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印顶级豪宅6亿“地牢”曝光!大佬“藏”了多少资产和孩子?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07 14:30 1

摘要:近期,媒体指出,许家印香港一套未出售的豪宅,建筑本身存在违规的情况,而且还不是小打小闹。 人都“进去”一两年了,资产还有这么多故事。另外,许老板还有多少资产没被“发现”?

近期,媒体指出,许家印香港一套未出售的豪宅,建筑本身存在违规的情况,而且还不是小打小闹。 人都“进去”一两年了,资产还有这么多故事。另外,许老板还有多少资产没被“发现”?

房地产圈又有大瓜,许家印的香港豪宅,竟然是“违建”。

近期,媒体指出,许家印香港一套未出售的豪宅,建筑本身存在违规的情况,而且还不是小打小闹。这座三层豪宅实用面积约 450 平方米,但僭建(即违建)超过 6000 平方尺,约 660 平方米。

也就是说,这套豪宅的违建空间比房本上的面积多了一倍还多。

可别小看增加的 6000 平方尺的面积,香港的房子是按平方尺卖的,山顶豪宅更是一尺一寸金,以当下市价 10 万港元 / 平方尺来算,多出来的面积理论上能给这套房子增加 6 亿港币的资产价值。

人都“进去”一两年了,资产还有这么多故事。另外,大家也都想知道,许老板还有多少资产没被“发现”?

1. / 豪宅“地牢”是“潜规则”, 被发现后6亿“隐形资产”化为泡影 /

香港的富豪都喜欢住在山上,许家印的这座豪宅位于太平山顶的布力径,是传统富豪聚居地。除了许家印,郑裕彤家族、“重庆李嘉诚”张松桥、赌王三太陈婉珍、凯雷亚洲基金董事总经理唐子明等多位富豪都在此有房产。

2010 年,恒大香港上市一年后,许家印通过离岸公司豪掷 25 亿港币购入了布力径 10 号三栋别墅,分为 B 座、 C 座和 E 座。

这次引发热议的豪宅是布力径 10 号 E 座,豪宅不仅有私人花园,还有室内电梯,实用面积超 450 平方米。可能觉得实际面积不过瘾,又在三个地方进行了违规扩建:

1、大宅正门到泊车位加盖通道,扩充面积逾千尺;

2、户外平台加建混凝土楼梯等构筑物;

3、地下回填区域再次挖空,建造464.5平方米的“地牢”。

这三个地方给 E 座又增加了 6000 平方尺(约 660 平方米),综合下来,豪宅的面积超过了 1100 平方米。当前布力径“合法”建筑的价格大约是 10 万港币 / 平方尺,要是没被“发现”,说不定能给房屋增加 6 亿港币的“增值”。

不止 E 座, B 座和 C 座也都有不同面积的“违建”。这事在香港地区不是大事,尤其在豪宅区是一个隐秘的“潜规则”,大多数富豪都这么“偷偷地扩建”,俗称“偷面积”。

当然了,被“逮到”后,不仅要罚款,还要“恢复原貌”。根据香港屋宇署 2023 年的数据,全港当年发了 2400 份清拆令,山顶豪宅区占比达 17% 。

再说回许家印的这三套豪宅,准确地说,已经不是他的财产了。恒大危机爆发后, 2021 年 C 座和 E 座抵押给欧力士借贷公司, 2022 年 B 座抵押给建行亚洲, 2023 年后,三栋物业相继被债权人接管,并出售。

2024 年 5 月, B 座豪宅最终以 7 亿港币的价格成交,这一成交价格比一年多前的市场估价,大幅下降了 1 亿港元。香港布力径 10 号 C 座和 E 座的两套别墅,在 2024 年 10 月 21 日以 9 亿港元的价格挂牌,售价相较曾经 15 亿港元的估值,堪称打 6 折甩卖。

C 座和 E 座并不愁卖,因为地产中介介绍,当下这个价格还是很诱惑的,很多富豪在咨询,大多数是香港老牌家族,还有一部分来自内地。等处理好“违建”等相关事宜,这种山顶“硬通货”很快能出手。

布力径这三套豪宅,是许家印早两年抵押出去的,所以可以通过法律轻松拿来抵债。对大多数恒大债权人来说,当下的难点是如何寻找许老板一家更多的“资产”来还债。

2. 许家印家族还有多少资产和孩子? /

大家都知道恒大集团还欠债 2.38 万亿人民币,可即便债权人也不清楚,许家还能拿出多少钱来还债,只能一步一步摸索。

2024 年 1 月,恒大被香港高等法院下令清盘,向许家印及其前妻丁玉梅、恒大前行政总裁夏海钧、前首席财务官潘大荣等人追讨约 60 亿美元的股息及酬金。

清盘人接管后持续在全球搜集许家印家族等人的资产,现在能查到的是这些:

许家印名下至少有一架空客A319、一架空客A330、一架湾流G450私人飞机、两艘游艇和两辆劳斯莱斯幻影系列,以及全球各地的大量不动产;

丁玉梅名下也有私人飞机、名车、游艇,以及在加拿大、英国等多地的房产,价值数亿美元;

以上被查清资产均面临法庭冻结和清算人的处理。比如,许家印名下的空客A319私人飞机已在2024年12月被安迈顾问接管,飞机被挂牌出售。

另外,今年 9 月 13 日,香港中国恒大中心已由债权人中信银行国际委任的接管人正式接管。不过,暂时没找到买家,此前两轮出售均未成功。恒大中心是 2015 年恒大以 125 亿港元的价格从刘銮雄的华人置业买来的,当时还创下香港商厦的价格纪录。

以上这些都还是债权人能依法“找到”许家的财富,没发现的还不知道多少呢?

