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代美术界略显浮躁的语境中,一股以“丑”为噱头、以“怪”求关注的思潮正悄然蔓延。部分画家因天赋匮乏、学养不足,在传统继承中步履维艰,于创新探索中迷失方向,最终陷入“以丑为美、以怪为新”的创作误区。那些被冠以“创新”之名的作品,往往晦涩难懂,既让深耕艺术教育的
在当代美术界略显浮躁的语境中,一股以“丑”为噱头、以“怪”求关注的思潮正悄然蔓延。部分画家因天赋匮乏、学养不足,在传统继承中步履维艰,于创新探索中迷失方向,最终陷入“以丑为美、以怪为新”的创作误区。那些被冠以“创新”之名的作品,往往晦涩难懂,既让深耕艺术教育的教授困惑不已,也令潜心求学的学生无从解读,美术创作领域由此出现了“群魔乱舞”的乱象,传统美学的光芒在喧嚣中逐渐黯淡。
然而,在这样的艺术生态中,油画家李树基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创作的初心,如一棵根深叶茂的古松,在传统美学的土壤中傲然挺立。他深知,真正的艺术创作从来不是对传统的背离,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扬;不是对受众的刁难,而是用美的语言搭建心灵的桥梁。传统美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审美基因与精神追求,其中对和谐、典雅、意境的追求,是历经千年沉淀的艺术智慧。李树基以敬畏之心对待传统,深入研习历代绘画的精髓,将传统美学中的笔墨意趣、色彩韵律与情感表达融入油画创作,让西方艺术形式与东方审美精神实现了有机融合。
真正的艺术之美,从来都具有跨越圈层的感染力。李树基的作品之所以能让“懂不懂画的人都觉得很美”,正是因为他牢牢把握了传统美学的核心——以真诚的情感打动人,以和谐的形式愉悦人。在他的画中,我们能看到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捕捉,山川湖海、花鸟草木皆充满生机与韵味;能感受到对人文之美的深刻诠释,人物的神态、场景的氛围都传递着温暖与力量。这种美不依赖复杂的理论解读,不借助怪异的形式包装,而是直抵人心,让每个观者都能从画面中获得情感的共鸣与美的享受。
在艺术创新成为时代热词的当下,李树基的坚守更显珍贵。他用作品证明,传统并非创新的桎梏,而是创新的源泉;美学并非小众的玄学,而是大众的精神滋养。当许多画家在追逐潮流、标新立异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时,他始终锚定传统美学的方向,用笔墨与色彩守护着艺术最本真的价值。这种坚守不是故步自封的保守,而是对艺术规律的尊重,对审美本质的回归。
李树基的创作实践为当代美术界提供了深刻的启示:艺术的生命力不在于形式的怪异,而在于内涵的深厚;艺术的价值不在于争议的大小,而在于对美的传播与传承。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应有的担当——以坚守对抗浮躁,以经典唤醒审美,让传统美学在新时代依然能够绽放出迷人的光彩。这样的坚守,不仅是对个人艺术理想的践行,更是对民族文化自信的彰显,为当代美术创作树立了值得追随的标杆。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