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湾街——江阴旧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08 09:18 1

摘要:我竟然忘记写县湾街了,我一直以为我肯定写过,结果只查到了老县前、查到了县前街,所以,这县湾街是无论如何要写一写的。 县湾街可是标标准准的江阴古老的街,因为它就不是和城里的大街、中街、南街一样笔直,而是略带弯曲的一条街,所以取名叫县湾街,弯自然有弯的道理,想当年

2009年的县湾街

我竟然忘记写县湾街了,我一直以为我肯定写过,结果只查到了老县前、查到了县前街,所以,这县湾街是无论如何要写一写的。 县湾街可是标标准准的江阴古老的街,因为它就不是和城里的大街、中街、南街一样笔直,而是略带弯曲的一条街,所以取名叫县湾街,弯自然有弯的道理,想当年最繁盛的宋朝,这条街北接最繁华的黄田港口,南至江阴的政治文化中心——江阴军治,中间就是那座略微靠西的大名鼎鼎的北城门澄江门。或许自古以来江南的中国人喜欢枕河而居,这路也肯定是顺着河流而建,那条从黄田港一路逶迤入城的黄田河又叫市河就是从江阴城的西北角进来,稍稍在这里弯里曲绕了一下,这就造成了县湾街也弯里曲绕了一下。

宋朝时的县湾街

这县湾街当年一定是牛的!且不说去往北大街的江下市,这条街是必经之地,那大名鼎鼎的北宋宰相王安石就是从这条路一路北上,写下了著名的“黄田港北水如天,万里风樯看贾船”的诗句,阎应元在做典史的那会,听到海盗从北门杀过来,百姓慌乱从这条街往城里逃,他单人匹马,反方向从县湾街杀向北门,一边招呼沿途男丁跟他御敌;中华民国的第一个大总统孙中山先生,顾全大局退位做了铁路的巡视官,来到江阴,就是从黄田港登陆,一路从县湾街过来,接上大街到城隍庙旁边的桐梓堂演讲,并发表了“让全国的文明从江阴发起”的演讲,那一天,江阴的百姓早早站满了县湾街和大街,真可谓是人山人海。

阎应元策马县湾街

我小时候家住西大街,也就是过去所谓的江阴大街的西段,恰好和县湾街是一条街上的,我那时去北门不像过去只有县湾街一条路了,东面的因为孙中山先生进江阴实在是人山人海,所以离开时选择了一条小路直插北门,不想这一走就走出来一条中山路和中山门,我们江阴人土话叫新北门,这成为来往北门更便捷的通道。不过正规的通道依然是从县湾街走的。五六岁那年,文化大革命批斗走资派,在北门陶瓷厂工作的我舅舅也进入了这个圈子,那一天到我家来,说明天要代老领导游街,我父母询问走那条路,舅舅一句,肯定走人多的县湾街哇!害得我第二天在西大街的街沿石上整整等了几个小时,才听见从县湾街一路过来的镗锣声和口号声,我舅舅赫然在这个五六个走资派中间,头上滑稽地带着一个长长尖尖的“申报纸”纸糊的高帽子,胸口还挂一纸牌,每个人都被一根麻绳牵着,几个带着红袖章的工人监视着一路向大街走去,不过,事实上走路上没有什么人去看他们,也就是我们这些孩子起劲,大人们都远远地躲开了,临街的大门也没有几家看着,即使观看的人都异常冷漠地审视着这一切,我记忆尤深。

清朝时的县湾街

那时候县湾街的街道还是石板街,我小时候喜欢赤脚走在中间的竖条石板上,又凉快又光滑,小学里我们小队的活动地点就是选择县湾街的同学李萍家中,因为她家是一个大宅院,记得对门就是那时的居委会,最让人难忘的是,我们一群人去了李萍家,还要批斗李萍同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懂个啥,哪里有批判热情接待的主人家的同学的?看着同学在做检讨,我都难为情,这算个什么事哦!也就那个年代才有。

2008年的县湾街除了没石板街

县湾街的南头有我小时候寄养的好婆,她家紧挨着市河,从窗口可以看见清澈的长满水草的河流,我好婆家街对面就是看守所的高墙,我上幼儿园之前一直寄养在这个慈祥的非常善良的好婆家,我只记得好婆一头白发,一身月白的衣服,清清索索,一口典型的江阴城里话,小时候不是父亲抱着我去,就是好婆来接我,然后一路走到县湾街好婆的家,好婆家有许多孩子,他们特别喜欢我,轮流抱我,是一个可敬可亲的大家庭,我印象特深。

难忘的县湾街阿婆

这一条县湾街基本就没有商店的,也就居委会旁边有一个副食点,卖几样零零碎碎的东西。但这条街上老宅不少,有许多都是深宅大院,那个八十年代非常有名的老年大学怡寿园应该就在这附近上。

也是,那个年代能够在大名鼎鼎的县湾街起房造屋,一定是有点“活儿经”的。县湾街到北端,似乎也有几个和我们教工宿舍一样的高级宿舍区的,记得高中时候,我负责的学校红卫兵广播站小广播员胡X同学,就住在县湾街最北的宿舍,听说她舅舅就是当时的县级大领导,有一天她广播稿忘记在家,急中生智的我拿了老师的自行车,一路带她回家取,只记得那县湾街的路算难骑的,因为是竖排的石板街,中间是石板,两边就是黄石,真的是一路颠簸一路滑,回学校再也不敢骑,而是绕一圈从中山路走,赶上了播音的时间。这倒也是县湾街的一桩记忆。

县湾街骑自行车救急拿广播稿

来源:读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