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商品 | 德日利率有下行空间,法德利差或走阔——海外固收月报2025年第五期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09 07:34 2

摘要:国际投资头寸(NIIP)构建的全球债券坐标系中,2025年第一季度相较2024年末,加拿大国债部分修复利率高估;英国、德国、荷兰国债利率高估加剧;法债利率部分修复低估;美债利率在均衡线附近。

海外债券投资,G4主权债

国际投资头寸(NIIP)构建的全球债券坐标系中,2025年第一季度相较2024年末,加拿大国债部分修复利率高估;英国、德国、荷兰国债利率高估加剧;法债利率部分修复低估;美债利率在均衡线附近。

静态综合收益来看,英镑和美元投资10Y英债综合收益转正,美元投CNH政金债综合收益转负。HY中资美元债综合收益降至1%以下,相较欧元投10Y法债综合收益的优势缩小(2025年8月4日)。

2025年7月,G4国债10Y相关性有所恢复,共同震荡上行。爆发全面贸易战的尾部风险降低,流入德债的避险资金减少。英国基本面偏弱,长端利率上行幅度最小。而日债受参议院选举和美日贸易协定等因素扰动,波动性最大。

德债:长期限资金转为净流出,促使期限溢价上行。目前通胀和库存周期对德债10Y收益率影响较强。我们认为在去库压力以及通缩风险增加的第三季度,德债10Y收益率存在回落风险。

法债:欧洲经济意外指数转入下行周期概率增加,法德利差或将再次扩大。

日债:日本在10月或12月加息的概率在提升。短期内10Y日债利率波段下行的概率较大,支撑位1.40-1.45%,中期继续上行。

净国际投资头寸(NIIP)视角下的全球债券坐标中,2025年第一季度相较2024年末,加拿大国债部分修复利率高估;英国、德国、荷兰国债利率高估加剧;法债利率部分修复低估;美债利率在均衡线附近。

一、海外债券跨币种投资静态对比

1.1 美元投资美元债

2025年7月美债利率反弹,后于8月初受非农数据拖累而回落,9月降息预期升温,短期限利率回落的幅度更大。7月超主权机构发行的5Y美元债名义利率和综合收益环比反弹。此外,HY中资美元债利率回落,8月4日数据显示其综合收益已不足1%,环比回落约27bp。

1.2 美元和本币(欧元、英镑)投资欧债

7月欧元区英债、法债、德债、意债收益率全线环比反弹,综合收益相应反弹,其中英镑和美元投资10Y英债综合收益浮出水面。

1.3 美元投资非美外币债

其他非美国债中,加拿大、日本、中国香港和墨西哥公债利率反弹,印尼、马来西亚和点心债利率回落,考虑美元投资对冲成本和资金成本后,10Y日债综合收益反弹,10Y中国香港政府债浮出水面。

1.4 人民币投资人民币债

7月中债利率大多反弹,但综合收益回落居多,计算资金成本后的点心债使用人民币投资的综合收益部分出现反弹。

离岸央票方面,7月600亿元6M央票到期后如期未重新发行。8月下旬还将有150亿元1Y央票即将到期,此前经验显示1Y央票滚动续发的几率较大。此外2025年11月、12月和2026年2月还有3笔、共650亿元央票到期。

1.5 静态收益对比

取2025年8月4日的数据进行静态对比,综合收益为正的债券除HY中资美元债、10Y法债/德债/意债、30Y/10Y/5Y中债(5Y为国开)、30Y房利美吉利美MBS、30Y美债、10Y加债、10Y日债外,英镑和美元投资10Y英债综合收益转正,美元投CNH政金债综合收益转负。此外HY中资美元债综合收益降至1%以下,相较欧元投10Y法债综合收益的优势缩小。

实际投资中,综合收益随债券收益率和本外币FTP价格变动而每日动态变化。

二、非美G4国债联动跟踪

2025年7月,G4国债10Y收益率协同性有所恢复,总体呈现震荡上行态势。美国经济数据有所好转,通胀继续回升,降息预期收敛对长端利率走强贡献最大。随着美日、美欧达成贸易协定,爆发全面贸易战的尾部风险降低,流入欧债的避险资金减少,长期德债甚至转为净流出,促使期限溢价上行。欧央行暂停降息,且释放偏鹰信号,支持短期利率预期上修。英国经济数据相对疲软不支持利率预期大幅上修,期限溢价变动不大。参议院选举风波推动日债收益率走高。后因选举落定、美日达成贸易协定安抚市场情绪,日债收益率上行放缓。

近一个月,美债与英债10Y收益率相关性高于0.8,与欧债、日债相关性有所回升,超过0.5。德债、法债高度联动。纵观近一个季度,美债与英债保持较高相关性,而与德、法、日国债的相关性在0.5以下。从BETA视角来看,近期美债10Y收益率对英、日国债的BETA影响小幅增强,对欧债的BETA影响变化不大。

