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不是绝症!肿瘤医生忠告:抓住4个关键点,生存率可以提升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07 13:48 1

摘要:北京市65岁的李先生,因为连续3个月的刺激性干咳以及右侧胸痛前来看病。一开始他以为是气管炎,自己吃了药但没效果。慢慢地,症状加重,活动后开始气短。胸部CT检查发现,他的右肺上叶有个大约3厘米的肿块,边缘不规则。PET-CT检查显示这个肿块代谢活跃,而且同侧肺门

北京市65岁的李先生,因为连续3个月的刺激性干咳以及右侧胸痛前来看病。一开始他以为是气管炎,自己吃了药但没效果。慢慢地,症状加重,活动后开始气短。胸部CT检查发现,他的右肺上叶有个大约3厘米的肿块,边缘不规则。PET-CT检查显示这个肿块代谢活跃,而且同侧肺门及纵隔有多个淋巴结转移,但没有发现远处转移。支气管镜活检结果显示为浸润性肺腺癌,分子检测表明存在EGFR基因19外显子缺失突变。最终,西医诊断为右肺腺癌IIIA期,伴有EGFR敏感突变。

李先生和家人非常害怕,觉得肺癌晚期就是死刑。主治医生详细解释了他的情况,虽然分期较晚(IIIA期),不过肿瘤还局限在胸腔内,而且发现了有药可用的驱动基因突变。综合评估后,医生决定先用靶向药物联合手术的方案,先口服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每天一次,主要为缩小肿瘤,减少淋巴结转移,创造手术机会。治疗2个月后复查,胸部CT显示原发肿瘤明显缩小到1.5厘米左右,肺门及纵隔肿大淋巴结也明显消退,评估为部分缓解。之后,李先生接受了胸腔镜下的右肺上叶切除术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

术后病理报告证实为肺腺癌,原发灶内只看到少量残留肿瘤细胞,清扫的淋巴结没有发现癌转移,病理学完全缓解率提升。术后他继续服用奥希替尼进行辅助治疗。定期复查至今已超过3年,影像学检查没有发现复发转移,李先生生活质量良好,恢复了日常活动。这个例子说明,即使是局部晚期的肺癌,抓住关键,也能有长期生存的希望。

对癌症的认识

过去,我们觉得癌症就是“死亡通知书”。但是,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这个结局。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预防;三分之一可以通过早期发现治好;还有三分之一可以通过合理的治疗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美国癌症协会的报告显示,所有癌症的5年相对生存率从1970年代中期的49%提高到了68%左右。有些癌症,比如前列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已经超过90%。癌症正在从“绝症”变成可以治疗,甚至可以长期控制的“慢性病”。要实现这个转变,患者和家属需要了解并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点一:准确诊断是基础——了解“敌人”的全部信息

病理分型很重要,不能只知道是“肺癌”或“胃癌”。要清楚地知道是腺癌、鳞癌、小细胞癌,还是其他类型。比如,同样是肺癌,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腺癌、鳞癌)的治疗方法和预后差别很大。乳腺癌中的“三阴性”、“HER2阳性”、“管腔型”亚型也决定了不同的治疗方法。

分期决定治疗范围。癌症是I期、II期、III期还是IV期?这决定了肿瘤的局部侵犯程度(T)、淋巴结转移情况(N)和远处转移情况(M)。早期(I、II期)通常以手术或放疗为主。局部晚期(III期)常需要综合治疗(手术加化疗或放疗或靶向或免疫)。晚期(IV期)则以全身治疗为主,目标是控制病情、延长生存期。准确的分期是选择治疗方法的“地图”。

分子检测寻找“靶点”和“钥匙”,对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黑色素瘤等癌症,检测特定的分子标志物很重要。例如:肺癌检测EGFR、ALK、ROS1、BRAF V600E、PD-L1等。乳腺癌检测ER、PR、HER2。结直肠癌检测BRAF V600E、MMR或MSI等。

