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乡间巾帼主理人】鲍楠:95后新农人,用智慧农业重塑传统农庄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07 11:23 1

摘要:一望无际的麦浪里无人植保机远程运行、乡村网红打卡点星罗棋布、“村咖”“乡村面包坊”里的香气混合着稻香在广袤大地上蔓延氤氲、乡村非遗工作坊内亲子互动的场面温馨有爱,江苏的乡村里涌动着勃勃生机。近年来,江苏各级妇联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为目标,以培树乡间巾帼

一望无际的麦浪里无人植保机远程运行、乡村网红打卡点星罗棋布、“村咖”“乡村面包坊”里的香气混合着稻香在广袤大地上蔓延氤氲、乡村非遗工作坊内亲子互动的场面温馨有爱,江苏的乡村里涌动着勃勃生机。近年来,江苏各级妇联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为目标,以培树乡间巾帼主理人为抓手,壮大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力高水平农业强省建设。从对近24万名巾帼“新农人”开展专项培训,到为4.28万名创业妇女提供160亿贷款支持,再到开展科技助农直通车服务超9000场次,在妇联组织的助力下,巾帼主理人们在乡村“绽放灿烂的焰火”。【你好,乡间巾帼主理人】专栏将带领大家走近江苏的乡间巾帼主理人们,感受乡村振兴中的巾帼力量。

鲍楠

农业是个有奔头的行业。乡间巾帼主理人就是敢于打破传统,以女性的智慧为乡村注入活力。

田埂边,几块荣誉牌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无锡市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021年省级主题创意农园”“2022年江苏省农业农村标准化试点项目”这些荣誉,记录着95后新农人鲍楠从摸索到扎根的每一步。

作为神宇农庄的主理人,她将父辈“靠口碑卖水果”的传统模式,转型为智慧种植、露营团建、亲子研学于一体的农文旅综合体,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从“靠天吃饭”到“科技掌舵”

初见鲍楠,很难将眼前这位清秀的姑娘和农场主联系在一起,当她掏出手机,展示智能大棚的检测数据,认真地聊起“夜间温差对草莓糖度的影响”,才发现,她早已是位懂行的农业专家了。

这份对农业的热情,也许早在童年时便开始了。她的父母常年从事果树种植工作,种植的水果广受好评,父亲曾被评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江苏省劳动模范。回忆起童年时光,鲍楠轻声说:“小时候跟着爸妈去果园,看他们顶着烈日疏花疏果,踩着晨露修剪枝条,土地里藏着他们一辈子的心血。”

在南京林业大学读大学期间,鲍楠接触到前沿的现代农业技术,这让她不禁联想到自家农场传统的种植模式,她开始思索:“能不能用学到的知识,为农场带来一次蜕变呢?”还在读大学的她便主动承担起农场的宣传文案撰写和项目申报工作,慢慢将目光投向现代农场。毕业后,面对众多园林企业抛来的邀请,她毫不犹豫选择返乡,扛起了创二代的接力棒,慢慢琢磨起新农人该有的“新”模样。

回到农场后,鲍楠发现,农庄不仅种植方式老旧,经营模式也过于传统——客户以老客为主,水果销售基本靠口碑传播,散客少、营销活动单一。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的时代浪潮下,鲍楠意识到:“我们农场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步伐。”她关注农业类公众号学习政策风向,奔赴各地农场考察新型经营模式,报名参加现代农业培训掌握实用技术,像海绵一样吸收着市场信息与前沿理念,努力修炼内功。

让农庄升级的第一个举动是大棚改造——新式大棚四面封闭、顶部可开,传感器实时监测温湿度、土壤墒情,数据直接传到手机。“以前浇水施肥靠经验:‘差不多该浇了’‘可能要再施把肥’;现在到点自动喷灌,水肥按比例配好,手机点一下就完成。”

鲍楠回忆,当初改造大棚时,有过很大犹豫:一个联动大棚要投两三百万,得种多少水果才能回本?那段时间,她和父亲天天算账、分析市场,最后还是选择试一试,她想:“农业不能只看眼前,要算长远账……传统大棚靠经验,智能大棚靠数据。一个传感器提前预警病害,就能保住一季收成。”