期限利差方面,从历史分位数来看,法、英10Y-2Y期限利差相对更高。德债、日债保持在中性水平下方。

从EPFR资金流数据来看,近一个月资金流出德国短期、长期国债市场;英国中期国债市场亦存在资金流出;日本国债以及英国短期、长期国债市场更受青睐。

三、非美G4国债个体追踪

3.1 英国国债

回归预测模型显示,近期英债10Y收益率回到以美债10Y收益率、英镑2Y OIS利率为自变量拟合得到的中枢水平。在不考虑其他要素影响的情况下,以2025年5月纽约联储调查的美债10Y收益率中位数为中枢、25和75分位数为上下限,假设英镑2Y OIS利率震荡于3.5%~4.0%(BOE后续降息0~50bp)[1],最新回归结果显示英债10Y收益率年内中枢回落,年末95%置信范围在3.95-4.66%(中枢4.28%)。若根据我们预期,2025Q3美债收益区间为4.1-4.8%,2025Q4美债收益区间为3.9-4.6%,英债10Y收益率年末95%置信范围在4.0-4.95%(中枢4.48%)。英国短期利率预期和以赤字率拟合的期限溢价模型显示,英债10Y收益率高位盘整,年末中枢4.51%。

3.2 德国国债

近期欧央行降息预期回调支持德债收益率上行,暂无高低估指示。

EPFR Fund Flows and Asset Allocation资金流数据显示,7月德国长期国债资金转为净流出,支持德债10Y ACM期限溢价上行。

为进一步考察德国基本面对德债10Y收益率的影响,我们选取了德国库存周期、通胀,欧央行政策利率等周期性变量,探究其与德债10Y收益率周期项的对应关系。通过HP滤波提取德债10Y收益率周期项。从走势图来看,德国库存周期、通胀与收益率周期项相关性良好。为量化各变量影响程度,我们构建滚动回归模型。除欧债危机时期,模型R方基本保持在0.5以上,均值高于0.7,具有较高解释力。可以注意到,2022年末以来,欧央行货币政策对收益率周期项的贡献值有所降低,基本面要素影响增强。目前通胀和库存周期的影响程度相当。基于此,我们认为在去库压力以及通缩风险增加的第三季度,德债10Y收益率存在回落空间。

基于SPF长期通胀预期、实际增长预期的回归模型亦显示,未来一个季度内德债10Y收益率可能进入下行通道,季度末在2.5%附近存在阻力。

3.3 法国国债

今年以来,欧元区经济景气度整体上升,同时在去美元化“避风港”、财政凝聚力增强等加成下,区域内利差持续收敛。法国作为债务状况较差的经济体,其10Y国债与同期限德国国债利差自年初的90bp附近下行至目前的66bp。然而,随着贸易战的尾部风险下降,欧元区高债务国国债会失去部分吸引力。且如果经济意外指数转入下行周期,法德利差很可能再次扩大。

3.4 日本国债

2025年7月,10Y日债利率反弹,随后在8月初随市场偏好下降回调,日债收益率曲线继续陡峭化,日本国债市场流动性压力指数仍旧居高不下。

7月31日,日本央行在议息会议中按兵不动,但大幅上调2025财年和2026财年通胀预期,央行植田和男认可“日美达成贸易协议是一个巨大的进展,将减少不确定性”,并称“日元汇率并未大幅偏离日本央行的预期”。

当前10Y日债利率相较模型和政策利率偏高估,随着参议院选举落定、美日贸易协议达成,预计10Y日债利率进入下行波段的概率较大。历史经验看2025年3月和5月利率波段下行的最大幅度分别是44bp(riskoff逻辑)和15bp(风险中性逻辑),本轮10Y日债利率支撑位1.40-1.45%,倘若riskoff风险加深,支撑位将进一步下移。中期继续看日债利率上行,待交易加息时将启动下一轮上涨。下一次加息最近可能发生10月或12月。

注:

[1]纽约联储最新美债收益率调查时间仍是2025年5月。

点击图片购买 “兴业研究系列丛书”

转 载 声 明

转载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 务 支 持 人 员

对集团外客户

李 璐 琳

liliulin@cib.com.cn

对集团内用户

汤 灏

tanghao@cib.com.cn

免 责 声 明

本报告由兴业研究(CIB Research)提供,报告信息依据国际、中国和行业通行准则并通过合法渠道获取,所有观点为研究员个人意见,不代表兴业研究立场。本报告不含任何道德、政治或其他形式的偏见,兴业研究不对报告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及时性作出任何明确或隐含的保证,报告内容不构成任何形式的要约、投资建议或决策依据,阅读者应自行独立评估所有相关风险。对于因使用本报告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后果,兴业研究和研究员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版权为兴业研究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分发、发表或以其他方式公开本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除非本报告已正式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中,否则应被视为非公开的研讨性分析。引用或发布本报告内容须注明出处为兴业研究,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兴业研究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

兴业研究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

来源:鲁政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