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滩下一个短剧风口:低成本漫剧崛起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07 10:53 1

摘要:短剧行业的风向正在悄然转变,除了传统的真人短剧外,动漫短剧正成为行业新趋势。包括“爱优腾”(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抖音、快手、B站、多多视频等在内的主流平台纷纷加码动漫短剧领域。巨量引擎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动漫短剧的观看人次突破20亿,付费规模达

短剧行业的风向正在悄然转变,除了传统的真人短剧外,动漫短剧正成为行业新趋势。包括“爱优腾”(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抖音、快手、B站、多多视频等在内的主流平台纷纷加码动漫短剧领域。巨量引擎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动漫短剧的观看人次突破20亿,付费规模达到2600万。与第三季度相比,“看播”环比增长123.91%,收入增长率更是高达204.11%。快手数据显示,今年端午期间,平台上漫剧的日均消费达到200万元,头部剧集的投资回报率(ROI)超过1。B站的动漫短剧月流水也稳定在1400万元左右。

所谓动漫短剧,目前业内尚无统一定义,主要包括传统动态漫画、游戏CG动画、素材动画、沙雕漫剧以及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短剧等多种形式。业内人士认为,漫剧有可能成为短剧行业下一个待爆的“小程序短剧”。一旦出现类似《无双》这样充值过亿的标杆作品,整个行业将被彻底引爆。

短剧从业者们正在开辟新的内容赛道。无论是寻找动态漫画制作团队、收购动态漫剧本,还是引入相关资源,漫剧相关的讨论和合作信息频繁出现在各个短剧交流群中。一些从业者甚至公开收购漫剧账号,按照粉丝数量计算,一个粉丝的价格为0.15元。这种现象不禁让人联想到两年前的小程序短剧市场——正处于行业爆发前夕。

嗅觉敏锐的玩家已经开始布局。嘉乐传媒负责人孟韬表示,郑州许多短剧公司开始尝试AI短剧制作。与传统真人短剧相比,AI短剧的成本仅为三分之一。例如,一部成本50万元的真人短剧,用AI技术制作只需15万元。这类短剧的主要受众是二次元为主的年轻群体。

行业先行者已经取得了一些正向反馈。孟韬提到,一家郑州公司经过三四个月的摸索,成功制作了两部AI短剧,播放量表现优异,一分钟成本控制在2000元以内。这为同行提供了参考路径。“传统短剧竞争激烈,一个月可能有几十甚至上百部作品,难以突围,那么换到漫剧赛道或许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孟韬认为,AI短剧行业只差一部像《无双》这样的爆款来点燃市场。

同样布局AI短剧的还有娱动未来联合创始人陈星。他透露,公司制作的《众神之战》于去年完成,并在今年5月被红果平台收录,成为其首批上线的AI短剧之一。此外,公司还与某头部视频平台合作推出了一部AI互动剧。

陈星的公司主要开发AI工具,定位为一款功能聚合平台,整合了可灵、即梦、vidu、Deepseek等功能,针对三类用户场景:零基础小白创作者、专业创作者以及平台定制化需求。作为AI短剧承制方,陈星表示,一部精品AI短剧的制作周期通常为1-2个月。他认为,当前漫剧市场仍以传统手绘动画为主,但AI技术正逐渐替代部分环节,纯AI生产仍是小众赛道。各大平台从观望到入场再到下订单,漫剧市场正在快速升温。

从事漫剧的玩家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从动画、漫画、网文行业转型而来;二是从真人短剧拓宽至动漫短剧赛道;三是原本专注于短剧投流的平台,如九州、点众、中文在线等。而流量巨头如爱优腾、抖音、快手、B站则依然是推动漫剧发展的核心力量。

平台对漫剧的关注始于去年。B站充电业务负责人Phoebe表示,充电团队从2024年底开始注意到动漫短剧的崛起。动画短剧UP主的自然流量和涨粉速度显著提升,商业化变现效果也非常突出。因此,B站内部决定提前布局漫剧业务,并成立专项小组。

Phoebe解释称,真人短剧已进入成熟阶段,市场验证了观众对节奏快、爽点足的内容需求强烈,而这部分受众正是漫剧的目标群体。B站的核心用户以年轻二次元群体为主,与漫剧受众高度重合。此外,随着AI技术的发展,动画制作成本大幅降低,生产周期缩短,这为漫剧产能扩张提供了技术支撑。

快手也在去年下半年开始关注动态漫,并于今年2月底正式成立专项团队。快手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力漫剧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真人短剧发展进入瓶颈期,市场规模和用户增长趋于见顶,利润空间下滑;二是漫剧覆盖的人群更年轻,题材表现力更强,且不会出现演员溢价问题。同时,AI技术的应用进一步降低了制作成本,提升了效率。

从商业变现模式来看,抖音和快手主要以投流付费为主,而B站则以充电付费解锁为主。据Phoebe透露,B站UP主“圆桌动漫”制作的《我独自拯救反派》上线后,单月营收突破百万元。另一家名为“家有神兽”的制作团队,其动漫短剧月营收同样超过百万。

尽管漫剧市场前景广阔,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制作成本方面,各家公司差异较大。Phoebe表示,漫剧行业平均制作成本在2000至5000元/分钟之间,相较于传统动画短片已缩减十倍以上。

青漫文化商务负责人韩韩透露,公司今年开始涉足AI漫剧制作,一部作品需经过编剧、分镜、AI剪辑、配音配乐、合成等多个环节,制作周期通常为2个月,成本约为2000元/分钟。如果制作精良,成本可能上升至3000元/分钟。陈星补充道,在成都、长沙等人力成本较低的城市,精品AI短剧的成本也在3000元/分钟以上。而对于二次元漫剧或沙雕漫剧,成本会更低,分别为1000-1500元/分钟和800元/分钟。

然而,单纯卷价格并不能解决问题。陈星指出,虽然可以做到300元/分钟的低价,但这并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构建一个正向市场才是关键。

从内容类型来看,末世、种田、科幻、玄幻等题材更受观众欢迎。与真人短剧偏重女频不同,漫剧更偏向男频。都市、现代、异能、玄幻、奇幻、科幻类作品最受欢迎,尤其是视觉化和打斗场景的表现力远超真人短剧。B站上,悬疑侦探类作品也颇受欢迎。

尽管如此,漫剧行业同样存在严重同质化问题。业内人士指出,套路化制作、几分钟内设置一个爽点或反转的现象与真人短剧早期发展阶段相似,容易导致观众审美疲劳。此外,版权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议题。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近年来本土动画实现突破式增长,中国动漫产业总值从2019年的760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中国泛二次元周边市场规模将达到6521亿元,2029年有望突破8344亿元。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潜力,谁能率先在漫剧赛道拔得头筹,谁便有机会抓住AI技术带来的机遇,吃到漫剧红利。

来源:尐雨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