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体温稳定,皮疹也消得差不多了。”近日,在江门市中心医院感染科病房里,35岁的林女士一边配合护士量血压,一边笑着说。林女士几天前因发热、皮疹、关节痛到医院就诊,被确诊患上基孔肯雅热后入院治疗,如今症状已明显缓解。
中海·碧桂园大观小区工作人员对绿化密集的地方进行重点消杀。
□江门日报记者 梁爽 通讯员 陈君
“今天体温稳定,皮疹也消得差不多了。”近日,在江门市中心医院感染科病房里,35岁的林女士一边配合护士量血压,一边笑着说。林女士几天前因发热、皮疹、关节痛到医院就诊,被确诊患上基孔肯雅热后入院治疗,如今症状已明显缓解。
查房前,该院感染科副主任陈晓华向记者介绍了另一位高龄患者的情况:“这位80岁老人左下肢外伤后突发高烧,被确诊患上基孔肯雅热。鉴于其高龄且伴有基础疾病,属于重症高危人群。”
这位高龄患者是李伯(化名),入院时体温高达38.8℃,同时躯干出现皮疹。由于老年人基础病多,感染科联合多学科,制定了治疗方案。陈晓华说,目前李伯病情已得到控制,但仍需密切观察,其血常规指标渐稳,医护人员每天会检查其体温变化和肢体情况。
“轻症患者看症状,高危患者看风险。”陈晓华说,对于像林女士这样的轻症患者,退热、止痛是主要手段,需根据体温变化调整用药,38.5℃以下的低烧多采用物理降温,急性期关节痛不能忍受时可用止痛药。针对李伯这样的重症高危人群,除了基础治疗,还得兼顾风险,多科联治是常态,主要担心发生并发症。
感染基孔肯雅热后还要特别留意其病程的“长尾效应”。陈晓华提到,感染基孔肯雅热后,发热、皮疹等症状,通常1周左右就能消退,但有少数患者会留下慢性关节痛,部分患者的疼痛可能会持续数月。“后续,我们会根据情况联合风湿免疫科,给这类患者建立随访档案,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伊蚊主要在日间活动,白天防蚊更加重要。日常防蚊能有效阻断传播途径。记者在现场看到,该院感染科每个病房都装了纱窗和纱门,还为基孔肯雅热患者加装了蚊帐。
发热门诊的哨点监测也在发力。该院每周都会筛查疑似病例,除了查核酸,还要问清旅行史、接触史,看是否符合“发热+关节痛+皮疹”三联征。早发现才能早治疗、早防控。记者在发热门诊听到医生耐心给来诊患者讲解相关预防知识:“出门穿浅色长袖长裤,裸露皮肤处要喷驱蚊水。若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三联征,赶紧来医院就诊。”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来源:胡博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