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 走进“法治纵横”直播间!“综治中心在身边”访谈实录来啦!③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08 10:37 2

摘要:让群众解决诉求“只跑一地”,解开心结“只进一门”,当前,我市扎实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确定了首批符合“五有”目标(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的街乡镇综治中心71个,基本形成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体系,汇聚各类解纷资源,更好地服务群众。

让群众解决诉求“只跑一地”,解开心结“只进一门”,当前,我市扎实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确定了首批符合“五有”目标(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的街乡镇综治中心71个,基本形成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体系,汇聚各类解纷资源,更好地服务群众。

为进一步提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的知晓率、满意度,市委政法委联合天津新闻广播《法治纵横》节目开展“综治中心在身边”系列访谈,邀请市、区、街乡镇综治中心的相关负责同志走进直播间,向群众汇报我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成果、服务群众举措和典型案例。

8月6日,“综治中心在身边”系列访谈第三期,主持人赵巍对话南开区华苑街道、红桥区综治中心相关负责同志,就各自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最新进展和运行情况,向广大听众网友汇报。

南开区华苑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政法委员 王莹

红桥区综治中心接待大厅 值班长 刘奎

访谈实录

主持人:

综治中心全称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是立足政法职能,着眼“安全”问题,推动各部门依法履职、形成合力,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协助推动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重要工作平台,是让群众说难事、为群众解愁事、服务群众办实事的地方。接下来,我们走进南开区华苑街道综治中心。华苑街综治中心是如何按照“五有”标准建设的?

王莹:

按照全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整体安排,华苑街道综治中心纳入全市首批建设示范点,在今年6月份完成挂牌建设。对照“五有”标准,在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街道党工委制定了《华苑街道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方案》,确保建设有章可循、标准落在实处。

规范挂牌标识。街道综治中心依托街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按照规范要求,在显著位置挂牌,门楣刻制“南开区华苑街道综治中心”字样,与南开区华苑街党群服务中心横向并列设置,竖排刻制“天津市南开区华苑街道综治中心”字样,位于党群服务中心主入口外侧右侧。这样设置的目的是,确保群众从主要通行方向清晰辨识,醒目的门牌让群众上门办事的时候,更容易找到我们的办公场所。

深化场所融合。为了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我们以紧凑空间为载体,通过科学规划布局,高效聚合形成4大功能区域。一楼将党群中心和综治中心一体化设置,设立引导受理区和群众接待区,由一个综合导引台统筹,工作人员使用“天津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登记受理系统2.0版”,受理群众登记、采集基本信息、制发“一案一码”,根据诉求类型分配到综合接待、法律服务、部门接待、信访接待等服务窗口。二楼设立多元化解区和会商研判区,依次设有群众接待室(信访接待室)、人民调解室(行政调解室)、心灵驿站、律师工作室(法官工作室、检察官工作室)、指挥调度室等多个功能室,统一规范标识,挂牌办公,实现了“一站式”服务布局。

统筹力量整合。构建了“1+6+N”组织架构体系,采取常驻+轮驻工作模式,引入1名专职调解员、1名派出所民警、1名信访专员、1名心理咨询师,及2个律师事务所、南开法院民二庭等专业力量。11个入驻单位依法履职、各负其责,同时又密切配合、协调联动,确保人民群众话有地说、事有人管,实现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化解“全部事”。

健全机制运行。从“解决问题”出发,用逆向推导的方式,设计综治中心的工作机制,明确了八大职能定位,包括矛盾纠纷调处、信访接待、统筹“三所”、组织协调群防群治力量、公共法律服务、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诉求办理、网格化管理、安全稳定等,构建起矛盾纠纷“发现—处置—兜底全链条”治理机制。牢牢把握关键环节,与市、区综治中心密切互动,协助推动社会治安风险防控。

聚焦成效提升。在硬件全面落地的基础上,街道综治中心正式“开张运行”,紧盯4个平台数据,包括综治中心登记受理系统2.0版、12345便民服务热线、智慧信访、“津治通”平台,依托智慧化平台加上网格员的“铁脚板”,在全量数据中,辨识风险、逐件盯办、逐一销号。综治中心完成规范化建设以来,共承办办结12345工单138件,受理信访件4件,排查矛盾隐患15件,人民调解2件。对于在社区层面难以解决的复杂矛盾,综治中心及时介入,对于需要联调联动的复杂矛盾,公安派出所牵头启动“三所联动”“三室联建”工作机制,同时协调法院、检察院及心理咨询等政法和社会资源,多元融合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为推动形成我街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主持人:

夏季是居民用水的高峰期,由此产生的矛盾纠纷也比较多。听说近期咱们综治中心就化解了这样一起纠纷,请您介绍一下。

王莹:

最近,我街辖区的一位居民到社区居委会反映,近期家中已经发生2次下水管堵塞跑水的问题。他表示,为了杜绝此类情况再次发生,已经将1楼的总水闸关闭,希望通过与楼上共用管道的所有住户协商,找出彻底解决的方案。同时明确表示,在没有找到解决方案前,不同意打开水闸。在矛盾发生的初期,居委会通过入户走访、共同商谈、微信沟通等多种方式,多次进行调解,但是邻居们始终各持己见,有的住户要求一劳永逸,更换新管道,有的则不希望破土动工,提出先清掏疏通,再以观后效。一致性方案迟迟无法达成,社区将这一情况上报了街综治中心。

用水是关乎群众日常生活的“头等大事”,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快速处置,楼上楼下6户人家的用水都将失去保障。街综治中心随即启动“三所联动”工作机制,联合公安、司法、律师等力量开展研判,在综治中心各方专业指导下,居委会主任和网格员从法律、公理、邻里感情的多个维度,分别与各个住户进行深入沟通,提出解决建议。最终,通过街、居两级持续努力调解,业主们共同商定出了下水管道改造方案,大家共同分摊施工费用。随后,1楼总水闸打开,施工改造得以进行,这一涉及邻里纠纷的矛盾问题最终得到解决,楼内居民恢复了正常生活。

主持人:

矛盾纠纷能够依法高效化解依靠的是完善的工作机制。那么,华苑街综治中心是如何用机制串起基层治理“解纷链”的?

王莹:

街道综治中心以“信息研判、团队入驻、协调调度、稳控处置”四项机制为核心,构建起覆盖矛盾纠纷“发现、研判、化解、稳定”全周期的工作体系。

一、信息研判,全维度汇聚线索,全流程跟踪处置

华苑街道综治中心整合“津治通”“12345热线”“智慧信访”等线上平台,对矛盾纠纷数据进行“标签化”分类。通过数据聚类分析,实时生成矛盾分布“热力图”,精准识别“多人一诉”“一人多诉”等高频问题。线下依托网格员开展面对面大走访,更新“居民信息底册”“工作走访台账”,记录“民情日志”,将网格内的矛盾隐患、群众诉求逐一建档。

二、团队入驻,多元化力量集结,一站式解纷服务

法官、检察官、律师定期驻点办公,形成政法服务矩阵——法官负责法律咨询与司法确认,检察官监督执法合规性,律师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并参与调解。

今年年初,在调解辖区一起油烟扰民纠纷过程中,法官现场解读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商户排放超标责任;律师协助起草调解协议,划定整改时限,商户主动拆除了影响其他居民生活的油烟排放设施。“在家门口就能找法官咨询、让律师帮忙,省心又省力。”居民们纷纷表示。

三、协调调度,分级响应破难题,闭环管理保实效

华苑街道综治中心针对重要节点、重难点事项、疑难复杂问题,构建“分级响应、动态管理”协调调度体系,通过明确权责分工、强化资源统筹与监督闭环,破解治理难题。

首先由社区网格员、平安志愿者等在日常巡查中发现并上报问题,对一般性事项由社区工作站直接处置。对涉及多部门职责的重要节点事项和重难点事项,立即启动三级协调调度程序。整合街道相关部门、派出所、司法所、社区等力量实施联合处置,同时建立“一事一档”跟踪督办制度。对超出街道权限的复杂问题,通过“吹哨报到”、现场协调会等形式向区级相关部门发起协同请求。

四、稳控处置,全链条防范风险,守牢稳定底线

华苑街道综治中心通过网格员巡查、群众举报、部门共享、舆情监测等渠道,实时收集不稳定因素信息,实行“日报送、周汇总、月研判”,重大紧急信息即时报送。

今年年初,社区网格员在走访中了解到,一位居民通过相关平台投诉楼上业主装修改造燃气管道,要求拆除整改。居委会联系双方核实情况,协调专业人员检测,未发现隐患,但当事双方无法达成调解方案。随后,网格员将情况上报至综治中心。经过多元调解、多轮协商,矛盾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由楼上业主聘请施工队修缮两户外墙,邀请楼下业主共同监工,按协商要求施工完毕,纠纷得到有效化解。

