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我《认知重塑36讲》的第4篇,给那些明明知道很多道理,却还是把工作生活搞的一团糟的人。
这是我《认知重塑36讲》的第4篇,给那些明明知道很多道理,却还是把工作生活搞的一团糟的人。
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困惑:
为什么我读了那么多书,也懂很多道理,却依然不能成功;
反而工作浑浑噩噩,生活一团糟?
计划列了一大堆,却总是半途而废;
面对复杂问题,思维如乱麻;
书读了一堆,却始终迈不出行动的第一步;
在人生重要选择时常草率地做出决定,等到中年蓦然回首,只剩下一声叹息。。。
是自己不够努力?不够聪明?还是情商不高?
直到有一天,我读到德内拉·梅多斯的《系统之美》,其中的一句话,仿佛一道闪电劈开了我大脑的混沌:“我们不能控制系统,但我们可以理解它,并与它共舞。”
我们绝大多数的痛苦,并非源于智商或情商不高,而是源于一种更底层的能力缺失,我称之为--系统商。
它是一种看见连接、理解整体、并主动设计自己人生闭环的能力。
如果把人比作电脑,智商是你的CPU算力,情商是你与他人连接的网卡,那么系统商--就是你整个人生的“操作系统”。
电脑的操作系统如果版本太低,配再强的硬件也会频繁卡顿、死机。
Part 1让我们回溯一下过往的困境。
你是不是习惯性觉得:只要努力就能赚钱?多考几个证就能避免失业?多读书就能增加智慧?
这种“因A得B”的思维,就是典型的线性思维。
它假设世界是简单、直接、可预测的。在工业时代或许有效,但在今天这个高度复杂、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线性思维就落伍了。
为什么?
因为忽视了那些看不见的“连接”。
人是通过 “心智模型” 来理解世界的。
很多人就像二极管一样,心智模型是线性的,看到的世界就是一条直线。
比如去年宗庆后去世网上一片赞美,今年爆出私生子争产事件,很多人嘴里就直接“宗老”变“老宗”了。
思维过于简单了!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人性也不是非好即坏。
仅凭一件事就把一个人从英雄打成反派,应证了《乌合之众》中话:“昨天受人们拥护的英雄一旦失败,今天就会受到侮辱。”这是一种群体失智。
世界是复杂的、混沌的、动态的、量子纠缠的。
在一个团队项目里,如果你只埋头做自己的那部分,却从不与其他人沟通协同,结果就是你的完美交付,却可能成为整个项目的bug 。
更深层的原因,在人的大脑决策系统。
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揭示人类的两套系统。
“快思考”系统,天生就厌恶复杂和不确定。
它更喜欢简单的因果故事。
而 心理学中的“损失厌恶” 理论告诉我们,我们对“失去”的恐惧,远远大于对“得到”的渴望。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30多岁的人宁愿在夕阳行业里熬着 ,也不敢破圈转型。
因为转型就意味着要放弃熟悉的“存量”(比如稳定的薪水、熟悉的职位、安稳),去追求一个不确定的“增量”。
而对失去的恐惧,让我们往往试图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比如考证) 。
我们常常一叶障目,却从未抬头看过整片森林。
投资大师查理·芒格是一位公认的智者,他提出的“多元思维模型”,强调用跨学科知识(物理学、心理学、经济学、生物学等)构建认知网格,避免单一视角陷阱。--手里拿个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
在分析公司时,他不仅看财务报表,更关注其护城河(品牌、成本结构、网络效应等隐性系统要素)及行业生态位。
他将“误判心理学”应用于投资决策,规避认知盲区(如过度自信、损失厌恶),本质上是用系统思维来对抗市场噪音和人性弱点。
Part 2他们把世界看作一张由 “要素”、“连接”和“功能、目标” 构成的动态网络。
你见过鸟群吗?
它们时而聚合,时而散开,形态万千,却从不“撞车”。它们没有一个指挥在发号施令。
科学家发现,鸟群的宏大奇观,仅仅源于每只鸟都在遵循三条极简单的规则:
不与同伴碰撞;与同伴保持同步;向同伴的中心靠拢。这就是“突现”。
一个复杂、智能、适应性极强的宏观行为,是从大量个体遵循简单规则的互动中“涌现”出来的。
以简驭繁:用核心规则驾驭复杂性
埃隆·马斯克带火了 “第一性原理”思维,他用第一性原理思维颠覆了航天业(SpaceX)与电动车业(Tesla)。又通过跨系统资源整合--将航天材料技术(碳纤维)用于汽车,将汽车电池技术用于储能系统,打破了传统行业边界,构建了技术协同网络。 用“物理定律+经济学”的底层规则重构了行业,证明了哪怕是简单的规则也是可以颠覆复杂系统的。
这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启发?
我们是不是总想制定一个天衣无缝的“人生大计”,却总会因各种原因放弃。
真正拥有高“系统商”的人,他们不会痴迷于制定复杂的计划,而是致力于为自己的个人系统设定几条简单、有效、可持续的核心规则。
如果你想坚持健身,你不需要做一个完美的计划,你只需要一个简单的规则:“每天晚上把跑鞋、运动服放在床边,确保醒来第一眼看到,然后穿上跑鞋出门走10分钟”。
这就是设计一套无需自律的自循环秩序的第一个原则--最小化阻力。
其他两个原则是:即时反馈、游戏化机制。
在一个系统里,每个要素的存在,都是为了维持和实现整个系统的功能。
现在,像个社会学家一样审视你的“人生系统”。
你每天的工作,它的“功能”是什么?
仅仅是换取薪水吗?它是在增强你的核心能力,还是在消耗你的生命力?
你每天刷的短视频,它的“功能”是什么?
是放松身心,还是在制造焦虑和多巴胺依赖?
