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7年,中国邮电部首次发行美术邮资信封,入选的画家多是齐白石、徐悲鸿这一类的大人物。
1957年,中国邮电部首次发行美术邮资信封,入选的画家多是齐白石、徐悲鸿这一类的大人物。
如第5号作品是徐悲鸿的《梅花喜鹊》,齐白石的《虾趣》则居于第11号。
然而,排在第一位的,则是一个陌生的名字汤文选,他的作品《婆媳上冬学》成为新中国第一枚美术邮资信封。
当时,徐悲鸿、齐白石均已仙逝,齐白石更是在这一年刚好心脏衰竭逝世,享年93岁。
这位叫汤文选的画家,才32岁!
要深入谈汤文选,就绕不过他的《婆媳上冬学》,要说这幅作品,还得回溯到起点。
1953年,中南区三大艺术学校合办,成立中南美专,胡一川被任命为校长,副校长分别是杨秋人、阳太阳、关山月。
不说这是一所打破固有艺术教育格局、建立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学校,纯看校长阵营,都能知道这所学校的含金量。
胡一川毕业于杭州国立艺专,阳太阳上海美专的,两人都是“决澜社”的主心骨,关山月自不用赘述了,岭南画派的正宗传人。
中南美专成立后,关山月就提议,组织中南地区108位画家在武汉举办国画展览会。
很快,108位艺术好汉在江汉俱乐部集结,共有300余幅作品参展,关山月、黎雄才、张振铎都参展了,其中也包括了汤文选的《婆媳上冬学》。
《婆媳上冬学》
这么多大佬集聚,29岁的汤文选还能脱颖而出,《婆媳上冬学》斩获一等奖。
《婆媳上冬学》成了展会上的香饽饽,大家争着抢着,中国美术馆眼疾手快,先把作品纳入囊中。
最后,国家文化部只好请汤文选再作两幅《婆媳上冬学》,一幅由全国妇联收藏,另一幅赠苏联文化部。
当时,这幅作品影响力巨大,国家特意用六种外文期刊发表,日本出版的《世界美术全集》也将这幅作品编入其中。
但汤文选创作的《婆媳上冬学》,意义也远非字面上的荣誉。
建国之初,百废俱兴之时,艺术圈就掀起了弃中国画的风,认为中国画就是小资小调、附庸风雅的玩意,有什么用。
既然它无法反映现实生活,那它就活该被一锅端了。
那时已经好多学生开始不学中国画了,著名画家张仃就曾回忆:
“解放时,中国画奄奄一息,面临绝境。当时美术学院学生几乎没有愿学中国画的,素描好的进油画系,差点进雕塑系、版画系,最差的进中国画系、实用美术系。”
中央美院国画专业的老师们,个个没课上了,李苦禅被打发到工会干杂务,李可染只能去教水彩,识时务者为俊杰,很多国画大师纷纷改行。
这就是当时国画的艰难处境。
汤文选没有,什么也没说,不动声色地继续走自己的路。
1951年他赴中央美术学院进修油画,1952年又被抽调到“中南土地改革展览会”筹备组任美术组长,年底汤文选刚到华中师范学院图画系,旋即被安排参加农村土改复查。
从学院到农村,从象牙塔到现实,汤文选有所领悟,一举打破了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壁垒。
艺术不再是吃饱喝足、闲杂人等茶余饭后消遣的工具,它终于走下神坛,走进了千家万户里,《婆媳上冬学》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艺术理论家陈方既先生郑重点出了这幅作品的重要性:
“用写意笔墨表现新人物新的生活和精神风貌,这在全国还是第一次,是传统人物画的一次大突破,了解当时历史条件的人,是能充分认识到它的意义的,以前全国没有这样的画。
实事求是地讲,在当时,能把新人物的精神面貌亲切生动地表现出来,就是在其它画种也是不多的,青年时代的汤文选就显示了他在艺术上的创造精神。”
第一次、一次大突破、以前没有、不多见,这些词汇,都是年轻的29岁汤文选做到的。
这个位置,此后一直屹立不倒,对中国画的贡献,也是众人皆认可。
1996年汤文选在广州美术学院岭南画派纪念馆举办画展,84岁的关山月带着一水的学生前去观摩学习。
他说:“汤文选代表了中国画最纯正的品格,应该让港、台和外国人来看看,认识什么是真正高雅的中国画。”
汤老活了84年,创作领域几乎囊括了所有题材:人物、山水、花鸟、家禽、走兽、虫鱼,就没他不会的。
有意思的是,他创作的家禽、走兽、虫鱼很有“人味”。
很多画家画虎,都会着重突出虎的凶狠、凌厉,这是它在动物界显著的兽性。
但汤老笔下的虎,不太像虎,形似虎,内核却是人。
如他的作品《三春晖》,雄虎盘踞在地,居然伸出舌头在舔舐幼虎。
《三春晖》
