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半夜被抽血吓哭!湛江突发基孔肯雅热,防疫“硬核”操作引争议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08 08:57 1

摘要:深夜一点半,广东湛江霞山村的一间出租屋里,两个熟睡的孩子被敲门声惊醒。门外站着房东、穿制服的民警和几名陌生人。还没等孩子们完全清醒,一位戴口罩的女子已经拿出针管,开始为他们抽血。单亲妈妈李芳(化名)下夜班回家后,看到的是哭红双眼的孩子和留在手臂上的针眼——“谁

深夜一点半,广东湛江霞山村的一间出租屋里,两个熟睡的孩子被敲门声惊醒。门外站着房东、穿制服的民警和几名陌生人。还没等孩子们完全清醒,一位戴口罩的女子已经拿出针管,开始为他们抽血。单亲妈妈李芳(化名)下夜班回家后,看到的是哭红双眼的孩子和留在手臂上的针眼——“谁有权在监护人不在时抽孩子的血?”这场凌晨的抽血行动,瞬间点燃了舆论争议。

事件源于湛江霞山区突发的基孔肯雅热疫情。这种由蚊子传播的疾病,症状类似登革热,高烧、关节剧痛是典型表现。8月3日至4日,当地确诊4例病例后,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诊所需上报发热患者,疾控人员必须第一时间采样排查。李芳的儿子因发烧在小诊所就诊,成为排查对象。

村委会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他们曾多次拨打李芳电话,但始终无人接听。“如果真是传染病,耽误一天就可能扩散。”在联系无果的情况下,卫生部门联合民警、房东上门,完成了抽血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孩子并未感染基孔肯雅热,但这场“强制抽血”已让母子三人陷入恐惧。李芳质问:“就算为了防疫,不能等到天亮吗?孩子被吓到头晕呕吐,谁来负责?”

争议的核心在于程序正义。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疾控机构在疫情暴发时可采取强制措施,但《未成年人保护法》同时强调,处理儿童事务应优先考虑其身心权益。中国政法大学卫生法研究中心曾指出,紧急排查需平衡公共安全和个体权利,例如尽量安排同性工作人员在场、提供心理安抚等。而此次事件中,深夜里陌生人的突然闯入,显然给两个孩子造成了心理阴影。

更值得深思的是基层防疫的困境。霞山村作为城中村,流动人口多、医疗资源有限,一旦疫情扩散后果不堪设想。工作人员坦言:“我们人手紧张,只能争分夺秒。”但这种“高效”背后,是否忽略了人文关怀?有网友感慨:“防疫像打仗,但孩子不是敌人。”

事件的最新进展让人稍感宽慰。街道办已安排儿科医生上门检查孩子身体状况,并承诺加强沟通。湛江市召开的疫情防控调度会也特别强调,要“科学精准防控,避免简单化”。事实上,类似的矛盾并非孤例:疫情期间,个别地区曾出现“破门消杀”“强制隔离宠物”等争议操作,每一次都在提醒我们——公共健康与个人权利的平衡,需要更细致的制度设计。

或许,这场风波的价值在于推动反思:当防疫遇上隐私,我们能否多备一份预案?比如建立24小时应急联络通道,或为未成年人设置专门的心理支持团队?毕竟,孩子们手臂上的针眼会愈合,但他们对“安全感”的信任,需要更长的时间来修复。

基孔肯雅热的威胁尚未解除,而李芳仍在为孩子的遭遇讨要说法。当我们称赞防疫人员的辛苦时,是否也该听见那个母亲的追问:“如果下次换成你的孩子,你会怎么做?”

来源:幕间吃瓜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