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游学,凉凉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08 00:23 2

摘要:北京首都机场国际出发,感觉和前几年暑假是真的不一样,之前每年这个时候都是乌泱泱的,背着一样包包的游学团;

7月底带着小孩出了一趟国。

北京首都机场国际出发,感觉和前几年暑假是真的不一样,之前每年这个时候都是乌泱泱的,背着一样包包的游学团;

结果今年出入境我两次路过机场,只看见到了一队穿着青白色T恤像样的学生团,人还不多,稀稀拉拉只有10来个…

海外游学,突然就不火了。

不仅机场没有人,一路上酒店都空空荡荡。寒暑假本该是东南亚亲子旅行旺季,但因为没有人住,房间的价格都是骨折。

最夸张的是,住了个能容纳千人的度假村,第一天8点半吃早饭的时间,加上我们只有两桌。不排除巧遇极端状况,但只有两桌,让吃饭的我都有点儿发慌。

门童小哥估计也似闲得惶恐,每次当我走到距离大门还有50米的时候,就一个箭步冲刺上来,拉开大门…

小红书上看到一个业内调研,说2025年是研学最冷的一年,提供暑期VIP亲子研学的机构业务量下降了40%。

前几年可不是这样,暑假走到哪里都是人山人海。

爹妈抢着花钱把小孩送去各大洲:去米国盖章藤校,去英国读夏校,跑到南极看企鹅,几万到十几万哐哐砸,连眼皮都不眨。

一方面是手里有钱。中国爹妈有钱,第一件事儿就是搞教育。甭管有用没用,都要把小孩送出去见见世面。别人家的娃足迹踏遍英美澳加,自己就肯定不能落下…

另一方面是相信「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走出去家门见识世界,只要钱花到位,小孩就一定有收获。

踩一脚哈佛的草坪,就能生出读名校的雄心壮志;住一下英国小王子小公主住过的宿舍,就能长出一种英式老钱的贵气…

结果,哈耶普斯的草坪都快被中国的游学团踩秃了,一年也没多出几个名校的娃;反而是哈佛哥大的光环,在留学生各种奇葩的塌房事件中,渐渐祛魅了…

英国私校的贵族气质,也被浩浩荡荡的中国游学团拉下了神坛——

过去,中国家长对英国私校一直有种迷之崇拜,产生了很多幻觉:以为是所历史悠久的学校,都住过王子公主;是个宿舍就有波斯地毯、天鹅绒窗帘和雕花的椅背。

但,去一次就知道。

时间沉淀的文化,小孩未必能感受到;但13层卷翘的墙纸、飘摇的花洒,脱皮的沙发他们肯定能体验到,地板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

国内住别墅配昂贵美式乡村家具,到了伦敦睡上下铺铁架子床,四五万去英国读夏校,以为送娃感受贵族生活,对小孩来说,只当一次上山下乡…

在爹妈身边吃不到的生活的苦,跑到国外喜获一手体验。

我见过寒门为改变命运努力读书的,没见过中产小孩因为去欧美旅了个游就能回来发愤图强的——

就好像人人羡慕JACK马的成功,但要让他们成为JACK马,头都能摇成拨浪鼓。没人想吃创一代的苦,都只想当富二代、抱首富的大腿…

中国爹妈在被割了几年韭菜之后,发现了一个更无情的真相:

任凭送娃去哪个大洲大洋,他们的世界永远只有手机和IPAD;无论你讲历史讲文明,看博物馆还是名校,他们的心里只有蛋仔派对、和平精英…

大家注意了没?今年不少游学团打出的特色不是「沉浸式英文」、「原汁原味的文化之旅」和「名校深度探访」,而是「全日制收手机」…

然而即便收了手机,小孩依旧无法沉浸式体验,他们把游学当成给爹妈打的一份儿暑期工:你花钱我出勤,老师早点讲完早收工。

两周突击英文的夏校,基本无效。虽然老师是国外的,但周围都是中国同学,基本就相当于换了地方上外教课。就这还要四五万块,真不如国内找个辅导班一对一突击两周更有效…

至此,出国游学的需求基本全灭。

有钱的时候,爹妈还可以无视游学的无效,勇敢地抛金撒银;现在钱袋空虚,大几万的海外游学先被砍掉

国内各类夏令营的情况也差不多。

整个暑假,中国科技馆都不需要抢票,去年大家抢到头破血流,今年没有旅行社踩爆售票系统,也没有家长凌晨蹲点抢票,连黄牛都躺平了。@小红书旅界

而且,不光科技馆,周末的故宫竟然还有剩票。

搁前年想都不敢想,提前一周开票瞬间秒光,故宫门口排队盛况空前,有个小孩都被晒哭了;旅行社的导游更惨,白天带团拉练,晚上抢票当免费黄牛,一天干满12个小时,变成了真牛马…

今年居然凉成这样。

之前暑假是酒店研学红利季,今年也平静了。@北京大土豆 发了一组数据:

像北京这种两三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你觉得今年上半年北京住宿+餐饮这俩行业的总利润有多少?答案是只有2.5亿,这个收入同比去年下滑了67%,别忘了去年同比前年已经下滑了60.8%。

早两年,很多家长上半年就开始筹划暑假,3月底就预定好了一切,但今年拖到8月初还没想好,是不是要放弃这个暑假,选择摆烂?

就我这次带娃出门的感受,该走走还是要走走。

这次姐弟俩无电脑、无ipad、无swatch的旅行,最终锻炼了队伍(自己打包)、增进了家庭关系(一路吵吵嚷嚷),还收获了不少知识(从婆罗门教看西游记里的角色)…

写在最后:安利一个宝藏读书博主

你今年37岁,跟朋友一起开了一家中古服装店,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有个交往多年但已并无多少激情的男友,他突然跟朋友说要结婚,却从来没问过你,还一副救世祖的样子,让人火大。于是和男友分手,本以为有朋友作伴,没想到一直同频的朋友却突然要做女强人,打算重新开新店,而你只想待在原地。就在这时,你突然开始重新考虑结婚……

今天分享的是角田光代的小说《三十七》。角田光代非常擅长描写当代女性的处境,《第八日的蝉》《坡道上的家》都是她的作品。

《三十七》这本书讲的是一个三十七岁的女人一年的生活,在这一年她做出了不结婚的决定,看似在说一个大龄的单身女性,到底要不要结婚,不结婚能否获得更快乐更自由的人生,但作者想要讲述的不止于此,她想要探讨的其实是作为人这个主体,要如何去寻找自我……

来源:大力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