这些检测能告诉我们肿瘤的分子特征,是否存在可以作为靶点的驱动基因突变,或者预测对免疫治疗的敏感性。这是实现精准打击,选择有效治疗方案的关键。

关键点二:规范治疗是生命线——听从医生建议

信任专业团队和指南。癌症治疗很复杂,需要肿瘤外科、肿瘤内科、病理科、影像科等多学科合作。NCCN指南、CSCO指南等包含了全球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专家意见,是制定规范治疗方案的依据。务必在正规医院由专业医生团队进行治疗。

理解综合治疗。单一方法通常不够。根据分期和类型,将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内分泌治疗等结合起来是常态。例如,早期乳腺癌可能需要手术加术后放疗,(保乳患者)加化疗(根据风险),加内分泌治疗(激素受体阳性),加抗HER2治疗(HER2阳性)。局部晚期直肠癌常采用“新辅助”模式,先放化疗或化疗,缩小肿瘤后再手术,术后可能还需要化疗。晚期EGFR阳性肺癌首选靶向药物。

“足量、足疗程”很重要,随意减少化疗剂量、缩短放疗时间、提前停用靶向药或内分泌药,会降低治疗效果,增加复发风险。除非出现无法忍受的副作用(需要医生判断),应该坚持完成方案。

小心“替代疗法”。没有证据表明只靠保健品、特殊饮食、气功或其他“替代疗法”能治好癌症。它们不能代替正规的西医治疗。相信这些只会耽误治疗。

关键点三:全程管理是保障——治疗结束不等于没事了

定期复查很重要: 癌症治疗后,复发风险还是存在的。复查是为了:

及早发现复发或转移: 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

监测和管理副作用: 比如放疗后的肺纤维化、化疗后的神经毒性、内分泌治疗引起的骨质疏松等。

评估新发癌症的风险。

复查方案要个性化: 根据癌症类型、分期、治疗方法、复发风险等来定。通常前2-3年复查频繁些(如每3-6个月),之后逐渐延长。内容包括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如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CT、MRI等)。患者要严格按医生制定的计划复查。

长期管理副作用: 很多治疗的副作用可能在治疗结束后几个月甚至几年才出现(如心血管毒性、内分泌问题、继发肿瘤)。需要长期关注,有问题及时就医。

康复与支持: 注意营养、锻炼(如适度有氧运动)、心理支持(应对焦虑抑郁)、回归社会和工作。可以找癌症康复中心或社工帮忙。

关键点四: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加速器——主动改善身体环境

必须戒烟,避免二手烟: 吸烟是很多癌症的危险因素。癌症患者继续吸烟会降低治疗效果,增加复发风险和死亡风险。戒烟什么时候都不晚。

1、均衡饮食,保持合适体重:多吃全谷物、蔬菜水果、优质蛋白(鱼、禽、蛋、豆制品)。少吃红肉和加工肉制品。少吃高糖、高盐、高脂肪的加工食品。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常会食欲不好、恶心、吞咽困难,需要找营养师指导,必要时用营养补充剂,防止营养不良。保持健康体重(BMI在18.5-24.9kg/m²)。肥胖会影响癌症预后。

2、适度运动: 研究表明,癌症患者在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游泳、瑜伽)有帮助:减轻疲劳。改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缓解焦虑抑郁。可能降低复发风险和改善生存率。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

3、限制饮酒: 酒精也是致癌物。癌症患者最好戒酒。

4、保证睡眠,减轻压力: 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修复和免疫力。学习减压技巧(如冥想、放松训练、心理咨询),长期压力过大可能影响免疫系统。

掌握关键,赢得希望

癌症是一场硬仗,但不是必输的。通过准确诊断、规范治疗、全程管理、健康生活,越来越多的患者可以控制病情,获得长期生存。

来源:中医肿瘤科医生牛小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