华苑街道综治中心的四项机制,本质是将基层治理的碎片化需求转化为系统化解决方案——线上平台让数据“会说话”,线下网格让隐患“早发现”,多元力量让解纷“更专业”,闭环管理让责任“不落空”。

主持人:

这里是由市委政法委、天津新闻广播联合策划推出的“综治中心在身边”系列访谈。我是赵巍。接下来,我们走进红桥区综治中心。先请介绍一下红桥区、街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情况。

刘奎:

红桥区围绕“两大职能”“三化目标”“六个全量管理”、推进综治中心建设。在红桥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下,红桥区综治中心在原红桥区矛调中心基础上改扩建,于今年2月28日正式投入运行。

一是设置群众接待大厅。区综治中心设立群众接待大厅(约700平米),挂“天津市红桥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牌子,组织政法各单位、区信访办、住建、妇联、人社、拆迁等单位派员常驻;城管、卫健、市场等重点行业主管部门轮驻,实现群众诉求有人办、依法办。针对矛盾纠纷多发领域推动物业、婚姻家庭、心理服务调解组织入驻,打造特色调解室。物业调解室:专业调解团队进驻,围绕物业服务、物业费收取等提供专业咨询,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由区妇联、专业律师进驻,主要开展化解家庭矛盾、婚姻纠纷,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心理咨询室:采用“线下+线上”模式提供心理疏导、危机干预等服务。线下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面对面谈心。线上可拨打热线电话,由职业心理医生给予情绪支持,缓解压力。

二是完善组织架构。区综治中心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兼任主任,区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和区信访办主任兼任副主任,分别负责区综治中心指挥调度大厅和群众接待大厅日常工作,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调度中心”“接待大厅”协作交互的工作格局。

三是健全制度机制。围绕做实做强区综治中心,制定《红桥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施细则》,明确了群众接待大厅登记受理矛盾纠纷“全量”和指挥调度大厅分析研判重点人群“全量”的工作体系,配套《红桥区综治中心入驻单位工作责任清单》《红桥区综治中心群众接待大厅工作规范》《红桥区综治中心派驻人员鉴定表》等6项规章制度,确保区综治中心运行顺畅有序运行。区综治中心建立定期会议制度,重大情况随时召开会议研究处置,每月召开区级单位工作联席例会,分析研判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形势,通报社会治安情况,研究解决疑难重大风险隐患,加强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形成工作合力。

群众接待大厅坚持“调解优先”,按照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路线图,“一揽子”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对于到区综治中心的来访群众,均由引导台使用“市综治中心登记受理2.0系统”先行登记,再根据所反映矛盾纠纷类别,向大厅窗口单位或相关属事单位派单;接谈后确属信访事项的,再一键转入信访系统。对当事人拒绝调解或者规定时限内调解不成功的,引导依法通过其他途径解决。

主持人: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成效体现在每一起矛盾纠纷的化解中。我们通过几个案例来了解综治中心是如何处置的。先是一起井盖伤人案的责任纠纷,请您介绍一下。

刘奎:

市民王女士步行至红桥区白酒厂大道某面馆附近,因便道上的窨井盖被该面馆工作人员挪动,不慎跌入窨井摔伤,经120急救送医,诊断为左胫骨骨折等多处伤情。事后,王女士要求该面馆及区市政管理部门赔偿医疗费、残疾赔偿金等损失。面馆表示其在事发后才接手面馆,不应担责;市政管理部门称涉事窨井非区管设施,事发时井盖完好,属人为打开所致。

由于矛盾无法妥善解决,王女士来到红桥区综治中心寻求帮助。经区综治中心派驻法官了解相关情况并开展调查,虽面馆工商登记时间晚于事发,但结合井盖标注及市政部门巡查情况,应当认定其为窨井管理人。王女士受伤是面馆擅自挪井盖直接导致,市政部门难以监控短期挪盖行为且事发在工作时间外,故不担责。通过区综治中心对涉事双方开展释法说理,经调解,面馆同意赔偿王女士医疗费、残疾赔偿金等合理损失,该矛盾纠纷得以妥善化解。

主持人:

再来了解一起房屋租赁押金争议案。这又是怎么回事?怎么解决的?

