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榜挂帅”塑造“北京样本” 北京市2025年度科技赋能文化“揭榜挂帅”项目榜单发布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08 13:53 1

摘要:8月8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市文物局共同召开新闻通气会,发布北京市2025年度科技赋能文化“揭榜挂帅”项目榜单。

中国网讯 8月8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市文物局共同召开新闻通气会,发布北京市2025年度科技赋能文化“揭榜挂帅”项目榜单。

新闻通气会现场

一、政策先行,北京厚植科技文化融合发展基础

今年1月24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广播电视局、市文物局联合印发《北京市科技赋能文化领域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旨在遴选一批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典型场景,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和新解决方案开展应用,实现文化领域数字化赋能与信息化转型,促进首都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

《行动计划》以人工智能、互联网3.0、虚拟现实、超高清显示等前沿技术研发和转化应用为主线,高水平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及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主要从三方面发力。一是技术向新上水平,聚焦文化共性技术需求,加强人工智能、互联网3.0、高端处理芯片等技术攻关,提升文化数字内容生成、处理等水平;二是场景向新上高度,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推动博物馆、剧院等文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在文旅、广电、文物等领域打造标杆示范项目;三是生态向新上广度,推动先行先试政策落地,布局文化和科技融合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打造科技文化产业集群,探索人工智能在文化数字内容治理中的应用。

二、初见成效,北京科技赋能文化“双向奔赴”

近年来,各部门在科技赋能文化领域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信息处处长韩健表示,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搭建了一批技术服务平台,布局建设光场成像、3D云渲染引擎共性技术平台,已形成对外技术服务能力,帮助数字人制作团队大幅缩短制作时间,成本由百万级降低至万元级。

市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处处长吴锡俊表示,上半年,作为文化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力量,文化新业态企业表现尤为突出,实现营业收入8808.8亿元,同比增长15.9%,占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72.1%,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

市文化和旅游局科技教育处处长呼建梅表示,前期,与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共同推动首都图书馆联合大模型优势企业,研发知识文献智能推荐大模型,结合北京市全域图书馆近2000余万条数据,实现对首都图书馆馆员的图书采购推荐、全市域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推荐等功能,首次实现依据读者自身画像进行精准服务。

市广电局科技处(公共服务处)处长李国新表示,市广电局瞄准国际一流标准打造中国数字视听制作中心,全面推进超高清视听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提质增效和创新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超高清增长引擎的有力带动下,今年1-6月,全市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业行业营收353.9亿元,同比增速9.1%,较去年同期增加30.4亿元,为全市文体娱产业稳定增长提供重要动力。

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白崇表示,近年来,北京市各博物馆在推动文物科技创新方面不断进行新的尝试与探索,在开展藏品数字化、建设智慧博物馆、打造云展览云教育云直播等传播方式等方面均取得一定进展。

三、创新机制,科技赋能文化“揭榜挂帅”项目榜单发布

各相关部门以《行动计划》为根基,坚持全市一盘棋,加强协同联动,充分发挥先进科技对文化产业的战略支撑作用,立足北京特色与文化底蕴,面向文化领域标杆单位的实际科技需求,充分链接我市科技与文化资源,组织开展“揭榜挂帅”项目征集工作,围绕“博物馆之城”“演艺之都”“书香京城”和“北京大视听”四大方向凝练形成6项需求榜单。

本次“揭榜挂帅”榜单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重点文化载体真实科技需求为导向,由国家大剧院、国家图书馆、央视网、首都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首钢园等文化场景方,针对导览交互模式固化、缺乏沉浸式体验等问题提出真实需求。二是前沿技术深度赋能,通过人工智能、互联网3.0、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打造智能伴游、AI互动剧场、数字博物馆、AI辅助智拍、图档沉浸式交互、空间视频生成等系统,提升游览的个性化和沉浸感,推动文化领域的数字化、沉浸化、智能化升级。三是打造标杆应用场景,通过本次“揭榜挂帅”,旨在围绕四大重点方向打造引领性、示范性、标杆性的应用场景,推出科技赋能文化的“北京模式”,并在全市及全国的文化领域推广应用。

四、真实需求,面向“四大方向”打造标杆应用场景

(一)“博物馆之城”方向

榜单一:基于国产AI大模型的博物馆“智能伴游”导览系统研发及示范应用

本项目将在首都博物馆开展示范应用。针对当前博物馆导览服务存在的交互模式固化、多语种服务覆盖不全、个性化体验缺失等痛点问题,本项目拟基于国产大语言模型构建新一代智能伴游导览系统,通过集成深度推理引擎与多模态交互技术,将传统导览服务升级为“无形却有温度”的智能伴游体验,为首都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注入新质生产力。

