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明大都市白领穿瑜伽裤是时尚标杆,县城姑娘穿同样裤子就成了捞女标配——这种双标式羞辱背后,根本不是穿衣问题,是赤裸裸的地域歧视和性别暴力。
穿条裤子都能被骂?
最近网上突然冒出的“县城瑜伽裤”标签,直接把小城市姑娘们钉上拜金耻辱柱。
明明大都市白领穿瑜伽裤是时尚标杆,县城姑娘穿同样裤子就成了捞女标配——这种双标式羞辱背后,根本不是穿衣问题,是赤裸裸的地域歧视和性别暴力。
有人拿北上广深穿瑜伽裤的女孩和县城姑娘对比,说前者穿出高级感后者像站街女,这种论调跟当年嘲讽县城女孩穿耐克是假货如出一辙。
数据打脸来得太快:某运动品牌财报显示,县城瑜伽裤客单价平均380元,比一线城市消费者还高出15%。
那些造谣县城姑娘穿A货的键盘侠,怕是连瑜伽裤防滑走线的专利技术都不知道,更不懂Lululemon在三四线城市专柜月均销售额破百万的消费现实。
深扒这场污名化狂欢,核心逻辑还是“荡妇羞辱”2.0版本。
十年前说穿超短裙活该被骚扰,现在用社交圈层和消费记录给人贴标签。
网传的鉴别指南里,用二手豪车和假名牌包就能钓到“县城捞女”,这种剧本根本是把PUA套路移植到地域攻击。
更可悲的是,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搜索“县城同款瑜伽裤”的用户70%是男性,下单转化率比正常运动服饰高出3倍——嘴上骂得凶,身体倒诚实。
类似的地域+性别双杀不是第一次。
去年“城中村名媛”的梗,也是把城中村租房女孩和奢侈品搭配强行挂钩。
社会学研究早就指出,这类污名本质是资源争夺:当县城女性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超过全国平均2个百分点,某些群体只能用道德批判维持优越感。
看看直播数据就明白,县城瑜伽裤商家客诉率仅0.3%,远低于服装行业2%的平均水平,质量打脸造谣者。
破除偏见不能只靠讲道理。
广州某服装厂在抖音直播剪标生产线,把县城专供瑜伽裤和一线城市货品同框对比,单场播放破亿直接打脸A货谣言。
浙江消保委去年推出的“你点我检”活动,随机抽检市县瑜伽裤合格率98.7%,比某些网红品牌还高。
事实摆在眼前,那些编段子的现在改口说“开个玩笑”,早干嘛去了?
穿什么衣服本该是个人自由,现在却要自证清白,这本身就不正常。
看看隔壁日本,小城市主妇穿瑜伽裤逛超市早成常态,便利店甚至有专门的瑜伽裤专用购物篮。
国内运动品牌现在搞的“百城试穿”活动,让一线白领和县城姑娘互换衣橱,结果北上广女孩抢着要县城的加绒款,狠狠打了地域歧视者的脸。
说到底,瑜伽裤能有什么坏心思?
不过是某些人见不得别人活得自在。
下次再看到县城瑜伽裤的恶评,建议直接甩出海关数据——国内瑜伽裤出口量三年涨了200%,意大利买手店抢着订县城代工厂的提臀款。
那些说县城姑娘穿瑜伽裤low的,先看看自己能不能穿出国际范吧。
来源:一个人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