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央视《财经调查》栏目连发三条曝光视频,揭露医美机构违规乱象。调查显示,部分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正规医美机构,存在刻意混淆医疗器械资质、违规开展注射项目的情况。
陈佳仪
近期,央视《财经调查》栏目连发三条曝光视频,揭露医美机构违规乱象。调查显示,部分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正规医美机构,存在刻意混淆医疗器械资质、违规开展注射项目的情况。
此次曝光中,大家较为熟知的“水光针”成为焦点。一方面,一些看似注册正规的“××整形医院”将械二类充作国家规定必须使用的械三类用于注射,全然不顾可能给消费者带来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一些没有注射资质的生活美容店、工作室也公然提供“代打”服务,其操作环境脏乱差,甚至重复使用针头,完全无视医疗安全规范。更值得警惕的是,在部分化妆品批发市场,违禁的水光针剂、麻贴等产品正通过各种渠道流向市场。这些“三无”产品难以追踪溯源,令人防不胜防,一旦使用轻则红肿过敏、重则烂脸留疤,消费者的权益更是无从保障。
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人愿意尝试医美项目。需求的增加,带来了医美市场的繁荣,也使得一些不良商家嗅到“商机”、为了获取利润而不计后果。此外,由于大多数消费者对于医美行业并不熟悉、辨别能力有限,尤其是对于预算不足的消费者而言,更容易被宣称“低价、见效快”的医美产品所吸引。殊不知,看似诱人的营销承诺背后,往往隐藏着各种潜在风险和不可预见的后果。
在趋利逐美的环境下,每个人都需要学会理性思考,不盲目跟风。相关部门则应加强对医美市场的监管,完善行业标准,同时提升信息透明度。要知道,真正的美从来都不是用冒险换来的,而应该建立在安全、科学以及自我接纳与保护之上。
(作者系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2024级研究生)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