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天有个老板微信找我,“撑不住了,信用贷款拿不到,资产该抵的都抵了,实在不行帮我融套房套点钱吧?”
昨天有个老板微信找我,“撑不住了,信用贷款拿不到,资产该抵的都抵了,实在不行帮我融套房套点钱吧?”
我直接回他:“别搞了吧,滚雪球。”
这几年,企业一方面因消费萎缩营收下滑,一方面账期越来越长,应收难收,导致普遍缺钱。大多数老板使出浑身解数,融资似乎不怎么顺利:
①银行债权融资艰难
营收下滑,应收账款难收,资产负债比过高,销贷比过高,还有不少网贷小贷,各种疑难杂症,银行很难给放款,虽然他们也很想放。
②股权融资艰难
资本比谁都聪明,这个市场环境,钱都在观望。况且更扎心的是,一般的小企业股权根本不值钱,他们也看不上。
那怎么办?很多企业老板生意放在这里,总不能坐以待毙,刚好在很多中介的推波助澜之下,选择了融房套钱。【房子,商铺,写字楼等】
今天我们聊聊企业主融房套钱的真相,为什么劝你别做。
融房套钱到底是什么?
简单说,就是中介帮缺钱的老板买资产(住宅、商铺、写字楼),然后用这房子去银行抵押贷款(小部分情况为按揭),利用银行内部评估价和实际市场成交价的差价来套钱。
举个例子:
房子实际成交价:700万
银行内部评估价:1100万
贷款到手:990万(7成抵押+2成信贷)
各种费用:150万(房源差价、垫资费、税费、服务费等)
最终套出:140万
这就是他们宣传的:又拿房又拿钱,赢麻了
但他们没宣传:为了100万,要背1000万的债
超贷套钱空间从何而来?
无非两个方面:把实际成交价打下来,让评估价涨上去:
①房地产中介虚构假买家不断出价压价+利用平台制造虚假成交价,散播焦虑,引起市场恐慌;
②利用银行评估价更新速度滞后性,叠加线下人情世故,综合拉高20%-30%
一压一抬,空间就出来了。
如下图所示:在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下,评估价永远滞后于市场价。
【图片随便画的,仅代表趋势走向,不代表实际价格】
评估价是有一整套完整评估体系的,基本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①通过历史成交数据,去掉最低价最高价,综合调整估值;②通过租售比推测合理价值,应用在没有多少成交数据的情况;③银行或评估机构内部评估系统模型;④市场预期情况。
看懂了融房套钱之后,为什么劝你别做!?
①真正的好资产轮得到自己吗?凭什么?能让你捡漏的,多半有问题。
②到手100万,背债1000万,是否值得?是否有其他更具性价比的融资替代方案?
③背债1000万,还要承担资产继续下跌风险,到拐点止跌了吗?你说呢?亏上加亏的未来是否能力挽狂澜?再跌20%扛得住吗?
④有没有可能在操作过程中,银行内部评估价已经调整到没有超贷空间,变成了纯背债?有没有可能有人设局故意让你技术性背债?只为了帮业主资产出清,当接盘侠?
⑤未来续贷怎么办?资不抵债的现实如何面对?因为资产下跌,银行抽贷断贷,把企业抽死的例子不在少数吧?
⑥灰色地带,是否有考虑骗贷风险?
⑦房地产中介费赚一道,房源差价赚一道,垫资环节赚一道,再技术性拖个几天,再赚一道,放款后贷款中介费再赚一道,套出来的钱甚至没他们赚得多。
⑧作为一个企业主,你手上资产还不够多?没有发现现在卖家都是孙子,买家都持币观望,在市场上横着走?
⑨刚好需要学位?自己做个特大号信封✉️,什么学校进不去?
⑩笋盘刚好为了投资升值?那你更别开玩笑了
………………
融资道路千万条,尽量别走这条!
除非是真的优质不良,除非刚好能作为办公场地,员工宿舍,生产车间……
否则别碰!
企业缺钱能理解,但别病急乱投医,更别让自己从缺钱变成背债,甚至帮信。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道理,关注+点赞+分享,让更多朋友更客观的看待“融房套钱”,避开这个大坑,也欢迎在评论区各抒己见。
来源:房子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