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芦笋新鲜“国际餐桌”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08 09:26 1

摘要:7月末,同心县下马关镇窖坑子村,宁夏驰马聚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00亩芦笋基地完成最后一批鲜笋采收。这些鲜嫩芦笋,搭载冷链车48个小时内直达山东、深圳加工厂,精加工后,远销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际市场。

7月末,同心县下马关镇窖坑子村,宁夏驰马聚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00亩芦笋基地完成最后一批鲜笋采收。这些鲜嫩芦笋,搭载冷链车48个小时内直达山东、深圳加工厂,精加工后,远销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际市场。

“这里昼夜温差大,地里天然含硒,种出的芦笋营养价值高,吃着脆甜。”该公司负责人钱乐丽说,“靠着这些优势,芦笋销往国外市场,尤其在日本市场十分受欢迎,销量占出口总量的七成。”

走进基地加工车间内,经过预冷处理的芦笋被工人取出,粗度0.8厘米至1.8厘米的细茎笋被码入特制筐,直供山东加工厂,深加工后直供日本市场;1.8厘米以上的粗茎芦笋打捆鲜菜发往深圳,分销新加坡、广州、香港高端餐厅。

芦笋采收虽结束,田间管理却进入关键期。每天清晨,农户们在大棚里除草、浇水、施肥。“现在正是养根的关键阶段,只有让埋在地下的芦笋根充分吸收养分,明年芦笋产量和品质才会好。”该公司厂长董义说。

董义见证了该公司芦笋产业从举步维艰到扬帆出海的全过程。2017年,该公司原负责人何江在惠安堡镇考察准备种植黄花菜,遇到的一位陕西渭南客商说:“其实,种植芦笋效益比黄花菜更好!”客商一句话点醒何江。何江赴山东、河南等芦笋主产区考察,看到田间芦笋收购价每斤6元,决定在同心县进行规模化种植。

经深入调研,他们发现窖坑子村沙性土壤透气保墒,天然富硒。更关键的是,周边6个移民村可提供充足劳动力,完美匹配芦笋种植“劳动密集型”特性。天时地利人和俱备,流转2000亩土地种植芦笋。

然而,芦笋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至 30℃,而当地春季温度仅在5℃至6℃,导致生长缓慢。雪上加霜的是,昼夜温差大,加之霜冻、大风天气频发,芦笋普遍出现空心、弯头、散头等问题,品相不佳。公司邀请山东专家前来指导,但由于他们对当地气候条件不熟悉,未能给出有效解决方案。

关键时刻,宁夏大学葡萄酒与园艺学院教授叶林受邀介入,他提出并试建两个设施大棚,专门用于解决春季低温问题。一年成效显著,大棚芦笋亩产达1200公斤,较露地种植大幅提升20%,且品相显著改善。

同心县下马关镇党委书记杨明介绍,为了让芦笋产业更好地发展,当地政府于2022年投资400多万元,帮扶建设43栋设施大棚。这些大棚一举解决冻害威胁,提升芦笋品质,更使其提前上市,抢占市场先机。并且在政府“搭线牵桥”下,分别与山东泰安弘海食品有限公司、深圳的蔬菜批发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在车间,公司实行全勤奖励制度,员工出勤率高了,每天都有40多名分拣工在岗,保证当天采收的芦笋能及时加工、发货,既保证新鲜度,又满足市场的需求。

4月至7月,芦笋进入盛产期,基地平均每天能采收60多吨。芦笋亩产量达到1000多公斤,亩产值突破1.2万元。采收期间,每天用工超400人,发放劳务工资400多万元。“我们不仅要种好自己的芦笋,还要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发展。”钱乐丽说,在公司的带动下,去年,村民李风军在窖坑子村种植3000亩芦笋,公司不仅帮忙解决技术难题,还协助管理与销售。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