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萎缩与瘢痕:寻常狼疮如何伪装成 “顽固皮疹”? | 例例生辉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08 22:08 1

摘要:聚焦皮肤科临床实战,破解诊疗重重难题!【例例生辉】栏目作为医脉通皮肤科精心打造的特色板块,以“真实病例”为核心,精心挑选复杂、疑难、罕见的皮肤科病例,通过「完整呈现诊疗全过程+多视角专家深度剖析」的创新模式,为广大皮肤科医生搭建沉浸式学习平台。

聚焦皮肤科临床实战,破解诊疗重重难题!【例例生辉】栏目作为医脉通皮肤科精心打造的特色板块,以“真实病例”为核心,精心挑选复杂、疑难、罕见的皮肤科病例,通过「完整呈现诊疗全过程+多视角专家深度剖析」的创新模式,为广大皮肤科医生搭建沉浸式学习平台。

本期重磅呈现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李军教授团队在《JAMA Dermatology》发表的案例——寻常狼疮。深度解码“慢性面部皮损进展-病理与病原学确诊-抗结核治疗策略”的全链条诊疗逻辑,为皮肤结核及肉芽肿性疾病的临床识别提供实践范式。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病例详情:

主诉

一名60多岁女性,面部皮损逐渐进展10年。

现病史

起初患者右侧面颊出现肿胀,伴红斑、褐色丘疹,逐渐融合为无症状斑块,随后皮损扩展至右侧下颌及颏部。患者曾因该症状多次被误诊为真菌感染。

体格检查

右侧面颊及颏部可见红斑、肿胀性斑块,边界呈不规则疣状,颏部水肿明显;右侧面颊有一大型红色萎缩性斑块,中央色素减退(见图1)。

图1 左. 右侧面颊及颏部可见红斑、肿胀性斑块,边界呈不规则疣状,颏部明显水肿,符合寻常狼疮表现;右. 右侧面颊可见大型红色萎缩性斑块,中央色素减退,支持寻常狼疮诊断。

辅助检查

1.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表皮萎缩,可见上皮样肉芽肿,部分肉芽肿中央有干酪样坏死,周围绕以密集淋巴细胞浸润。

2.组织活检的聚合酶链反应(PCR):结果证实诊断为寻常狼疮。

3.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

4.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未发现陈旧性结核肉芽肿。

5.痰涂片及培养:未检出结核分枝杆菌。

既往史

患者无肺结核病史。

诊断

寻常狼疮

治疗过程与转归

患者接受了6个月的多药抗结核治疗,炎症期已消退,遗留广泛瘢痕及萎缩性改变。对于破坏性寻常狼疮,虽可在抗结核治疗后考虑整形外科修复,但本例患者拒绝手术。

讨论

1.疾病特点:寻常狼疮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低菌量(paucibacillary)的皮肤结核类型,发生于免疫力中至高度的个体,由结核分枝杆菌再激活引起,可通过邻近组织扩散或血行播散发病。作为菌量少的皮肤结核类型,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培养常难以检出杆菌。

2. 诊断依据: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特征及核酸扩增试验阳性结果。玻片压诊可显示特征性苹果酱样结节。组织病理学典型表现为表浅真皮内散在结核样肉芽肿,中央可见干酪样坏死,可能伴有表皮萎缩和明显角化过度。

3.鉴别诊断:寻常狼疮典型表现为丘疹、结节、斑块或增殖性皮损,其不典型亚型常导致误诊。临床上需与感染性疾病(如双相真菌感染、利什曼病、三期梅毒、雅司病、结核样型麻风)、自身免疫/炎症性疾病(如结节病、盘状红斑狼疮、坏疽性脓皮病)及皮肤淋巴瘤相鉴别。盘状红斑狼疮的特征是皮损上有黏着性鳞屑,去除鳞屑后可见毛囊角栓。肉芽肿性疾病的组织病理学鉴别至关重要:结节病无干酪样坏死,结核样型麻风可见神经周围肉芽肿,真菌感染可通过特殊染色识别,利什曼病可通过吉姆萨染色检出前鞭毛体,异物反应可通过偏振光检查发现。

4. 预后:未经治疗的寻常狼疮皮损可能持续存在,并在数年内扩大至较大范围,可能出现溃疡及深部组织破坏,导致严重毁容,慢性皮损偶尔可发展为鳞状细胞癌。若诊断为皮肤结核,建议评估是否存在系统性结核,包括全身各系统检查,尤其是胸部X线检查。

5. 治疗:皮肤结核的一般治疗与系统性结核相似,需采用多药抗结核治疗。

小结

本病例凸显寻常狼疮的慢性进展性及易误诊性,即使无肺结核病史,面部慢性红斑斑块也需考虑该病可能。早期诊断依赖病理与病原学检查,规范抗结核治疗可控制病情,但延误诊治可能导致不可逆毁容甚至鳞状细胞癌发生。本案例为皮肤结核的临床识别与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强调多学科协作及长期随访的必要性。

【例例生辉】系列栏目后续将呈递更多有价值的临床病例分享、大咖专业见解,诚邀读者品鉴!

参考文献:

[1]Wang CP, Zhou J, Li J. Lupus Vulgaris. JAMA Dermatol. Published online July 16, 2025. doi:10.1001/jamadermatol.2025.1799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风湿汇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