2024年台风来袭时,农庄的传统草莓棚损失惨重,而智能大棚却完好无损,棚内草莓苗在恒温25℃中安然无恙。这让她更加坚信:“农业本靠天吃饭,但可以更智慧。天灾不可控,但有了科技的加持,人是可以走在天灾前面的。”

在推进大棚智能化改造的同时,鲍楠还积极携手科研机构,将科技赋能延伸到种植环节:引进江苏省草莓产业首席专家赵密珍的“高垄半基质栽培”技术,将土壤改良成疏松的泥炭基质;葡萄种植采用“大树冠”技术,通风性更好。这套模式不仅提升了水果品质,也大大降低了人工、用药成本。

新媒体破局与农旅融合

在鲍楠看来,若想让农庄焕发新生,仅靠技术升级还远远不够,打破传统农业“重生产、轻经营”的思维定式同样关键。作为一名95后,她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刷短视频找周末的好去处,也爱通过直播买东西。她琢磨,利用这些新兴的方式,将农旅融合打造成体验型消费,肯定能吸引不少年轻消费者。

一开始,鲍楠尝试拍视频宣传农庄,父亲却拒绝出镜:“拍那1秒2秒的有啥用?虚头巴脑的!”鲍楠便先拍摄农庄场景,再偷偷把父亲劳作的镜头剪进去。

2024年,鲍楠说服父亲将把三排老梨树移栽到别处,腾出1000平方米空地铺上草坪,搭了16个帐篷做烧烤露营。没想到五一当天,16顶帐篷从早到晚翻台了3次——白天家庭野餐,晚上年轻人搞露天电影。“‘虚头巴脑’的事,一天顶他半亩地一年的收入。”鲍楠笑着回忆,“从那以后,他会主动问‘今天拍啥?需要我搬个凳子坐旁边不?’”这场代际观念的碰撞,最终以实实在在的成果,打开了传统与创新的融合之门。

“双减”政策落地后,鲍楠察觉到城市家庭对自然教育的需求变多,而农庄闲置的土地、大棚、农具,不正是最生动的校外课堂吗?她开始尝试设计“四季农作”体验项目:春天挖笋、种土豆;夏天摘桃、采粽叶、包粽子;秋天拔萝卜、采葡萄;冬天在大棚里种草莓。

每个项目,鲍楠都会精心策划短视频宣传——春分刚过,她会蹲在嫩绿的荠菜旁拍延时摄影,文案写“挖荠菜要等春,就像成长要等时机”;端午前采粽叶时,让员工阿姨露一手“三指绕绳”的包粽绝活,配文“妈妈辈的手艺,藏着最鲜活的端午”。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视频,在抖音、小红书上收获了一批忠实粉丝。

2024年,在江阴市妇联的牵线下,鲍楠的农庄与周边多所小学对接,正式挂牌“无锡市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累计接待了500多名学生,农庄周末客流量翻了两三倍。

带动巾帼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农庄的营生渐渐有了起色,鲍楠心里盘算的事也越来越多。妇联一直致力于推动女性创业就业,助力乡村振兴,这让鲍楠深受鼓舞,也让她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

2023年,鲍楠以自家农庄为牵头单位,成立“金顾山家庭农场联盟”,邀请农业专家定期指导,帮助种植户们掌握最新的农业技术和市场动态;组织种植户们定期分享经验,交流种植技巧和管理心得。

2023年年底,在无锡市妇联“巾帼助农百千万亿工程”支持下,鲍楠主动承办“巾帼新农人”培训班,手把手教其他女农场主拍短视频、做直播。一开始,这些妇女们羞涩不自信,一段时间后,慢慢变得能说会道,镜头前能够侃侃而谈。鲍楠算了下,尽管目前直播还只是刚起步,但每家农场平均已带动40多名农村妇女实现全职就业。

如今的神宇农庄,田埂边的荣誉牌又增了一块——江阴市巾帼创业示范岗,鲍楠个人也当选为江阴市妇联执委、江阴市巾帼新农人、江阴市人大代表、江阴市青联委员。这位1996年出生的新农人,她用青春证明:农业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旧行当,而是“技术+创意”的新赛道,正如她所说,农业是个有奔头的行业,农业的魅力在于永远有新的期待。

来源:江苏省妇女联合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