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 2025 年秋季新学期全体教师大会上的讲话:情怀、立德、务实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07 20:34 3

摘要:夏末的余温还未散尽,校园里的栾树已悄悄挂满了小红果,教室里传来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喧闹 —— 这熟悉的场景,总让人心生暖意。看着大家提前打扫的教室窗明几净,备课笔记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后勤师傅们检修的课桌椅整整齐齐,我知道,我们又一次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今天的大

(全文约2300字)

各位老师、同事们:

大家好!

夏末的余温还未散尽,校园里的栾树已悄悄挂满了小红果,教室里传来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喧闹 —— 这熟悉的场景,总让人心生暖意。看着大家提前打扫的教室窗明几净,备课笔记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后勤师傅们检修的课桌椅整整齐齐,我知道,我们又一次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今天的大会,不谈宏大的目标,只说三个词:情怀、立德、务实。这三个词,是我们教育路上的 “指南针”,也是新学期我们一起往前走的 “压舱石”。

教育不是流水线的生产,而是一场需要温度的陪伴。就像老教师常说的:“课上得好不好,学生能感受到你用了几分心。” 这份 “心”,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怀。

(一)把课堂变成 “有呼吸的空间”

好的课堂,应该像春天的原野,既有规律的生长,也有自由的风。我们讲数学公式时,可以说说数学家当年的探索故事,让数字不再冰冷;分析课文时,不妨问问学生 “如果你是主人公,会怎么选”,让文字长出思想的触角。去年有位老师在讲 “环境保护” 时,带学生去校园角落观察杂草丛里的昆虫,回来后孩子们写的作文里,满是 “每棵小草都在努力活着” 的感悟。这就是有温度的课堂 —— 知识里藏着对生命的尊重,讲授中带着对思考的期待。

(二)在细节里种下 “温暖的种子”

课间操时帮学生系好松开的鞋带,批改作业时在错题旁画个鼓励的笑脸,放学时多等两分钟给晚走的孩子讲清一道题…… 这些看似微小的瞬间,其实是教育最生动的模样。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孩子的成长也需要这些 “不经意的温柔”。有家长反馈,孩子回家总说 “王老师今天夸我坐姿端正”“李老师记得我不吃香菜”,这些被记住的小事,恰恰是学校最动人的名片。

(三)用长久的热爱 “对抗职业倦怠”

教龄长了,难免会有 “重复感”:同一篇课文讲了十遍,同一个知识点说了百次。但教育的奇妙之处在于,每一届学生都是新的,每一次互动都可能有新的火花。就像园丁不会因为年年种树而厌烦,因为他知道每棵树的生长都有新的姿态。我们可以试着给教学加点 “新料”:用短视频讲历史故事,用思维导图梳理科学概念,甚至和学生一起学唱他们喜欢的歌。保持对教育的新鲜感,其实是对自己职业生命的尊重。

“立德树人” 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应该像空气一样,融入校园的每个角落。学生走出校门后,可能会忘记课本上的知识,但老师教给他们的做人道理、示范的处事方式,会影响他们很久。

(一)做 “言行一致的引路人”

有句话说得好:“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全部。” 我们要求学生按时到校,自己就不该上课迟到;我们希望学生诚实待人,就不能在处理问题时敷衍了事。去年运动会,有个班级因为裁判误判丢了冠军,班主任没有抱怨,而是带学生给获胜班级鼓掌,后来那个班的孩子在周记里写:“原来输得起比赢更重要。” 这就是最好的德育 —— 不用讲大道理,你的行为本身就是教材。

(二)让 “品格教育” 融入学科肌理

语文课讲《论语》时,聊聊 “言必信,行必果” 在今天的意义;科学课做实验时,强调 “实事求是记录数据” 的严谨;体育课比赛时,引导学生 “尊重对手,遵守规则”…… 德育从来不是单独的课程,而是藏在每个学科的细节里。就像厨师做菜时自然会放盐,好的教学也会自然融入品格的滋养,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明白 “什么是对的,什么值得坚守”。

(三)建 “家校共育的生态圈”

教育孩子就像培育一片森林,学校和家庭不能各吹各的调。我们可以通过 “家长开放日” 让家长看到课堂里的德育,通过 “家庭德育小故事” 分享会让老师借鉴家庭的智慧,甚至可以邀请家长一起设计 “社区公益日” 活动。当学校说 “要善良”,家里也说 “要助人”,社区里有人做榜样,学生才能真正把品德内化成习惯。

教育是慢功夫,但绝不是 “慢慢来” 的借口。所谓务实,就是把每件事做扎实;所谓笃行,就是朝着目标不停步。新学期,我们要让 “踏实” 成为校园的底色。

(一)把课堂质量 “抓在每一天”

教学质量不是靠期末突击出来的,而是藏在每节课的 40 分钟里。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下功夫:备课多问 “学生可能哪里不懂”,讲课多留 “让学生思考的空白”,课后多思 “这节课有哪些可以改进”。集体备课不能流于形式,要真讨论 “这个环节怎么设计更有效”;听评课不能只说优点,要敢指出 “这里如果调整会更好”。就像农民种地,精耕细作才能有好收成,我们对课堂的每一分打磨,都会在学生身上结出果实。

(二)让管理制度 “长出人情味”

制度是为了让学校更有序,而不是让师生更拘谨。比如作业管理,既要控制总量,也要考虑不同学生的情况,允许老师留 “基础 + 拓展” 的分层作业;比如考勤制度,既要强调纪律,也要理解老师偶尔的特殊情况,用 “弹性补假” 体现人文关怀。好的管理,应该像松紧合适的鞋子,既稳当又不硌脚,让大家能安心投入教学。

(三)用小步改进 “积累大变化”

学校的发展不需要惊天动地的改革,而需要点点滴滴的进步。这个学期,我们可以试着做几件 “小事”:给教室换一批更舒适的坐垫,在走廊增设几个 “读书角”,每周留出半小时让同年级老师交流 “教学小妙招”。就像砌墙,每块砖都砌稳了,墙自然就坚固了。只要我们每次会议都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每次活动都总结一点经验,学校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好。

各位同事,教育就像一场接力赛,我们接过前人的棒,也要跑好自己的这一棒。情怀让我们跑得有温度,立德让我们跑得有方向,务实让我们跑得有力量。新学期,愿我们都能做那个 “眼里有光、心中有爱、手里有方法” 的教育者,看着孩子们像校园里的小树一样,扎根土壤,慢慢长高。

最后,想和大家分享一句话:“教育的美好,在于它让我们相信,每一点努力都不会白费,每一颗种子都能开花。” 让我们一起,在这个秋天播下新的希望,等待明年的收获。

来源:天哥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