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上海浦东仁恒公园世纪小区的外卖配送规定,引发骑手集体吐槽。多位骑手反映,进入该小区必须乘坐摆渡车,同行需按顺序逐个配送,送单时保安全程陪同,其余骑手需在车内等候……这一系列限制措施,导致该小区送餐订单频繁超时。更令骑手不满的是,小区允许快递员自由进出,却
舒爱民
近日,上海浦东仁恒公园世纪小区的外卖配送规定,引发骑手集体吐槽。多位骑手反映,进入该小区必须乘坐摆渡车,同行需按顺序逐个配送,送单时保安全程陪同,其余骑手需在车内等候……这一系列限制措施,导致该小区送餐订单频繁超时。更令骑手不满的是,小区允许快递员自由进出,却对外卖骑手设限。物业工作人员回应称,该制度已实行数年,因快递员相对固定可自由进出,外卖骑手人员流动大,故设限制。
仁恒公园世纪小区的配送规则,本质是将外卖骑手与快递员置于截然不同的管理维度。物业以“人员流动大、管理难”为由,将骑手视为“不稳定因素”,却对相对固定的快递员给予便利。这种逻辑看似有理,实则暗藏职业偏见——外卖骑手因流动性高便被贴上“不可信”标签,而快递员则因相对“稳定性”获得“免检资格”。这种简单粗暴的划分,不仅忽视了骑手群体的劳动价值,更将其置于被轻视、被防范的尴尬境地。
物业的歧视性规则,表面上维护了小区的安全秩序,实则制造了多重矛盾。对骑手而言,因被强制乘坐摆渡车、陪同配送,导致其效率骤降,因超时被罚款成为常态,劳动权益严重受损。为规避风险,骑手不得不加价转单甚至拒接订单,最终形成小区被集体“拉黑”的尴尬。对住户而言,外卖便利性大打折扣,原本短时间可完成的配送时间被迫拉长,生活需求被管理规则粗暴割裂。
要化解这场由管理惰性引发的配送危机,需从制度重构与观念革新双维度发力。首先,物业应摒弃身份歧视思维,以需求为导向优化管理。可借鉴清远等地经验,通过面向骑手实施电子登记、核发通行证、划定专用通道等方式,实现高效准入与安全管理并行。其次,应强化平台与物业之间的协商机制,利用智能调度系统优化配送路线,减少小区内部配送耗时。更重要的是,应摒弃对服务型职业的偏见,在平等对话与技术创新中,找到安全、便利与效率的平衡点。
小区配送,是城市精细化治理的一道缩影。歧视性管理或许能换来一时的秩序井然,却必然以效率损耗为代价。唯有让规则回归公平与人性,社区才能更好地成为和谐共生的生活空间。
(作者单位: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委宣传部)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