今年 3 月,一份来自香港高等法院的文书引起广泛讨论。因为文书“曝光”了许家印前妻丁玉梅以前没公开的财产,还有“孩子”。

1 、丁玉梅还有 2 名未成年子女和 2 名未成年孙子女。

这事是丁玉梅自己“爆出来”的。丁玉梅的好多资产被冻结,她提出“变更资产冻结和隐私保护”的两项申请,证词中反复提及“她与 2 个未成年子女和 2 个未成年孙子女同住,银行卡冻结可能会使她的安全受到威胁。”

法官拒绝了丁玉梅的两项申请,理由是丁玉梅的财产大部分是跟许家印结婚期间获得的,因此清盘需要透明,保护公众利益。

不过就此大家也知道了丁玉梅还有 2 名未成年子女。假使 3 月份的时候,两个孩子接近 18 岁,丁玉梅今年 68 岁,那也说明是她 50 岁以后生育的。网友惊叹不已,感慨有钱人的身体果然可以“持续年轻”。

2 、严格监督下,半年仍花了 400 万美元。

因为之前,英国法院颁布禁令,丁玉梅每月支出金额不得超过 2 万英镑(约 190 万元)。丁玉梅给香港法院的“申请”里面提出,希望增加支出,包括为了未成年的子女和孙子女的生活费。

结果,香港法院查证,即使在严格监督和限制支出的情况下,丁玉梅 2024 年 8 月到 2025 年 2 月,半年时间仍花掉了 400 万美元(约 2890 万元)。文书没有公布这些钱是哪里来的,但至少说明,她还是有钱。

3 、从资金、债权到实体资产,丁玉梅很多资产还未曝光。

文书中透露,通过伦敦律师之间的邮件,丁玉梅在英国申请不公开出租物业 Carnation Way Properties 的收支账目和新信息。

此外,丁玉梅还有一些账户有大规模美元资金,至今没被查询和公开。清盘人还通过各种方式查询到,丁玉梅还享有多家公司的车辆资产、所有权债权和其他债权。

以上三条还是因为法律介入而曝光的,而且还不清楚具体数额。从理性角度分析,说明丁玉梅还有很多资产是“未被发现”的。同理,许家印是否也有“消失”的资产呢?

通过这两年事例,网友应该能总结出来,大佬藏孩子和藏资产,只要不被爆出来,普通人根本不会知道,连风声都听不到。

3. 都被“藏”在什么地方? /

宗庆后百亿遗产的风波已经“闹腾”许久了。尽管不时还有新料曝出,但从流量上来看,观众都有点“吃不动瓜”了。

假如,宗馥莉按照父亲的要求,用离岸公司“建昊”为三个弟妹设立好了 21 亿美元的信托基金,四姐弟相安无事,大家连吃瓜的机会都没有。

再假如,宗庆后生前有一些债务,娃哈哈都不够还债了(只是假如),哪个法院有本事能查到并追回已经设立成功的 21 亿美元的信托?离岸公司其中一项功能就是“隐藏”真实股东的信息。

问题就来了,大佬还有多少手段,让资产“消失”呢?

其实手段非常多,八妹通过国内外一些大佬的操作,举几个例子:

1、“代持+股权穿透迷宫” 。

2017 到 2020 年,中国恒大累积分红额高达 900 亿元,大部分流向了许氏家族。恒大也是在开曼群岛的离岸公司基础上建立,许家印、丁玉梅多年来的巨额分红,第一站流向开曼群岛。

而这些钱并不是直接到“许丁夫妇”的账号上,大部分是打到境外持有项目的公司,甚至是空壳公司。即便找到这些账户,对方一句“已经投资出去”,又得向更深处一层“挖掘”。再加上各种眼花缭乱的“代持”,一团乱麻,理清都很难,何况追讨。

2、“艺术品+家族信托”组合拳。

相信没有人会相信大佬买艺术品,纯粹是被艺术打动。艺术品“后期路径”很多,可以“公司名义”拍卖,所得资金注入境外家族信托,还可以捐赠给公立博物馆,但保留“永久借展权”,实际仍可掌控展示与交易 ......

家族信托更不用说,直接“债务隔离”,可以永久惠及子孙。

3、“关联交易+表外负债” 。

将优质资产注入境外上市主体,境内母公司保留亏损业务; 利用“预付款项”“应收账款”等科目,将资金从上市公司转移至非上市关联方;表外负债通过“明股实债”规避监管,债权人无法通过公开财报追踪 ......

4、“慈善外壳”+信托的“所有权分离”。

国外大佬辛苦一辈子打下的江山,为什么都表态“去世后捐给慈善机构”。很显然,慈善就是躲避高额遗产税的外壳,实际控制权归家族理事会,轻松实现“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要是多开几个慈善账号,分散在全世界,一个国家再厉害,也管不了全世界。

5、“加密货币”。

这里可以点名,马斯克为什么那么热衷各种“币”,还时常发小作文支持。前期多买点,后期套现,加密货币存在非托管钱包,链上交易匿名性强,除非主动曝光,否则根本追踪不到。

其实,方法还有很多,有些都不方便说出来。概括起来就是利用“法律差异”规避监管,通过结构化设计切断“直接关联”,绑定“非标资产”降低可追溯性,以慈善为名惠及子孙,利用信息不对称捞一笔就走 ...... 总之就是有一万种方式,能将资产从“显性可查”变为“隐性难追”。

所以,再回看布力径 10 号 E 座违规增加的 6000 平方尺面积,这点“地牢”对大佬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大佬真正的“地牢”,深不见底。

来源:点滴财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