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太瘦有危害?医学研究:68岁以上老人体重最好保持在这个数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06 20:02 1

摘要:我妈前阵子突然说她裤子松了。她笑着说终于瘦了点,心里还挺得意。我听着却有点发怵。一个68岁的老太太,突然瘦下来,这不是好事。家里人都以为她少吃点、散散步,是变健康了,其实有时候,老年人太瘦,反而会出问题。

我妈前阵子突然说她裤子松了。她笑着说终于瘦了点,心里还挺得意。我听着却有点发怵。一个68岁的老太太,突然瘦下来,这不是好事。家里人都以为她少吃点、散散步,是变健康了,其实有时候,老年人太瘦,反而会出问题。

老年人的体重,不是越轻越好。尤其是超过68岁以后,体重下降可能预示着营养摄入不足,甚至是肌肉流失。我妈最近饭量变小,爱吃点稀的,一碗粥下去就说饱了。年轻人这么吃没事,老人这么吃,问题就大了。

那天晚饭后,我爸突然说他最近老是觉得腿没劲,走两步就要歇。我顺嘴一问,发现他午饭基本是自己煮点挂面,配点咸菜。蛋白质几乎没有摄入,碳水倒是一堆。我马上让他第二天开始中午喝点鸡蛋牛奶,配点豆腐青菜。他才吃了三天,就说走起路来轻快了点。

老年人瘦,是因为肌肉掉得快。很多人以为老人瘦是正常的,其实真不是。一旦体重掉得太多,肌肉也跟着走,最先受影响的就是下肢力量。腿没劲、站不稳、容易摔,这些都是连锁反应。摔一次,就可能卧床,卧床就容易得肺炎、血栓,各种并发症全来了。

我舅妈去年体检查出来骨密度低,医生叮嘱她要注意饮食。她回家就开始控制主食,还说自己要减点肥。结果半年后,一量体重,少了四公斤。她高兴得不得了,我一看报告,肌肉量也少了一大截。这不是减肥,是把身体基础给削了。

研究发现,老年人体重指数在24到27之间,反而更健康。不是越轻越长寿,而是越稳越安全。很多人听到这个数据会吃惊,因为年轻人一旦BMI超过24就算超重了。但对于老人来说,稍微重一点,反而更有保护作用。

那天我给妈妈重新算了一下,她身高158厘米,体重大约55公斤,BMI正好在22左右。我跟她说太瘦了,得吃回来点。她还不太信,说年轻人都讲究清淡饮食。我笑着说:“你不是年轻人了,得按照老年人的身体需求来。”清淡饮食不等于营养不够,关键是搭配要合理。

很多老人误把“清淡”理解成“简单”。一碗粥一个咸菜,一吃就是一顿饭。没有蛋白质、没有膳食纤维,更没有足够热量。长期下去,身体一天比一天弱。我给家里老人定了一个“晚餐三件套”:一碗软饭、一份鱼或豆腐、一碟绿叶菜。吃得下,消化得了,还能补足营养。

身体的重量,不只是脂肪的重量,还是肌肉、骨骼、血液的总和。体重轻,不代表健康,尤其是当体重轻到让免疫力下降、修复能力减弱,那就不是“瘦”,而是“虚”。老年人身体一旦“虚”,恢复时间会成倍延长。

我妈前几年做过一次小手术,术前医生就特别交代:术前营养状况决定术后恢复速度。我提前半个月给她加了蛋白粉、炖鸡汤、每天两颗鸡蛋。她术后恢复得特别快,医生都说她状态比同龄人强。我知道,那都是平时没让她掉体重的功劳。

有些老人特别怕肥,其实是怕慢性病。但研究显示,老年人稍微偏重一点,得糖尿病、心血管病的风险反而没那么高。因为他们的身体有了应对压力的“缓冲区”。瘦到连缓冲都没了,一点波动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我邻居老李就是个例子,70岁上下,一直保持在60公斤以上。他胃口好,喜欢吃豆腐和鸡蛋,不忌口,也不挑食。每次体检,医生都说他状态好得像60岁。他自己说:“我就不怕胖,我怕走不动。”一句话,说破了老年人维持体重的关键——不是为了好看,是为了能走能动能过日子。

肌肉是老年人最宝贵的“存款”。年轻时可以靠脂肪撑着,年纪大了,全靠肌肉支撑身体。一旦肌肉量不足,哪怕你吃得再清淡,也撑不住日常生活的需求。搬个菜篮子都费劲,哪来的生活质量?

我爸以前最爱下楼买菜,后来体重掉了三公斤,他开始嫌累,不愿下楼。我知道是肌肉不够了。于是我让他每天早上喝一杯豆浆,加点蛋白粉,中午一块鱼,晚上炖点排骨。吃了一个月,他又开始拎着菜篮子下楼去买菜了。体重上去了,人也精神了。

老年人最怕的是“隐形瘦”。看起来不算太瘦,但一测体脂率,脂肪多、肌肉少。这种“虚胖”,外人看不出来,只有身体在吃亏。站不稳、背驼、腰酸腿软,全是肌肉掉了之后的表现。越早补回来,越能预防摔跤和骨折。

我有次带妈妈去做体成分分析,她自己觉得还好,但仪器一测,肌肉量已经偏低了。我赶紧安排她每天早上做十分钟的拉伸操,不剧烈,但能保持肌肉活力。运动不是为了燃脂,而是为了保住肌肉。

营养和运动,是一体两面。光吃不动,营养白搭;光动不吃,肌肉掉得更快。老年人要吃得对、吃得够,还要适当动一动,才能守住身体的底线。我妈现在每天早上自己走小区一圈,回来喝鸡蛋牛奶,状态比以前好多了。

还有一点很重要,药物也会影响老年人体重。很多降压药、利尿剂、胃药都会影响食欲或者吸收。我舅舅吃降压药后老是说没胃口,一查体重,掉了五公斤。医生调整了药物,他饭量才慢慢恢复。所以老年人定期评估药物影响非常关键。

吃得下,吃得好,吃得准,是老年人最重要的事。别小看一口饭、一碗汤,这些是撑起身体的基础。体重维持在一个稳当的范围,是老年人健康的“底牌”。太瘦,不是清爽,是危险。

我每次去超市,都会给我爸妈挑点他们爱吃的食材:豆腐、鸡肉、鸡蛋、胡萝卜、燕麦。品种不多,但搭配合理,他们吃得舒服,也不觉得是“特意补”。这才是养生的真谛——融入生活,不刻意却刚刚好。

家有老人,不是让他们吃得少,而是吃得巧。不是让他们看着体重变轻而高兴,而是看着自己还能走、还能动、还能笑。这就是我们作为家人、作为营养师,最想看到的模样。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人营养不良诊治指南.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

3. WorldHealthOrganization.Nutritionforolderpersons.WHOFactSheet,2021.

4. ChenLK,etal.AsianWorkingGroupforSarcopenia:2019ConsensusUpdateonSarcopeniaDiagnosisandTreatment.JournaloftheAmericanMedicalDirectorsAssociation,2020.

5. WangY,etal.BodyMassIndexandMortalityintheElderly:AMeta-Analysis.ObesityReviews,2018.

来源:崔医生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