代农业的蓬勃

8月6日,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通达镇集体村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内,成片的玉米植株挺拔茁壮,随风摇曳的绿叶间,无人机正穿梭作业,喷洒雾化的叶面肥与病虫害防治药剂。这片530亩的玉米田,应用了大垄双行技术,通过绿色集成标准化栽培模式,展现出科技赋能现代农业的蓬勃生机。

孙玉新(右一)与尹中斌(左一)正在观察玉米长势情况

基地负责人孙玉新介绍,今年种植的玉米品种为乾祥158、乾祥239及AB889,均采用“大垄双行”栽培技术。与传统种植不同,该技术将垄宽扩展至110厘米,双行间距科学布局,通风透光性大幅提升。配合深松深耕技术打破犁底层,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显著增强。施肥环节采用“测土配方+分层施肥”新模式:每亩精准施用化肥120斤,先通过机械深施至16厘米土层,后续无需追肥,既减少人工成本,又避免养分流失。

田间管理方面,基地全程应用机械化操作,从播种到收获实现“一条龙”作业。无人机喷药作业更是亮点——三次喷洒作业覆盖叶面肥、杀虫剂及杀菌剂,雾滴均匀附着叶片,精准防控病虫草害,既提升效率又降低农药使用量,符合绿色农业标准。

孙玉新指着田间2.7—2.8米高的玉米秸秆和33厘米长的玉米棒自豪地说:“双行种植密度达每亩4700株,较传统小垄3500株提升近35%。通风良好的条件下,单株可结双棒,预计秋后亩产突破2000斤,亩增产200斤以上。”

明水县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近年来持续推动农业技术创新与示范。该基地的实践,不仅验证了大垄双行、分层施肥等技术的可行性,更通过绿色防控技术减少了化学投入,保护了黑土地生态。村民尹中斌表示:“科技试验田的成功,为全县玉米种植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我们将联合更多农户推广标准化栽培模式。”

如今,大垄双行技术与优良品种的结合,不仅让玉米产量稳步提升,更带动了当地农业向标准化、机械化、绿色化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此次示范项目的成功,是明水县落实“藏粮于技”战略的生动缩影。通过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当地正以科技力量破解传统农业瓶颈,推动粮食产能稳步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记者 高伟 通讯员 姚杨)

本文来自【中国食品报融媒体】,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