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旅产业是绿色产业、低碳产业、朝阳产业,产业链长,受益面广,涉及吃、住、行、游、购、娱,与农业、工业、商业、体育、教育等跨界融合,可以靠一业兴带动百业旺,能更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聚焦“两高四着力” 同频共振谱新篇
文旅产业是绿色产业、低碳产业、朝阳产业,产业链长,受益面广,涉及吃、住、行、游、购、娱,与农业、工业、商业、体育、教育等跨界融合,可以靠一业兴带动百业旺,能更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年来,安阳市坚持“更聚焦、更市场、更具体”工作思路,抢跑、领跑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赛道,“文旅+百业”的新业态、新玩法层出不穷,成为拉动内需、促进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从7月1日起,《安阳日报》推出“‘文旅+百业’的安阳实践”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文旅+百业”的安阳实践⑨
“+‘三农’”:乡村游多点绽放全域出彩
安阳融媒记者 郝亚伟
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下,安阳市依托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坚持“一村一特色”“一地一风格”,大力发展“文旅+‘三农’”,从山水相依的石板岩镇到充满乡愁记忆的传统村落,安阳市推出多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乡村游正以蓬勃之势吸引着八方来客,成为城市文旅发展的新亮点。
全域多点开花
乡村游活力涌动
夏日的安阳乡村,处处涌动着旅游的热潮。从太行深处到平原村落,不同特色的乡村旅游点各展风采,共同勾勒出安阳乡村游的蓬勃图景。
资料图
汤阴县韩庄镇的村落群中,小河村的翠竹掩粉墙,青石板路与百年老树交织出岁月的纹路。“周末带娃来小河村,感受田园风光,像极了我小时候的老家。”安阳本地游客李女士的话语里满是温情,“清晨买个韭菜鸡蛋菜馍,配着农家咸菜,这里全是乡愁。”
与小河村遥相呼应的部落村,被誉为“部落半岛”,该村三面环水,静静地镶嵌在南水北调总干渠与汤河的温柔环抱之中。部落村将农耕研学搬到田间地头,暑假期间,不少学校和家长纷纷带孩子来到这里种植蔬菜、采摘水果。一位家长欣慰地说:“这样的乡村游很有意义,不仅让孩子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责任感。”
小河村情景剧《芳华》演出(资料图)
殷都区伦掌镇焦家坟村、北关区柏庄镇北花村、龙安区龙泉镇西洪沟村等地的乡村研学线路同样火爆。这些村庄积极进行改造,深度挖掘自身资源,为研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与平原村落的温婉不同,殷都区山海农庄曾是无人问津的荒丘,如今变成花海环绕的休闲胜地。盛夏时节,这里的乡村游热度持续攀升,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亮眼名片。“荷花盛开期,很多游客都是冲着荷花来的。周末的时候,荷塘边拍照‘打卡’的人络绎不绝。”农庄负责人张红峰介绍。走进农庄,游客或漫步在花海小径,或坐在河边的凉亭里休憩,尽情享受着这份惬意与美好,真正体会到“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太行山水为基
特色游四季兴旺
7月,城市被热浪包裹,林州太行山水间清风穿谷而过,绿树阴浓夏日长的诗意化作可触可感的清凉,成为游客避暑的首选。
资料图
7月26日一大早,来自新乡市的游客石先生推窗远望,石板岩镇依山傍水,夏日的燥热消散一半。他深吸一口气感慨道:“这山里的风不仅清凉,还带着草木的清香,在这儿待着,整个人都放松下来了。”一旁的民宿店长抢过话茬:“每年七八月,游客很多,我们民宿依山而建,推开窗可见青山叠翠,出门能踩溪涧清凉,晨起还能端上小米稠饭、油饼配咸菜的早餐。不少外地游客说,来了就舍不得走。”
山水清凉、风景如画成了石板岩镇最硬核的“吸客密码”。在素有“画家村”美誉的高家台村,每到夏季,来自全国各地的写生爱好者便纷至沓来,村道上、溪水边、民居旁,随处可见他们专注创作的身影。“夏季高家台,风景层次特别丰富,阳光洒在山上,明暗交错,特别适合写生。早上吃的林州特色早餐,简单却暖心,吃下去浑身都舒坦,开启一天的写生之旅特别带劲。”一位来自北京的美术老师感慨道。村里为了更好地服务游客与写生群体,不仅完善了基础设施,还开设了不少特色小店,售卖绘画用品、特色手工艺品等,为村庄增添了别样活力。去年,“中国画谷”石板岩镇接待游客突破700万人次。
学生在林州石板岩镇写生(安阳融媒记者 郭荣 摄)
太行山水的魅力不应只局限于夏季。近年来,当地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将乡村旅游作为推动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借力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的“乡村四时好风光”线路,安阳顺势而为,深挖四季特色,打造出春赏山花烂漫、夏享太行清凉、秋摘山间野果、冬品民俗年味的全年旅游线路,成功打破了以往乡村旅游的季节性限制,让太行山水间的乡村游四季皆旺并持续焕发生机。
文旅深度融合
品质游提档升级
乡村振兴,旅游先行。从看风景到过日子,安阳乡村游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观光游览,而是向深度体验游转变,正以文旅融合打开新境界。
龙泉镇以花卉苗木产业示范园为重要抓手,串联起乡村振兴示范路与沿线村落,构建起集生态旅游、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于一体的“大动脉”,形成“骑行观光+农事体验”的特色融合节点。示范路沿线的东上庄村,正是全域焕新的鲜活注脚。走在村里,平坦的柏油路上,造型别致的特色景点分布两侧;民俗文化馆里,老物件唤起乡愁;石磨、瓦当装点的庭院,让研学的孩子触摸到北方民居的肌理。从示范路的整体规划到东上庄村的细节焕新,文化与景观的交融让乡村游在生态观光之外又添了一份可感可触的人文温度,也印证着乡村旅游在推动产业振兴、文化传承中的深层价值。
资料图
不仅如此,在林州红旗渠沿线,“渠畔农家康养”让游客沉浸式感受红色文化:白天听修渠故事,傍晚跟着农户摘豆角、编竹筐,晨起一碗小米粥配菜窝窝。河北游客赵先生说:“这口饭尝出了艰苦奋斗的味道,比单纯参观纪念馆更吸引人。”
滑县道口镇某家烧鸡店的烧鸡宴(资料图)
如今,文化元素已渗透到乡村游的每个细节。安阳市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并推出6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其中,“河南·烧鸡名城——道口古镇美食之旅”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同时,安阳县的吕村饸饹面也成了“舌尖地标”。除此以外,非遗剪纸进民宿,民俗庙会闹村落,写生客对着太行调色,研学团围着老匠学艺,康养者伴着渠水晨练,安阳乡村游已从单一观光升级为“山水+文化+生活”的立体体验。
从太行深处的袅袅炊烟到古村落的声声欢笑,安阳市正将“美丽资源”酿成“美丽经济”。这幅融合山水之趣、人文之韵、生活之美的乡村画卷,还在不断铺展,等待更多人共绘新篇。
来源:安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