刘奎:

小文与张姐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约定小文承租张姐位于红桥区某房屋,租期1年,月租金1500元,同时支付1500元押金,押金用于抵扣欠付租金、费用及违约金等,房屋交还后3日内退还剩余押金。租期届满后,小文主张依约履行义务,要求张姐退还押金及剩余水、电、燃气、物业费共2500余元,却遭张姐拒绝。张姐称小文居住期间造成地板破损、卧室玻璃开裂、卫生状况差,且此前给小文340元修马桶未修好,押金不足以弥补房屋损失,还微信拉黑了小文。小文认为张姐所说的这些均是房租在租赁使用期间的日常损耗,据此不退还押金太过于苛责勉强,向红桥区综治中心寻求帮助。

区综治中心派驻法官了解到,双方无租金争议,张姐认可押金及费用余额数额,但坚持应由小文承担房屋损失。通过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对双方开展调解工作,双方认可租赁合同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在无租金纠纷情况下,小文要求退还押金及费用合理,张姐作为房东不可滥用验房权苛责租客。最终,张姐退还小文押金及其他预支费用,该矛盾纠纷得到妥善解决。

主持人:

财产继承纠纷是引发矛盾的常见类型,这类问问在综治中心有哪些好的解决方式吗?

刘奎:

李某某与李某财产继承纠纷调解案。李某某与李某双方是姐弟关系,李某家住海南,二人母亲生病后弟弟李某来津一边打工一边和姐姐照顾母亲,二人母亲去世后李某返回海南。但李某在津打工的工资、母亲的丧葬补贴及存款一直由姐姐李某某保管,李某想要回该钱款始终被姐姐拒绝,遂向红桥区综治中心求助。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通过联系姐姐李某某了解到,母亲生前一直和姐姐李某某共同生活,母亲日常生活、看病都是用母亲工资支付,母亲生前退休金、李某的工资、存款以及去世后的丧葬补贴确实在李某某手中,李某某从未想霸占这些存款,只因母亲生前对儿媳不太信任,认为儿媳对儿子感情存在欺骗,且儿媳在海南所注册的公司、购房贷款人都用的儿子的名字,认为他们的婚姻生活不可靠,一旦公司出现意外,李某作为法人、贷款人存在债务风险。

结合该矛盾纠纷主要特点,区综治中心立即开展分析研判,由区司法局派驻工作人员对接属地西于庄街道、司法所,从法律和情理角度对二人开展调解工作,并多次与社区工作人员一同对二人进行入户走访,做好情绪疏导,及时化解李某激动情绪,避免采取过激行为。经释法说理,按照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条之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的规定,双方最终同意调解,李某某同意将与李某纠纷中发生的相关工资、继承份额分期以转账方式支付给当事人李某,且双方同意此次调解就父母财产继承纠纷一次性了结。长期的家庭纠纷得到解决,姐弟二人对区综治中心的高效调解工作表示了感谢。

主持人:

有些矛盾纠纷发生在家人之间,能不能妥善化解直接关系到亲情维系和家庭和谐。针对这类问题,如何处置?

刘奎:

红桥区和苑街道辖区居民孙大爷因财产纠纷与儿子对簿公堂,其间多次表现出极端情绪,街道派驻法官第一时间向街道反映这一情况。街道工作人员立即与民警、司法所工作人员开展走访,了解事情原委。原来,孙大爷的儿子在外地工作成家,自从老伴离世后,倍感孤独的孙大爷希望能追求晚年幸福。儿子小孙一方面担心“后老伴”对父亲的财产图谋不轨,另一方面觉得父亲的做法对不起离世不久的母亲。由于父亲的部分银行账户在小孙名下,小孙一气之下划走了所有财产。见父子俩反目成仇,“后老伴”不得不与孙大爷分手,孙大爷在亲情、爱情的双重打击下一病不起。

了解情况后,综治中心立即开展工作。在对孙大爷进行心理疏导的同时,通过公安机关与小孙取得联系,尽管小孙态度强硬,工作人员还是敏锐地捕捉到了关键信息。在父子应诉期间,小孙也成了爸爸,而孙大爷对于孙子的出生却毫不知情。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便以此为突破口,一方面从法律上向小孙讲述赡养老人的责任,希望他能给孩子起到表率,另一方面从亲情上弥合父子间的裂痕,唤醒了父子间的感情。通过多次走访、调解,时隔数年父子俩重于重新见面,小孙也同意以后多带孩子回津,陪伴孤身一人的父亲。

转自:天津政法

来源: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