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老的表现,从耳朵开始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08 18:01 1

摘要:● 在油烟机打开的厨房、洗衣机工作的阳台,更是需要一遍遍提高音量、重复确认,才能和他们完成一次简单的对话。

如果你和年长的父母同住,或许会对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

● 他们看电视时,总把音量调得很高,甚至在另一个房间都能听见声响;

● 他们刷短视频时,那些密集、尖锐的笑声和配乐让你不适,而他们却好像并不觉得吵;

● 在油烟机打开的厨房、洗衣机工作的阳台,更是需要一遍遍提高音量、重复确认,才能和他们完成一次简单的对话。

图片来源:《夏洛特烦恼》

我们常常以一句「年纪大了,耳背了」轻轻带过这些生活上的摩擦,但很少意识到,这背后其实是父母的听力系统正在发生生理性的衰退。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老年性听力下降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步加重,60 岁以上人群中,超过四分之一受到残疾性听力损失的影响[1]。

而在中国,2016 年一项覆盖四省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60~74 岁老年人中,已有超过一半的人(53.65%)存在听力损失[2]。

随着年纪增长不可避免的听力下降,被称为老年性耳聋[3]。如果不进行科学干预,一旦发展至中度或重度阶段,不仅会影响老人的日常沟通,还会带来生理与心理上的健康负担,严重降低老人晚年生活的质量。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耳背背后,是大脑在悄悄退化

听力退化,最先导致的不是「听不见」,而是「听不清」——尤其是在嘈杂环境中。这会迫使老人的大脑投入更多资源去「猜测」语句的含义。

原本专注于理解的认知系统,不得不分神补偿听力的缺口,久而久之,会让人感到疲惫、反应变慢,甚至影响记忆力与语言加工能力[4]。

从神经通路看,声音从耳蜗出发,沿着听觉通路传递到大脑皮层,完成感知、辨识、理解的全过程。

如果这个链条中最初的声音信号就已经「打折」,整个认知系统便处于过载状态。

听力下降,久而久之,认知能力也跟着下降。

一项研究对丹麦南部约 57 万 50 岁以上居民进行了长期跟踪,评估听力下降是否会增加患上失智症(包括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5]。

结果发现:

● 相较于听力正常的人,有听力损失的人患失智症的风险升高了约 7%;

● 如果两只耳朵中较好的一只出现严重听力损失,风险升高 20%;

● 如果是较差的一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风险升高 13%。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不只是国外,另一项国内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一项研究覆盖约 1 万名 60 岁及以上、身处河南、辽宁和广东省的社区老人,探讨听力损失与认知障碍之间的关系[6]。

团队在安静环境中测试了受试者每只耳朵在多个频率下的听觉阈值,并据此判断听力状态,同时评估参与者的认知功能状态。

结果发现,这些老人当中轻度、中度、重度听力损失的患病率分别为 47.2%、18.0% 和 4.5%,并随着年龄的增加显著上升。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与此同时,在他们中间,听力越差认知障碍的患病率越高:听力正常者认知障碍患病率为 14.3%,而重度听力损失者则高达 32.3%。

在调整了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因素后,这种相关性依然存在。

耳背

是全身系统性退化加速的开始

听力变差,其实是全身开始变老的信号:不只是耳朵不好用了,可能连运动、平衡,甚至心脏功能,也在慢慢走下坡路。

01

耳朵不好,更容易摔跤

一项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汇总了 12 项相关研究,发现患有听力损失的老年人跌倒的风险是听力正常人群的 2.39 倍

就算只看那些通过正规听力测试确认有问题的人(排除仅自我报告的人),摔倒的几率也高了将近七成。[7]。

另一项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耳背与摔倒之间的关联——

研究者发现,在 40~69 岁人群中,听力每下降 10 分贝,跌倒的可能性就增加约 1.4 倍[8]。

为什么听力差会容易摔倒?研究者的解释主要有三点:

● 听力变差,影响平衡力的前庭和耳蜗也可能一起退化;

● 听不清之后,对周围空间的感知能力也跟着下降;

● 听力差让大脑负担变重,注意力分散,对环境变化反应也慢了。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02

听力差,也和心衰有关

一项基于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纳入 16 万人群数据的研究显示,听力下降,还与心衰风险相关。

研究一开始,16 万人都没有心力衰竭。

研究者先是测试了他们在嘈杂环境下的语音识别能力;然后,再通过住院和死亡记录,追踪这些人之后有没有得心衰。

经过平均 12 年的漫长随访,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听力越差,未来患上心力衰竭的风险越高!

