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5德国Automatica展会,看全球机器人产业三大趋势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07 16:55 2

摘要:2025年德国慕尼黑自动化和机器人展Automatica在近期落下帷幕。在这场盛会上,中国机器人企业成为焦点,以占据全球50%市场的体量,正快速迈向全球创新舞台的“C位”。

2025年德国慕尼黑自动化和机器人展Automatica在近期落下帷幕。在这场盛会上,中国机器人企业成为焦点,以占据全球50%市场的体量,正快速迈向全球创新舞台的“C位”。

AI深度赋能,机器人走向“智能伙伴”

Automatica展会最直观的感受,是AI与机器人正在深度融合。ABB、库卡、Realtime等全球巨头均展出了基于生成式AI的机器人解决方案。例如,Realtime用AI平台将传统机械臂部署时间从700小时压缩到24小时,大幅提升柔性制造效率;库卡则将自然语言与视觉协同编程推向实用,彻底改写了“机器人只能机械重复”的旧认知。

中国企业也不甘落后。华威科展示的“传感器皮肤”可感知1克压力,赋予人形机器人以“类人触觉”,甚至可精准拿取绿豆糕、豆腐等脆弱物体;思灵机器人则以AI平台连接工业与服务双重场景,推动机器人从执行器向智能系统跃迁。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执行董事Patrick Schwarzkopf指出:“整体来看,AI与机器人硬件的融合,正在成为产业的第一推动力”。

中国机器人企业崛起于“走出去”

机器人不同于其他产业,它从一诞生便具备“全球化基因”:供应链、客户网络、应用场景皆跨国布局。中国不仅是最大的应用市场,也正成为全球创新输出的新源点。

ABB、库卡、柯马等国际巨头纷纷在中国设厂、建生态,而越疆、思灵、非夕等本土品牌也已大举出海,深入中东、欧洲、非洲等市场。越疆已成全球协作机器人出货量前二,非夕则在“高混合、低批量”的海外蓝海市场迅速突破。

全球化亦带来竞争与反思。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秘书长Susanne Bieller指出,中国企业的成本与响应优势,已令欧美本土企业“如履薄冰”。但这并非零和博弈:“机器人技术的目标是拓展整个产业潜力,而非在有限市场内互相厮杀。”

人形机器人进入“产业觉醒期”

本届展会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人形机器人所释放的“想象力”。德国Neura、越疆科技、非夕、华威科等企业纷纷推出类人机器人产品,不再只是概念模型,而是真正“能走能说”的实体机体。

AI与大模型加速人形机器人从幻想迈向实用。例如ABB展示了可进行语义理解与自主学习的机器人,未来用户可通过语言直接下达任务;华威科则正将“类人感知”技术应用于床垫、汽车座椅等生活场景,推进人形机器人从工业走向日常。

越疆技术负责人表示:“五年内,人形机器人将迎来商业化爆发。”非夕则认为,真正推动产业升级的,是基于AI的“任务导向平台”,而非仅是追逐人形外观。

机器人产业的“超级起点”已来临

Automatica 2025释放出一个清晰信号:机器人产业正在经历“从工具到伙伴”的跃迁,标志着一个超级产业周期的开启。

2025年或将成为机器人时代的“产业元年”。AI、算力与硬件协同的浪潮,正在催生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范式。在这场人机协作的革命中,中国企业既是参与者,更有机会成为引领者。

来源:绘声社科技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