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党委:把党的领导贯穿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各方面

摘要: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建设教育强国,高校是龙头。高校在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建设教育强国,高校是龙头。高校在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中,必须把党的领导贯穿始终,以党的全面领导保证立德树人取得扎实成效。

一、强化党委领导,探索立德树人新模式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全国教育大会强调,建设教育强国要处理好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关系。这就要求高校党委加强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领导,结合自身特点探索适应时代需求的立德树人新模式,努力培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统筹谋划。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均强调,要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着眼提高创新能力,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当把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要的适配度,作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标准,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武汉理工大学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人才的重要论述精神,在第四次党代会上确立打造服务国家战略和支撑行业发展新高地的时代任务,确定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中国建材集团、招商局、东风公司等学校所在“三大行业”骨干央企,探索开展工程硕博士联合培养改革;积极谋划部署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先后建设三亚科教创新园、襄阳示范区和武汉军山校区,成功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在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中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

根据立德树人需要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强调,提升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整体效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高校党委应当根据育人方式、管理体制、科研范式等改革推进情况,不断优化调整学校基层党组织设置,确保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在根据发展需要对交通、信息、物理等学科进行优化调整时,同步优化设置相关单位党组织。不断根据实际需要优化设置三亚科教创新园、襄阳示范区、军山校区党组织,配备党务工作人员,加强党对校外园区的全面领导。探索“党建+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复合型教师党支部党建新模式,在重大项目组、科研平台、学术团队等设立党支部,在学生会和学生社团成立驻会党支部,结合校内巡察、研究生支教、“一站式”学生社区等工作需要及时设立功能型党支部,推动学校党的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党对立德树人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加强。

推进党建与人才培养中心工作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谋划和部署改革,是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高校党委应当将党建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中心任务有机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立德树人工作高质量发展。武汉理工大学党委着眼发挥组织育人功能,连续十余年开展“师生结对·支部共建”特色党建活动,积极探索“教工党支部联系学生班级”、选聘研究生党支部指导教师等创新举措,激发教师群体指导学生成长发展的主体作用。深入推进“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个、全国和省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7个,充分发挥“双带头人”支部书记的示范引领作用,为科研反哺教学、科研育人和实践育人注入强劲动力。出台指导文件、开展教职工党支部书记“一融双高”专题培训,指导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中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坚持铸魂强师,发挥立德树人主体性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全国教育大会强调,“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这就要求高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以铸魂强师的务实行动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党管人才,统筹推进人才引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高校应当把人才引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前端工程抓实抓好。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始终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多措并举加强人才引育工作。召开党委人才工作会议,结合学科专业发展布局和实际需求制定人才工作规划,按需引才、依托优势育才,有组织地推进人才队伍提质扩优。建立与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相契合的引才标准,围绕学科需求、人才特长等分类分层精准引才。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快速通道”机制、风险防控机制,落实“教学科研单位党委(党总支)—职能部门—党委组织部—学校党委”四级把关程序,围绕思想政治素质与师德师风、学术道德及观点、个人背景及其风险等,严把引才政治关。

注重协同联动,融合加强教师思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落实到教学科研活动中,体现在育人育才过程中。”高校党委应当把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协同联动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落实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和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等,每月发布教职工集体学习、党支部主题党日重点学习内容提示等,通过常态化、跟进式、专题式学习,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教职工头脑。注重教师网络培训和实践研修,多部门协同组织教师参加思想政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国情社情考察、挂职锻炼等,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在教师招聘引进、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导师遴选、评优奖励、聘期考核、项目申报等工作中,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加强政治把关。注重数字赋能,建立“党委抓课堂”数据平台,推进“教师党建主体责任一张表”,建立“四定”分析服务系统、教师画像系统和岗位任务“红绿灯”预警模型,精准服务教师成长发展。

坚持第一标准,聚能强化师德师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高校党委应当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作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中常抓不懈的工作。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坚持将涵养高尚师德作为党委工程,建立涵盖师德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和惩处的制度和工作体系,强化资源支撑和责任落实。完善师德培训体系,分众化推进不同教师群体师德培训,提高立德树人关键群体师德素养。健全荣誉表彰体系,实施《教职工奖励管理办法》《师德先进评选与奖励暂行办法》等。依托“师道大讲堂”“师德讲坛”,每年举办报告会40余场;举办教师节表彰大会、师道传承仪式、荣休仪式等,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施行《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实施办法》,在教师招聘、职称评聘、岗位晋级等工作中常态化开展师德把关,落实“一票否决”。

