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丨“风展红旗如画三明”专项实践进行时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07 18:40 1

摘要:八闽盛夏,青春如火。自2025年福建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专项活动启动以来,各高校青年学子积极响应号召,以专业为笔、以实践为墨,深入三明红色热土,走进泰宁山水古城。他们循着红色足迹感悟初心使命,探访绿水青山解码生态密码,深入产业一

八闽盛夏,青春如火。自2025年福建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专项活动启动以来,各高校青年学子积极响应号召,以专业为笔、以实践为墨,深入三明红色热土,走进泰宁山水古城。他们循着红色足迹感悟初心使命,探访绿水青山解码生态密码,深入产业一线助力乡村振兴,用脚步丈量革命老区的振兴之路,为新时代三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青春动能。

6月24日,由三明团市委重点推进的“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福建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正式启动。现场,三明团市委发布了16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路线,并向全省高校大学生发出热情邀约,号召广大高校实践团队积极走进三明,围绕红色研学、生态赋能、产业发展、改革经验、乡村振兴、助力帮扶等六大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泰宁跫跫音寻履”实践队赴泰宁县,聚焦文化传播与红色传承。队员深入尚书第等明清建筑群,翻译“抬梁穿斗”等古建术语;调研擂茶、赤膊龙灯等非遗,撰写双语解说词;挖掘红军街红色记忆,翻译革命史料并制作视频传播。实践以语言为桥串联资源,形成术语库与文旅翻译指南,为老区注入青春力量,彰显青年助力文化“走出去”的担当。

华侨大学

华侨大学“经上青”实践团赴泰宁助力乡村振兴,聚焦产业升级、数字助农与文化传承。团队考察企业转型,联合“兵支书”开助农直播间售特产,为茶厂提电商优化方案助推品牌发展,“云旅游”直播推广古迹获关注。实践提炼“三产融合”路径,挖掘生态故事赋能文旅,为整合当地资源贡献青年智慧。

福州大学

福州大学两学院“三下乡”实践队赴尤溪县西城中心小学,开展抗战胜利80周年红色教育、朱子文化传承与学科融合教学。通过普通话推广等覆盖40名学生,走访朱子文化园,形成5套教案及非遗案例,构建“红色+传统+学科”育人模式,为当地教育振兴提供方案,助力老区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青年 心服务 心成长”实践队赴沙县区实践。队员在夏茂文昌宫接受红色教育,赴俞邦村调研小吃产业并完成居民心理健康问卷,还到沙县总医院学习医改精神。形成1套乡村心理服务方案,红色宣讲覆盖多人,提炼“红色基因+改革动能+心理健康”融合模式,为基层心理服务体系提供支撑,助力老区民生与精神传承。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三下乡”实践队赴泰宁县红军街开展红色文化实践。团队考察大洋嶂阻击战铜像,解读红军标语与文告,走访革命旧居及陈列馆,整理口述史并为26处革命文物数字化建档。形成红色遗址资料库及3套研学教案,将红色精神转化为可视化教材,为红色文旅融合提供方案,助力老区激活红色基因、赋能发展。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本硕博“三下乡”调研团赴三明将乐县、明溪县、沙县区,以“五色青春”行动实践:重访苏区纪念馆、考察常口村“两山”实践、调研沙县总医院医改、助力黄精种植及用药科普、研学杨时理学。达成2项中药材基地共建协议,科普覆盖千余人,构建“思想+专业+服务”路径,为三明医改与健康乡村献药学智慧,助力老区民生与医药创新。

集美大学

集美大学青山踏梦实践队赴泰宁县,聚焦“生态保护+红色传承”融合实践。队员学“耕读李家”文化,寻红色足迹,借行走思政课践行理论。调研美丽乡村模式、整理革命文物史、参与古村落保护,形成生态振兴报告、红色素材库及思政案例,为“两山”与红色基因融合献智慧,助力老区生态文旅升级与精神传承。

福建理工大学

福建理工大学奔赴三明市尤溪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来到桂峰村、京口村闽赣苏维埃省政府旧址、朱子文化园等地,在革命精神的洗礼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筑牢新时代青年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理想信念根基。走进管前镇中心小学开展科普联谊活动,发挥专业特色、助力乡村教育发展。并通过校地共建引领学子扎根基层。

福建江夏学院

福建江夏学院外国语学院“‘语’通城乡资源汇,‘智’绘乡村新画卷”实践队师生前往三明市开展实践活动。实践队深入探访泰宁县多地并结合专业所长制作中英双语短视频,以青年视角为讲好中国故事贡献青春力量。本次实践,学子用脚步丈量乡土中国,以语言和智慧赋能乡村振兴,用青春书写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新篇章。

福建商学院

福建商学院国际经贸学院“寻迹泰宁,守艺非遗”实践队赴三明泰宁,开展红色教育、非遗传承与民生服务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队员探访生态馆和主题馆重温革命精神,亲身体验鱼子灯、竹编等非遗制作,并赴下渠镇进行反诈宣传。深入挖掘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探寻非遗在乡村振兴中的活化路径,为助力革命老区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厦门华厦学院

厦门华厦学院智能制造产业调研实践队赴三明市开展“深产致研·细调赋能”为主题社会实践。实践队前往参观三明市博物馆、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设展览馆、红军强渡沙溪战斗遗址等地深入调研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生态产业优势和乡村振兴成果,切身感受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同时结合专业特色转化实践成果为革命老区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福建警察学院

福建警察学院“风展红旗如画,薪火淬志励警”实践团赴三明永安、三元区实践。考察2处红色场馆,探访抗战老兵,与白沙派出所共建,开展社区急救宣传覆盖300余人。形成红色教育影像档案、急救课件,创新“红色基因+警民共治+社区服务”模式,为老区注入平安力量,助力安全建设与社会治理。

厦门理工学院

厦门理工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沙韵食忆,星火寻踪”实践队赴沙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沙县小吃文化馆追溯历史、考察“醉有才”基地学习创新、走访俞邦村感悟精神、体验传统制作传承技艺。通过实地调研实践队了解到沙县小吃逐步成长的发展脉络与文化精髓;深刻领悟到当地发展背后所体现的“实说实干”的沙县精神内核。

三明学院

三明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红色研学实践团赴宁化县实践。队员考察凤凰山长征出发地、陈塘红军医院旧址、北山革命纪念馆,结合治平畲族乡支教,深挖长征精神。实践形成沉浸式红色课程与研学路线方案,构建“红色遗址实景教学+主题支教”模式,为宁化县活化红色基因献青年智慧,践行“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活动,以青春动能助力老区精神传承与乡村振兴。

风展红旗如画,青春步履不停! 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高校学子在三明这片热土上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青春故事,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汇聚更多青年力量!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