看虎看久了,便理所应当地把它当作虎,只当作虎,一只有别于人类情感的猛兽,而已。
却忘记此时眼中的这头虎,可能是谁的爸爸,又或是谁的儿子。
中国美术馆馆长杨力舟就曾说汤老:
“他把一只老虎、一个小猪、一只小猫、一只鸡的描绘都注入人的情感,画出了动物自有的神趣,画出了作者对它们的感受。
借物寓情,借物寓意,这种拟人化手法汤先生运用自如。就这点,我觉得他超过了前辈大师。”
汤老的作品,看久了会感觉有一股活水在搅动,里面的老虎啊、小猪小猫长久以来被这股活水滋养着,生命力经久愈旺。
所以,看他的画要小心,脑子稍微想一点东西,一不留神就会跳进他的身体里,你能清晰地听到他几十年前创作那幅画的具体心境。
譬如他1982年创作的《晒场上》,画面有几头小猪正低头在竹席垫上吃谷,线条简洁,小猪憨态可掬。
画中题了两句诗:“是否粮多不足惜,抑怜憨稚未遑驱。”
像在问看画的人,猪吃谷是不是糟蹋粮食了?下意识思考想去回答他,猛的回过神,旁边根本无人过问,眼前几头小猪依旧埋头吃谷。
但耳边隐隐传来一声无奈的哀叹,那人呢喃着“唉,怪可爱的,吃吧吃吧,大不了我少吃点。”
除此之外,飒飒秋风中奋飞的归雁、于芦花荡中闲庭漫步的群鹭、雨过竹林时缩着脖子的落汤鸡、晨露中引颈而鸣的雄鸡……
一切渺小而不起眼的事物,在汤老的笔下都有了独特的光环。
之所以对万事万物都能有如此深的感触,是因为汤老这一生本就不坦途。
1943年,汤文选18岁,命运给他的巨大成年礼是让他没有了家,日军轰炸蒲圻县城,他的家被炸毁,他与妻子躲在桌下才仅与死神打了个照面。
后来,妻子生下双胞胎男婴,20岁的汤文选当爸爸了,但儿子出生刚10天,炮火再次追了上来,他们又开始了逃亡。
1945年,抗战胜利,全国都在欢呼呐喊,汤文选的喊声却在喉咙嘶哑着出不来了,双胞胎中的大儿子因颠沛流离的逃难染上肺炎,最终不治身亡。
上天给了他当父亲的福气,却很快反悔了,回来剜走了这福气的一半,连着他的筋骨、血肉……
他逼着自己振作,去报考武昌艺专,并顺利录取上了,当时的美学讲师阮璞见到的汤文选是这样的:
“那时候瘦得不得了,穿件布长衫,只见肩膀,下面就没有东西了。”
在面临人生巨大的变故时,年轻的他居然还能明确自己的方向,放着武昌艺专最热门的油画不学,执意去碰国画,“简直就没有哪个注意他。”
他就这样默默无闻,静物、素描、画史、画论、诗文什么都学。
1947年,汤文选再次当上了爸爸,儿子汤立出生。
但命运的这次馈赠,依旧夹杂着恶意。
6年后他的母亲、祖母双双投湖自尽,兄长进了监狱,再过一个6年,当初那对双胞胎幸存的小儿子患急性肺炎,不治身亡。
此时,汤文选还因一次意外,被压坏了第十二脊椎骨,从此落下终身伤残。
作品有力量有生命力,是因为画上的每一笔每一画,都是在扯着拽着他的神经、筋骨之下诞生的。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大地震,武汉有震感。
此时的汤老已经患有严重的帕金森,还因为对药物产生耐药性,新药又出现副作用,最终不得不停药。
他被家人推着到室外空地,神智恍惚,不知发生了什么。
第二天,电视记者播报有12000人死亡,他急促地追问学生是哪个国家的飞机炸了我们。
当听说是四川发生大地震,84岁的汤老愣了半晌,然后拖着近乎无知觉的身体,拿起画笔,匍匐在桌上,艰难地画出了《雄风》《铁骨丹心》,两幅画都捐了,支援抗震救灾。
8月,汤老便因突发急性肺炎,被送进医院抢救,在医院捱了快9个月,最终病逝,享年84岁。
又是急性肺炎,父子三人殊途同归……
起初,看汤老的画有感触,我以为是画技高超的缘故,细品方知不尽然。
汤老身上有种悲天悯人的气息,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深,见过世间辽阔,仍对细微生灵抱有深切的关怀。
他就犹如站在高山上的孤狮,睥睨天下,双眼低垂时,热泪已砸进了土地。
如今,我们从他作品中感受到的震撼,是他那滴泪穿透土地,带来的余波。
参考资料:
1、央视网|《人物·故事》 20230924 风神独秀泽边兰·汤文选
2、湖北利宝美术馆|别样的生命情调与艺术的卓绝——汤文选传略
3、中国国家画院|东方意象·汤文选、汤立花鸟画展
4、黎鸣|二十世纪最后的写意国画巨匠——汤文选先生画赞
5、肇正|汤文选的水墨老虎世界
6、谢跃|广美七十载:中南美专在区域美术发展中的经过及影响居,曾是“岭南艺苑”旧址
下面是汤文选作品欣赏:
来源:朱小畅说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