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玻璃之心》整个故事持续以这句话来烘托男主角多么有才华,但中心主旨也是要证明这个想法是错的。男主角同父异母的弟弟早就看清,所以才这么说:要么毁了他的声音,要么自己被毁。环视男主角身边的人,从之前的男伙伴、女经纪人到后来的女主角,皆一度落入不幸的泥淖,但看到最后
「天才的声音会让凡人陷入不幸。」
《玻璃之心》整个故事持续以这句话来烘托男主角多么有才华,但中心主旨也是要证明这个想法是错的。男主角同父异母的弟弟早就看清,所以才这么说:要么毁了他的声音,要么自己被毁。环视男主角身边的人,从之前的男伙伴、女经纪人到后来的女主角,皆一度落入不幸的泥淖,但看到最后会知道编剧想说的是,在渴望追上那些走得快的人之前,更重要的是深信自己的节奏也值得被听见。一旦种下这个信念,你就不再围绕着那些人转动,而是回到「自己是谁」的中心。
《玻璃之心》是佐藤健第一部升格为制作人的作品。(图/翻摄自Instagram/netflixjp)
这部剧想传达的,不只是天才与凡人之间的差别,而是当你身处他人的光芒之下,能否仍然看见自己的价值,而不被他人的光芒吞没。所谓「做自己」,一点也不像励志作家所说的正向积极,而是要有勇气面对自己内在的混沌与拉扯——你要拥抱阳光,也要接受被阴影覆盖;你要体会雀跃,也要学会安放失落。在剧中,那些一度陷入不幸的角色,在音乐的带领下慢慢理解了这一点:只有诚实地做自己,才有机会同时成就自己和他人的人生。
我喜欢编剧想传达的这个精神,也喜欢这部作品藉由音乐推动剧情的方式,但遗憾的是每条支线都没有特别花心思打磨核心概念,反而经常丢出一些语意漂浮、难以落地的台词,或是女经纪人出于嫉妒一直对女主角讲大量尖锐的话,中间穿插键盘手爱上女主角,但发现男主角的心意后假装不喜欢的剧情,带出男主角生病的转折后,前伙伴还是不停发飙撂狠话,导致故事到最后长得很破碎,像是少了某种凝聚力,把所有角色与故事核心串起来的那种凝聚力。
▼《玻璃之心》剧情有可惜之处。(图/翻摄自Instagram/netflixjp)
男主角和同父异母的弟弟这条支线(没错还有这条支线)相较之下叙述得完整多了。从弟弟的视角出发,回忆妈妈不满他弹琴技巧从小就不如哥哥,被钢琴压伤手指从此不弹,但并没有因此放弃音乐,反而相信自己的歌声闯出另一条路,中间为女粉丝挡刀(而且他记得女粉丝每场演唱会都会参加这一点我还看到泛泪),住院后,兄弟俩终于在病榻前说开和解,到合体唱歌。这一整段不难看出编剧其实有说故事的能力,同时有贴着核心概念在写,但其他角色的人物设定却跟不上一样的脚步,这点非常可惜。
《玻璃之心》兄弟线相较描述得完整多了。(图/翻摄自Instagram/netflixjp)
若能将兄弟线的叙事力度扩展至其他角色的转折与挣扎,《玻璃之心》便不只是在讲天才不想覆盖别人光芒、不想只听见一种完美音乐的故事,更能成为一部描绘人性、共鸣深刻的群体成长作品,让观众在其中照出自己的影子。
虽然剧情力不从心,但做为佐藤健第一部升格为制作人的作品,我认为可以看出除了演员本业外,他对于音乐与表演的高度野心。光是2019年决定将《玻璃之心》影像化后,他就开始练琴,开拍时全程亲自演奏,甚至以一场大型演唱会做为最终章,让所有角色的声音交会于同一个舞台,每个人都能坦然听见自己的声音,也让反覆出现的台词「天才的声音会让凡人陷入不幸」有了另一层意义,这份投入就值得获得赞赏。
「音乐不在于技巧高低,音乐在于发现自己内心正在发生的事,你必须彻底面对自己,把一切都坦率地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动别人的心。」
▼《玻璃之心》结局直接开演唱会。(图/翻摄自Instagram/netflixjp)
笔者为《ETtoday星光云》编辑,以上言论为个人立场,与公司无关。ET论坛欢迎云友更多参与,也欢迎网友发表高见,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
来源:ETtoday星光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