榜单二:博物馆AI互动剧场体验系统研发及示范应用

本项目将在北京艺术博物馆开展示范应用。针对博物馆沉浸式互动体验缺乏“虚实融合、角色代入、情感共鸣”等新型文化消费场景的问题,本项目利用混合专家智能体系统构建多模态互动剧本创作系统,集成动作与手势捕捉、表情及声音识别等多模态感知技术,实现文字、语音、图像、视频等多模态互动与动态场景生成。构建可复用的博物馆智慧剧场服务范式,推动场馆实现从“单向展演”向“参与式创造”的转型升级,提升博物馆文化体验和传播能力。

榜单三:首钢园工业遗产人工智能数字博物馆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

本项目将在首钢园开展示范应用。针对首钢园工业遗产价值展示阐释不足、世界级高品质文旅内容缺乏、市场知名度不高等问题,本项目研发集成大尺度工业遗产生成式人工智能三维建模、空间计算与空间智能交互、云直播展演交互等关键技术与创新应用场景,建设首钢园工业遗产人工智能数字博物馆,打造中国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首发首秀场、数字遗产国际合作交流高端应用场景。

(二)“演艺之都”方向

榜单四:面向音乐类节目的总谱解析与AI辅助智拍系统研发及示范应用

本项目将在国家大剧院开展示范应用。针对音乐类演出多机位拍摄高度依赖人工操作、综合制作成本高等问题,本项目研发总谱解析与AI辅助智拍系统,可高效输出广播级视听成品、能忠实还原其艺术表现力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将实现对音乐类节目演出的智能摄制及成片制作,为演艺新业态提供核心技术支持,推动演艺产业智能化升级。

(三)“书香京城”方向

榜单五:古代档案文献遗产样式雷图档沉浸式交互体验系统研发及示范应用

本项目将在国家图书馆开展示范应用。针对样式雷图档活化传承过程中学习体验不够沉浸直观、常规展陈叙事缺乏在场感体验的问题,本项目开发以VR大空间体验产品为核心的样式雷图档沉浸式交互体验系统,对样式雷图档价值开展深度拓展,实现古代典籍文化传承意义的深度阐释和知识价值的创新转化,打造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路径的“北京模式”。

(四)“北京大视听”方向

榜单六:基于AI+光场的超高清沉浸式空间视频生成平台研发及示范应用

本项目将在央视网开展示范应用。针对当前在文旅、文博、影视等多个领域中面临的超高清沉浸式视听内容制作的数字化重建精度不足、制作效率偏低、沉浸式内容体验真实感差等问题,本项目拟依托AI+光场底层技术,构建国产化的超高清沉浸式空间视频生成平台。为影视、文旅等产业提供超高清沉浸式内容的一站式制作,大幅降低成本,推动影视制作与文旅资源的数字化、沉浸化、智能化升级。

五、多方协作,推动北京科技赋能文化高质量发展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批揭榜挂帅项目,进一步深化市区协同、供需协同的多方协作机制。构建市区协同、供需协同的多方协作机制。科技部门作为“组织者”,负责推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AIGC等前沿技术不断创新,组织科技与文化的联合研发。文化行业主管部门作为“牵头人”,负责统筹梳理本领域科技赋能的关键痛点,并向行业推广成熟的科技产品,其中市委宣传部着力推动北京文化产业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以科技创新驱动文化业态创新,培育形成数字文博、智能演艺等新兴增长点;市文旅局鼓励市场主体利用最新技术打造沉浸式夜游、演艺、光影秀等项目,延长文旅消费链条,借助科技赋能,推动“文旅+”释放出更大的乘数效应;市广电局持续打造具有示范性和引领力的超高清沉浸式场景,持续培育可复制可推广的超高清新型消费业态;市文物局打造向观众提供博物馆预约、云展览、数字化藏品和文创产品展示等服务的“北京博物馆云”公共服务平台。各区作为“推动者”,负责协调整合产业园区、重点实验室等区内资源,为项目的落地提供保障;博物馆、大剧院等文化载体作为“出题人”,提出真实需求,提供数据支撑与应用验证环境;科技企业及高校作为“答题人”,负责围绕文化领域的科技需求,开展技术攻关。

后续,以《行动方案》为指引,以“揭榜挂帅”为抓手,北京市将持续深化科学技术与文化产业的“双向奔赴”,建设科技文化融合创新体系,培育科技文化新质生产力,打造北京市科技文化创新高地。

榜单已发布,详情请点击:

来源:中国网直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