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7日,由咸阳市委讲师团、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三原县委宣传部承办的咸阳市“习语润咸·走基层”宣讲活动走进三原县专场报告会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站举行,三原县相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等100余人聆听宣讲。
8月7日,由咸阳市委讲师团、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三原县委宣传部承办的咸阳市“习语润咸·走基层”宣讲活动走进三原县专场报告会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站举行,三原县相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等100余人聆听宣讲。
烽火淬炼英雄魂:不朽篇章的信仰回响
报告会在郝甜《脊梁如山 信仰如磐》的铿锵讲述中拉开帷幕,以巍峨意象奠定了信仰的基调。市委党校副教授赵梅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入解读,帮助在场党员干部深化了对核心精神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了自身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中的责任与担当。
随后,李妍妍在《钢铁脊梁:吴运铎的烽火人生》中,细致还原了“中国保尔”吴运铎的传奇——他如何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战争年代,以血肉之躯试验武器,凭借“把一切献给党”的赤诚,践行自力更生、科学创新与无私奉献的铮铮誓言,其精神成为一座跨越时代的钢铁坐标。
孙毅携快板《长征》登台,竹板一响,便将满场听众拽回了那段浸着血与火的远征路。湘江血战的惨烈、雪山草地的严酷考验、泸定桥头的枪林弹雨…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钢铁意志,让孕育于危难之际的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的会场中再次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泪光铭记家国情: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宣讲在许芮惜的《永远的九岁》中达到高潮。她深沉讲述,构建了一场与共和国最小烈士“小萝卜头”宋振中的跨时空对话。铁窗中的渴望、稚嫩肩头的担当、永不熄灭的信仰之火……这位永远定格在九岁的生命,以其纯粹与坚韧,让全场陷入深深的静默与动容,泪水成为对崇高信仰最真挚的献礼。
葛艳莉与陈星光联袂演绎的《为有牺牲多壮志》,则聚焦革命伟人身后令人心碎的铁血柔情。毛泽东主席秘密珍藏长子毛岸英衣物的无声悲恸,杨开慧藏于故居砖缝中未曾寄出的炽热手稿…这些被宏大历史叙事所掩藏的至亲细节,如一把把钥匙,打开了理解“舍小家为国家”崇高境界的心门,让“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豪迈诗句,承载起更为具象、更为沉重的血肉与深情,使新中国的诞生之路显得愈发可歌可泣。
平凡铸就新时代:忠诚守护的岗位担当
宣讲的目光投向和平年代的英雄丰碑。蔡明辉在《守护生命的忠诚卫士》中,以激昂的语调,深情讴歌了消防救援队员这一群体。熊熊烈焰中的无畏逆行,滔天洪水里的生命托举,日常训练中的千锤百炼…他用一个个惊心动魄又感人至深的瞬间,诠释了何为“忠诚履职的坚定信念”、何为“赴汤蹈火的英雄气概”,何为“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白福榕与葛艳莉带来的《英雄》,则将英雄主义的宏大叙事巧妙落笔于平凡日常。他们以富有感染力的讲述阐明:英雄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蕴藏于恪尽职守的点滴之中,闪耀在担当作为的每一个岗位之上。这曲《英雄》赞歌,是对在场每一位基层工作者最有力的激励——以平凡之躯,亦可书写不凡华章。
当宣讲的余音仍在心间回荡,激昂的旋律已然响起。全体与会人员肃然起立,同声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穿越时空的经典歌声,汇聚成磅礴的力量,既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面向未来的坚定承诺。
本次“习语润咸·走基层”三原专场宣讲活动,是一次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的思想引航,也是一次将红色基因深植基层沃土的具体实践。从革命战争的血火淬炼到和平建设的默默奉献,宣讲团成员通过饱含真情、细节丰富的讲述,有效连接了历史的信仰之光与当下的奋斗之路,为三原县的党员干部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能。报告会虽已落幕,但信仰的火种已然播撒。它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从党的光辉历史和英模事迹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将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为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奋力谱写咸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三原力量。
来源:看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