与听力正常者相比,听力稍差、听力较差以及使用助听器者的心衰风险分别增加了 15%、28 % 和 26%[9]。

耳背,把老人推向社交绝境

一开始,老人只是听不清。

听力损失通常从高频开始,而这正是我们日常交流中关键信息所依赖的频段,尤其在 2~4 kHz 之间。普通话中,像「s、sh、x、q、t、k、f」等清辅音都集中在这个区域[3]。

因此,老人常常分不清「吃」与「七」、「四」与「十」、「天」与「钱」,识别不了这些发音在高频段之间的区别。

原本一句「你吃饭了吗?」,老人可能会听成了「你去哪了?」

日常对话像是玩猜谜游戏,累,也尴尬。

而沉默,是对困窘的本能反应,慢慢地,老人开始选择不说话、少说话。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难以理解的对话会让老人感觉沮丧,使他们回避可能令人尴尬的社交场合,尤其是在人群密集或背景噪音很大的场合[10]。

比如,原本幸福的家庭团聚时刻,却因为耳背,成了老年人的情感负担。

一项综述表明,即使研究方法不同,大多数研究仍一致发现,听力损失显著增加老年人的孤独感和社会隔离感[10]。

这种影响在女性群体中更为突出。研究发现,相比男性,女性更依赖口头交流来建立和维持社会关系。

一旦听力下降,她们更容易感受到社交断裂所带来的孤独和情绪冲击[10]。

听不清 → 不愿说 → 不想聚 → 社交圈收缩,这是许多老人陷入孤独的典型路径。

而孤独和社交隔离并非只是情绪问题,它们已被证实与死亡风险、心血管疾病、认知障碍和抑郁症密切相关。

一项荟萃分析发现,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使老年人生存率提高 50%,这一效果与戒烟或戒酒带来的健康收益相当[10]。

尽早、尽早、尽早干预!

老年性耳聋往往起病隐匿,早期不易察觉,但家人常常比医生更早发现端倪。

如果发现家中老人有「耳背」的表现,应尽早带他们到耳鼻喉科进行听力检查。虽然无法治愈,但助听器是当前最有效的干预手段。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研究表明,助听器不仅可以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和沟通能力,还可能延缓认知能力的衰退[11]:

● 一项覆盖 3777 名老年人的长期随访发现,有听力问题却未使用助听器的人群,其失智症的发生率明显更高;而使用助听器者则未观察到这一趋势;

● 另一项美国全国性研究在长达 18 年的追踪中也发现,开始使用助听器后,老年人的「记忆衰退」进程有所减缓,助听器成为防止认知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许多老人因担心「麻烦」、「难看」或「被看出老了」,对助听器抱有抗拒心理。家人的理解与鼓励,在此时尤为关键。

对于双耳重度耳聋且用助听器无效的患者,医生还可能推荐人工耳蜗植入作为进一步干预方式。

老年性耳聋悄悄切断了父母与世界的联系。它不只是「听不清」,更是慢慢「不说了、不问了、不被回应」的落寞。

听见,是理解的开始。

一句「你刚刚说什么?」可能正是父母向你发出的求助信号。

留心父母的变化,听见父母的需求,也让他们重新听清这个世界的热闹与温柔。

本文审核专家

参考文献

[1]耳聋和听力损失 | WHO

[2]老年听力损失诊断与干预专家共识(2019)

[3]Presbycusis

[4]The Neural Consequences of Age-Related Hearing Loss

[5]Hearing Loss, Hearing Aid Use, and Risk of Dementia in Older Adults

[6]Hearing Loss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Among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 Liaoning, Henan, and Guangdong Provinces, China, 2019–2020

[7]Jiam NT,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ring loss and falls: A systematic review. Laryngoscope. 2016.

[8]Lin FR, Ferrucci L. Hearing loss and falls among older adul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rch Intern Med. 2012.

[9]Yu Huang,et al.Hearing impairment,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incident heart failur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Heart.2025.https://heart.bmj.com/content/early/2025/04/03/heartjnl-2024-325394

[10]Hearing Loss, Loneliness, and Social Isol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11]Dementia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and care: 2020 report of the Lancet Commission

来源:蝌蚪五线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