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更可怕的是它的习性:普通蚊子多在夜晚活动,而 "花蚊子" 偏爱白天 "上班",尤其喜欢在清晨和傍晚偷袭。它的飞行速度快、反应敏捷,往往在你抬手拍打的瞬间就已吸饱血溜走,叮咬后鼓出的红包又痒又肿,持续好几天都不消。
夏日傍晚的公园长椅上,你刚坐下就被一只黑白相间的蚊子叮咬 —— 别大意,这可能就是被称为 "战斗蚊" 的白纹伊蚊。
最新观察显示,这种原本活跃在广东的 "花蚊子",如今已悄悄出现在新疆的绿化带里,它的扩散速度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快。
白纹伊蚊最显眼的是 "穿搭":胸背正中有一条银白色 "项链" 般的纵纹,六条腿上套着黑白相间的 "环纹袜",整体像穿了件斑马纹外套,因此被俗称为 "花蚊子"。
但更可怕的是它的习性:普通蚊子多在夜晚活动,而 "花蚊子" 偏爱白天 "上班",尤其喜欢在清晨和傍晚偷袭。它的飞行速度快、反应敏捷,往往在你抬手拍打的瞬间就已吸饱血溜走,叮咬后鼓出的红包又痒又肿,持续好几天都不消。
"花蚊子" 的老家在东南亚,但随着贸易运输和人口流动,它早已突破地域限制。广东温暖潮湿的气候曾是它的 "舒适区",但近年来人们发现,它在新疆的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等城市也扎下了根。
专家分析,这背后有两个关键原因:一是全球变暖让北方夏季温度更适合它繁殖,二是城市里的积水(如花盆托盘、空调外机水盘)成了它的 "育儿室"。一只雌蚊一次能产 200 多枚卵,这些卵甚至能在干燥环境中休眠半年,等到下雨积水时再孵化 —— 这种超强的适应力,让它得以在全国范围内扩张。
面对 "花蚊子" 的扩张,我们能做的不只是拍蚊子:
值得注意的是,白纹伊蚊还是登革热、 Zika 病毒等传染病的传播媒介。虽然目前北方地区这类病例较少,但随着它的扩散,做好防蚊不仅是为了少长红包,更是为了健康护航。
这个夏天,当你看到穿 "斑马纹" 的蚊子,别犹豫,赶紧拿起电蚊拍 —— 对付这种 "不按常理出牌" 的入侵者,警惕性高一点总没错。
来源:新桃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