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手门诊”跑出便民加速度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07 16:41 1

摘要:6日下午,在武汉市第四医院开设不久的“骑手门诊”,一位穿着蓝色工服的外卖骑手利用送单间隙就诊,不到20分钟即获得高效专业医疗服务,让他由衷地感觉到贴心和温暖。

“比我跑一单外卖还快,很方便,医生跟我说保守治疗就行,这下我心里就踏实了!”

6日下午,在武汉市第四医院开设不久的“骑手门诊”,一位穿着蓝色工服的外卖骑手利用送单间隙就诊,不到20分钟即获得高效专业医疗服务,让他由衷地感觉到贴心和温暖。

作为华中地区首家开设“骑手门诊”的医院,一个新门诊的成立,是武汉市第四医院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生动体现,也是医院坚决整治不正之风、深化作风建设、践行服务宗旨的具体行动。

武汉市第四医院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提升医疗服务效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紧密结合,聚焦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围绕“增供给、优流程、惠民生”三个维度,多措并举改善“挂号难”问题,让群众从就医体验升级中共享可触可感的惠民温度。

“增供给”:多措并举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

专家门诊一号难求,归根结底,是因为优质门诊资源总量不足,难以满足患者诊疗需求。武汉市第四医院院党委以问题为导向,充分挖掘专家资源,释放门诊服务潜力,全面提升服务患者能力。

增加专家门诊时段。门诊办公室深入调研,根据各科室情况设定考核目标,实施科主任目标责任制考核。对高级职称医师门诊单元工作量进行考核,规定各科医师每周最低单元门诊时长等方式,提升专家门诊占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落实周末、节假日专家门诊开诊率,经过3轮动员共增加151人次专家门诊。

加快互联网医院建设。开展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院会诊等“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分流复诊患者,腾出线下专家资源留给初诊和疑难复杂疾病患者。建立专家弹性服务机制,提高专家服务效率。通过绩效倾斜,鼓励年轻医生主动“触网”开展互联网诊疗。

“优流程”:数字赋能构建高效诊疗服务体系

数字赋能,实现诊疗流程闭环。线上线下协同,通过线上开展诊前咨询、挂号,线下进行面诊,构建诊前-诊中-诊后一体化模式,实现分类导诊,闭环管理;实施检查开单前置,部分检查线上预约自助开单,目前已完成916人次,提升诊疗效率。实现医院门诊“服务向前、优化流程、高效衔接、服务连续”,打通群众就医堵点。

需求导向,靶向优化服务供给。根据社会疾病谱变化,针对性设置112个专科门诊、116个专病门诊、专家门诊,以及骨质疏松、减重代谢门诊等MDT门诊、联合门诊、护理门诊及疑难病例会诊等,精准满足患者就医需求。华中地区首设“骑手门诊”,创新推出“十分钟快速诊疗”服务,骑手凭借工服或接单记录即可享受快速挂号、优先就诊的绿色通道,并设置“骑手爱心驿站”,提供免费饮品,供骑手休息,切实服务新业态劳动者。

精准施策,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坚持“一科一策”,定期开展科室号源紧张情况调研,对科室号源紧张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如运动医学科增加专家出诊次数,脊柱外科多院区设号源等。“潮汐式”门诊管理,根据就诊高峰,“潮汐式”动态调整就诊诊室、服务窗口数量,合理增派医务人员,缩短患者门诊等待时间。

“惠民生”: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患者获得感

医院创新开展多项便民举措,提升就医便捷性。首创“骨康一体门诊”,推进骨科康复协同,优化流程,今年来骨康互转超189431人次,术后转诊康复超21639人次,转诊率11.42%。开设“专科惠民号”,实现跨科零收费就诊,实施后受益群众累计达22122人次,减免挂号费近99549元,切实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推行“一号管三天”,患者挂号首诊后,三天内可携带报告结果,到同一科室、同一专业门诊复诊,无需再次挂号,享受免缴门诊挂号费政策,让患者挂一次号就能完成全流程就诊,省钱的同时确保就医的连续性。

市属医院中率先入驻抖音,拓展服务渠道,47名医生通过医学视频、个人主页开展医学科普工作,视频发布数量293个,视频播放次数1309106次,1884人经视频、4906人经主页进入小程序,手机到诊室“一键可达”。开设便民门诊,进一步方便慢性病患者取药,缩短等候时间,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医疗服务“加码”,百姓就医“减负”。武汉市第四医院从小处着眼,从实处着手,敞开面向群众的“阅卷室”,推动作风问题精准起底,以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服务于民,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学习教育“答题卡”上做出了作风建设的最优解。医院将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持续跟踪服务成效,同时紧盯群众就医新需求、新期盼,持续推出更多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的务实之策,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温度与效能,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陈梦圆)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