三、实施“党委抓课堂”,守好立德树人主渠道

课堂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教师要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这就要求高校重视课堂教学,推动广大教师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站好三尺讲台、育好时代新人。

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各级各类学校要自觉担起主体责任,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党委必须抓紧抓好。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坚持把思政课作为“一把手”工程,党委常委会定期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校党委书记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每年召开思政课建设现场办公会。实行“校党委常委联系思政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服务联系学院”的“双联制度”,党政干部带头讲课、听课。加强选育留用,强化“三级培训”,打造教学名家、研究专家、宣讲行家“三家型”思政课教师队伍。单列职称评聘指标和标准,设立岗位津贴,支持思政课教师发展。定期开展任职资格评议,严格落实思政课教师退出机制。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程群建设,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红色资源等建设特色思政选修课。将新时代伟大成就、先进事迹融入思政教育,推出“行走的思政课”实践项目,把思政课堂搬到企业车间、桥隧现场和田间地头,不断提升思政课针对性和实效性。

春风化雨推进课程思政育人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加强课程建设、强化课程思政,是高校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必然要求。武汉理工大学党委高度重视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门课程课堂教学,依托行业优势特色,打造《材料概论》《汽车·人·生活》《中国造船史》等特色课程,讲述行业发展史、前沿技术,引导学生增强行业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建设未来学习中心,沉浸式展示学校与建材建工、交通、汽车等行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成果,数字赋能人才培养体系整体重构。成立“武汉理工-新华网”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孵化培育国家级、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及团队,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政元素,形成“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新局面。

守土尽责筑牢课堂意识形态阵地。意识形态工作关乎方向、关乎旗帜、关乎道路。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课堂是意识形态斗争的战略制高点。高校必须主动占领课堂这一制高点,才能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坚持以课程建设为关键点,严格教材选用程序,加强对自编教材的管理,确保教材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思想导向和价值取向。坚持校院领导常态化巡课、听课,深入课堂了解一线教学,促教风、优学风。加强对报告会与讲座的审核把关,定期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质量和效果。健全论坛管理制度,规范论坛运行秩序,防止不良信息传播,鼓励师生积极参与论坛交流互动,加深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四、建好“一站式”社区,打造立德树人强磁场

“一站式”学生社区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实践的重要阵地。全国教育大会强调,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这就要求高校整合资源加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汇聚力量强化社区育人功能。

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社区协同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一站式”学生社区是“三全育人”的重要载体。高校学生社区育人模式的提质增效,关键在于党建引领,重点在于把各类育人力量下沉到社区。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出台“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方案和社区党建工作实施方案,组建领导小组,安排校领导担任社区区长,明确职能部门责任,建设社区功能型党支部和楼宇党小组,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学工部门牵头抓总、相关单位各负其责、全员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明确工作要求,制定育人工作量制度,把校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思政力量、服务力量压实到社区一线。搭建接诉即办机制,形成“学生反映-集中转办-限期反馈-跟踪问效”的工作闭环,协同多方力量以“枫桥经验”夯实社区治理根基,推动立德树人落实落细。

坚持“内外”兼修,建好社区大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一站式”学生社区是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平台,高校应当整合资源、挖掘元素、加强供给,充分发挥社区思政育人功能。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在学生社区积极构筑“厚德、启智、健体、尚美、乐劳”五育融合体系和安全教育体系,为学业指导、心理健康、创新创业等活动提供充足的物理空间和人员配备。坚持科技与人文、理论与实践、传承与创造三者并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意识,激发社区生态优势,多样化、多层次、全方位满足学生全周期发展需求。明确教育导向、打通教育场域、串联教育内容,不断在实践基础上探索规律、把握趋势,构建学校思政工作新生态。

强化数字赋能,实现社区精准思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任务,是高校党委贯彻党中央和教育部党组重大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也是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客观要求。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加快建设“数智”社区,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学生群体与个体的思想、心理、学习等状况展开精准识别分析,推动育人工作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健全学生全时段支持系统,通过建设海量课程资源的智课平台、融合5G虚拟技术的未来学习中心、AI面试测评等平台,为学生提供宽口径、菜单式、实时化教育资源。推动数据中台横向联通招生、教学、就业等业务数据,学生画像系统全面分析学生实时状态,有效发掘学生存在的风险隐患,主动介入、提前干预。打造“一站式”线上服务平台,涵盖学生学衣食住行,实现事务办理线上化、自动化、便捷化,为师生减负、为管理赋能。(武汉理工大学党委)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