高“系统商”的人,会不断地进行这种“功能迭代”。
他们会审视自己系统中的每个要素,比如--行为、习惯、甚至人际关系等,然后思考:这个要素是在为我的终极目标服务呢,还是在拖后腿呢?
如果一个要素持续产生“负功能”,就要毫不犹豫地修复、替换、甚至删除它。
这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能看似毫不费力地就戒掉坏习惯,而另一些人却在反复挣扎。
道家的阴阳学说,是“系统商”的最高心法。
我们常常陷入二元对立的思维陷阱:
工作 VS 生活,
学习 VS 娱乐,
进取 VS 躺平,
稳定 VS 风险。
我们总想“消灭”一个“坏”的,留下那个“好”的。
但在道家理论里,阴阳是互根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构成一个动态的整体 。
没有夜晚的休息,就没有白天的精力;
没有适当的放松,就没有高效的工作。
我用太极拳做个例子,动静、开合、刚柔、虚实、进退等都是阴阳的体现。
太极拳没有蓄力,就不能发力,不能打人。所谓:尺蠖之屈,是为求伸。
一个僵化的系统是脆弱的,而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则是 “反脆弱” 的。它能在混乱和不确定性中获益。
拥有高“系统商”的人,不会试图消除生活中的“阴”(问题、压力、混乱等),而是善于利用“阴”来促进“阳”的生长。
他们会在高强度的“输出”(工作、创作)之后,安排高质量的“输入”(阅读、独处、高质量社交),形成一个学、思、践、悟的闭环。面对职业选择,他们不会在“兴趣”和“赚钱”之间做单选题,而是思考--如何设计一个系统,让自己的兴趣也能够产生商业价值 。面对失败,他们不会陷入自我否定,而是将其看作“反馈信号”,用以调整、优化系统,从而变得更强。这种思维,能让你从“解决问题”的焦灼心态,转变为“优化系统”的从容心态。
说了这么多,那我们该如何设计自己的系统?
不需要复杂的步骤,有3个心法,你可以去实践:
心法一:定义你的“北极星”
找到系统的终极目标!
一个没有目标的系统,就是一盘散沙。所以需要一个“北极星”指引方向。
不是让你定"先赚他一个小目标"这种结果性的目标,而是定义自己的存在状态、持续性的目标。
比如,有过大神Dan Koe的北极星可能是“成为一个通过创造性工作,实现精神与物质双重自由的互联网企业家” 。
你的北极星可能是什么?
是成为一个松弛、睿智,用专业知识帮助他人的终身学习者?
还是构建一个既能让自己自由的探索世界,又与家人深度连接的生活模式”?
用一句话写下你的“北极星”,把它贴在你随时看到的地方。
未来,你做每个决策前,都可以用它来衡量: “这件事,让我离我的北极星更近,还是更远?”
心法二:识别并设计你的“增强回路”
系统最强大的力量,来自 “反馈回路” ,特别是“增强回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复利效应”。
它能让一个微小的优势,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滚雪球般地增长。
你要做的,就是在你的生活中,刻意设计这样的“增强回路”,并实践应用。
知识增强回路:学习→ 写作并在社媒分享→ 获得正反馈/新的洞察→ 激发更深的学习兴趣。这就是为什么费曼学习法公认很有效,因为它构建了一个知识复利的回路。这也是我正在做的,以公众号为主阵地写作、思考。健康增强回路:坚持锻炼 → 精力变好 → 工作效率提升 → 有更多时间锻炼/心情愉悦 → 更愿意坚持。找到对你最重要的领域,问自己:我如何能在这里设计一个最小的、能自我增强的反馈回路?比如从每天写50个字发社媒,或者每天做5个俯卧撑开始健身,以此启动雪球。
心法三:看见并管理你的“存量”与“流量”
学会用“存量”和“流量”的视角来审视你的人生资源。
存量:是那些在某个时间点上可测量的、积累起来的东西。比如知识、技能、健康水平、银行存款、人脉质量。流量: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改变存量的速率。比如你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流入知识存量)、消费的习惯(流出存款存量)、锻炼的频率(流入健康存量)。我们常常只关注“流量”,比如这个月工资发了多少、读了几本书?但高“系统商”的人,更关注“存量”的变化。
他们会定期“盘点”自己的核心存量:
我的健康存量是在增加还是在消耗?我的核心技能存量,是进步了还是在贬值?我的财务存量,是在积累“资产”,还是在积累“负债”?这种高系统商视角,会让你做出更明智的长期决策。
比如你会为了增加“健康存量”而推掉不必要的酒局,为了增加“认知存量”而减少娱乐消费。因为你能清楚地知道--当下的每个“流量”选择,都影响你未来的“存量”高度。
此外,操作系统还需要反馈与迭代,让系统自我进化。可以回看我之前的文章:真正的自律,是找到让你上瘾的秩序。
写在最后提升“系统商”的过程,本身也是一场自我修行。
它不是让你变成精于计算的机器。而是让你从日常的琐碎和焦虑中抽身,获得“局外人”的清明和“设计师”的掌控感。
当你有了高系统商,你就不再是你情绪的奴隶、习惯的囚徒,在命运面前浑浑噩噩的人。
你,就是你人生系统的设计师。
这个系统,可以混乱、脆弱的;也可以是清澈、坚韧、生生不息的。选择权在你手里。
如果今天你要为你的人生系统安装的第一条“简单规则”,会是什么呢?
如果你觉得文章内容让你有所触动,别忘了点个赞呦,谢谢。
我是Asher ,不装B、不空谈;用文字链接思想,用AI“知化”自我。
把我曾经历的困惑痛苦、经验教训系统化呈现出来,给过去的我、现在的你。
来源:机械师Asher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