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长期精神紧绷的人,好好放松的3个方法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07 15:15 1

摘要:我曾经有过很多年的企业管理经验,带着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强烈好奇,经过多年的自我探索、潜心学习、专业受训,成为了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我想对你说:走到这里之前,我相信你已经独自翻过了很多座山,如果有幸,我愿意听你说说你是如何走过来的。

我曾经有过很多年的企业管理经验,带着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强烈好奇,经过多年的自我探索、潜心学习、专业受训,成为了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我想对你说:走到这里之前,我相信你已经独自翻过了很多座山,如果有幸,我愿意听你说说你是如何走过来的。

应对压力,我们通常会产生战斗、逃跑或僵住的应激反应。但如果我们总是在应激,长期处于紧绷状态,我们的认知、情绪、行为都会受到影响,更容易变得认知狭窄,也更容易陷入焦虑,感到恐惧、无助。

为什么我们总在应激?如何从紧绷状态中快速放松下来?

01创伤体验越多,人生局限性越大

曾经有来访者说:我的人生从来没有人为我托底,我的家不是安全港湾,我没有港湾,我只能靠自己。

听起来令人心酸,或许有这样感受的人并非少数。

「有人为我托底」,其实是最原始的依赖。生命初期的婴儿完全依赖于养育者,被母爱全然地灌注。在父母的满心期待下降生的孩子或许会拥有更多行走于人间的「底气」,ta 们清楚地知道,父母永远是 ta 最坚强的后盾,家永远是 ta 的「温馨港湾」。

有人为我托底,意味着我可以犯错,可以失败,我不必总是优秀,不必完美。当我们有了这些允许,也就有了一些灵活和自由度。

很多女孩谈恋爱的时候,会希望伴侣能够为她托底。伴侣说出的「没关系,你上不上班都可以,我来养你」会让她感到莫大的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这或许是她们把早年没有被满足的原始依赖期望放在伴侣身上,希望伴侣来满足。

《 无问西东 》

依恋理论中,孩子感觉到安全后会出去自由探索,有时候,ta 们也会返回「安全港湾」,在这里可以再次「充电」,然后再次出去探索。

成年后我们会内化这部分功能,在内心就有这个「安全港湾」,遇到压力时可以退回来自我安抚和自我充电。

但是如果生命早期缺乏这样的体验,我们内心则无法建立这个安全港湾,我们这艘小船就只能一直在海上漂,大风大浪来的时候只能一边崩溃一边硬着头皮和风浪战斗,并且时刻都在担心大风大浪的来临,实在是辛苦。

生活中很多女性都会彰显独立,主张凡事靠自己。靠自己没错,只是过程中是怎样的体验呢?是硬着头皮上的,还是可以从容自如一些?真正的独立是有「安全港湾」可以依赖,也可以独立。

《 傲慢与偏见 》

我们之所以总是应激,也来自于我们生命中一些创伤体验。当创伤体验没有被转化时,我们就会一直如惊弓之鸟,会陷入「非常回避,回避不了就应激」的恶性循环中。创伤体验越多,我们的局限性就越大,蜷缩在人生旷野的角落中,而不是肆意撒野。

02面对应激压力,也可以做到松弛一点

那么,如何可以减少一些应激呢?

1. 感受自己的身体

每天哪怕只用5分钟,找一个地方安静下来,做个身体扫描,去感受身体。

哪些地方很紧绷?哪些地方是酸疼的?慢慢地你会有更多对身体的感受,每一次你恢复对身体的感知,都完成了一次心灵放松。

2. 觉察自己的情绪

应激反应是自动化的。在面对压力时,我们会整个人跳进情绪的水池而关闭前额叶思考的部分,非常快速地进入行动化。比如很多人在感觉到压力的时候,都会无意识地大量进食或者刷短视频。

当我们对自己的情绪和心理过程有觉察,就有了反思的空间:我感觉到了什么?我正在做什么?我可以怎样更好地应对?

《 公主小屋 》

在人际互动中也一样,如果没有觉察,我们会进入自动化的反应:他就是在针对我,他就是不喜欢我,我得反击!他就是想抛弃我,那我得赶紧逃……

当我们有觉知时,似乎拥有了人生的回放按钮。把自己拉回来,辩证思考,然后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3. 拥有一段足够好的关系

关系里的伤,要在关系里疗愈。对于早年的创伤,自己一个人可能很难去直面,因为那些本来都是我们无法承受的痛苦。

一个让你感觉安全信任的关系,会让你在关系的碰撞中,有勇气面对那些伤口,去看、去碰、去凝视、去穿越、去转化、去哀悼。它们或许一直都在,但是不再那么沉重,不再让你的体验那么受限,你可以相对轻松地前行。

人生没有好坏和对错,也没有完美,我们都只是努力地让我们趋向于完整和丰富。我们也无法消除痛苦,无法总是喜悦,但是可以越来越灵动和自由,在属于你的旷野里尽情撒欢,肆意起舞。

《 出走的决心 》

在成为自己的这条路上,也许充满痛苦,也许并不愉快,却始终值得。

如果你愿意和我聊聊,请来预约我的咨询

来源:简单心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