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每年暴雨都被淹,为何不优化排水系统?主要这几个原因导致?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08 15:50 1

摘要:郑州为什么每年都会被淹,为什么明明知道存在这种情况,不能提前把排水系统再优化一下?

郑州为什么每年都会被淹,为什么明明知道存在这种情况,不能提前把排水系统再优化一下?

2025年8月7日,郑州市遭遇强降雨天气。郑州市气象台将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升级为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郑州暴雨现状

13时20分,发布中原区暴雨红色预警信号,中原区局部已出现100毫米以上的强降水,预计未来3小时内局部可达150毫米。

强降雨导致郑州市主城区、新密、登封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积水和内涝。

多个路段积水严重,如桐柏路陇海路隧道、花园路农业路、南阳路兴隆铺路等,部分路段积水深度超过膝盖,甚至没过大腿,导致车辆抛锚,行人通行困难。

道路积水

部分路段实施临时交通管制,隧道封闭。郑州绕城高速全线禁止车辆上站通行,焦唐高速、郑少高速等部分路段也采取管制措施。

156条公交线路受影响,地铁线路暂停运营。全市停课,学校采取线上教学等方式,确保学生安全。

部分企业停工,商户用沙袋、挡板等物品防止雨水倒灌,一些企业还主动帮助涉水路人脱困。

严重影响市民出行

郑州近年来多次发生严重内涝,主要原因包括:

1.地势西高东低:

郑州西部为山区,东部为平原,市区位于过渡地带,雨水易汇集于城区低洼处。

2.缺少天然大河:

市内河流如贾鲁河、索须河等防洪标准低,排水能力有限,雨水难以快速排出。

暴雨淹没过小腿

3.降雨集中且强度大:

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降雨主要集中在7-9月,占全年一半以上。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极端暴雨频发。例如,2021年7月20日,郑州一小时降雨量达201.9毫米,突破历史极值。

4.热岛效应加剧:

城市热岛效应增强了城区与郊区的对流,增加了局部地区出现大暴雨的可能性。

5.城市快速扩张

城市扩张使大量土地被硬化,绿地和水体减少,雨水下渗能力降低,地表径流增加,加重排水系统负担。部分河道被填埋、缩窄,行洪能力下降,加剧了内涝风险。

道路积水严重

6.排水系统标准低:

早期排水管网设计标准低,多为1-3年一遇,难以应对极端暴雨。管道老化、淤积等问题也降低了排水效率。

7.海绵城市建设不足:

虽然已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但覆盖范围和建设进度有限,尚未形成完善的雨水调蓄和排放体系。

暴雨道路积水

8.预警机制不健全:

预警信息发布和传播存在延迟,公众接收和响应不及时。

9.应急响应能力不足:

抢险救援力量和设备配备不足,应对突发灾害的经验和能力有待提高。

道路应急救援

特别严重的一次内涝事件:

2021年“7·20”特大暴雨灾害

2021年7月17日至23日,郑州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累计降雨量达617.1毫米,超过当地常年全年降雨量。7月20日16-17时,一小时降雨量达201.9毫米,创历史纪录。

郑州21年暴雨

灾害影响:暴雨导致城市严重内涝,交通瘫痪,地铁5号线发生淹水事故,造成14人遇难;京广快速路塌方,多辆汽车坠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停电,医疗系统受到严重影响。全市受灾人口众多,直接经济损失巨大。

5号地铁停运

为减少内涝发生,郑州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排水系统标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共同构建安全、韧性城市。

作者:领航者920。

注: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告知删除。

来源:领航者9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