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4 年 7 月 17 日清晨,香港葵涌和宜合道的一处废弃工地上,早起捡纸皮的阿婆被墙角突兀的水泥块绊倒。那东西半埋在碎石堆里,表面还粘着几根疑似头发的纤维,凑近能闻到一股若有若无的腥气。
2004 年 7 月 17 日清晨,香港葵涌和宜合道的一处废弃工地上,早起捡纸皮的阿婆被墙角突兀的水泥块绊倒。那东西半埋在碎石堆里,表面还粘着几根疑似头发的纤维,凑近能闻到一股若有若无的腥气。
她不会想到,这个被后来媒体称为 “香港版绫濑水泥案” 的开端,藏着一个 18 岁女孩最后的绝望。
三天前的深夜,荃湾中心某单位的客厅里,劳嘉宁蜷缩在地板上,额角的血顺着脸颊滴进地毯。
17 岁的陈浩明踩着她的手背,把燃着的烟头按在她手臂上,“说不说?钱到底藏在哪?” 这个刚中学毕业、在茶餐厅打零工的女孩,三天前被 “朋友” 以 “借钱周转” 为由骗来,从此陷入了无休止的折磨。
一、一场以 “借钱” 为名的围猎
劳嘉宁认识李俊杰是在 2003 年的圣诞节派对上。这个 16 岁就辍学混社会的男孩,总带着一群 “兄弟” 在商场游荡,说话时总爱拍她的肩膀,“有事找杰哥,在荃湾没人敢动你”。
2004 年 7 月,李俊杰突然打电话说自己 “欠了社团数”,让劳嘉宁帮忙借 5 万块,“就借一周,不然他们会砍死我”。
7 月 14 日下午,劳嘉宁揣着刚发的工资和向同事借的 2 万块,按约定来到荃湾中心。开门的是李俊杰的 “女友” 张雅丽,这个染着黄头发的 15 岁女孩,转身就把门锁死了。
客厅里坐着五个男孩,其中就有总爱吹嘘 “跟着大佬揾食” 的陈浩明。“这点钱塞牙缝都不够”,陈浩明抢过信封扔在地上,脚碾过钞票的声音让劳嘉宁浑身发颤。
后来的法庭记录显示,这场 “借钱” 从一开始就是骗局。李俊杰根本没欠高利贷,只是想效仿电影里的情节 “搞点快钱”。他们搜走了劳嘉宁的银行卡,逼她说出密码,发现余额只有 800 多块时,陈浩明第一个动了手 —— 折叠凳砸在背上的声音,成了劳嘉宁生命最后三天的背景音。
二、囚禁三天的人间炼狱
150 平米的单位被隔成五个房间,劳嘉宁被关在最小的储物间里,里面堆着没清理的建筑垃圾。张雅丽负责看守她,偶尔会丢进来半个面包,看着她狼吞虎咽时骂一句 “贱货”。男孩们则在客厅打游戏、喝啤酒,输了就冲进储物间踢几脚泄愤。
7 月 15 日凌晨,陈浩明带着两个男孩进来,用铁链把劳嘉宁锁在水管上。“听说你跟阿强走得很近?” 这个问题让劳嘉宁愣住 —— 她只是在茶餐厅和同事阿强多说了几句话,怎么会传到他们耳朵里?
没等她辩解,塑胶水管已经抽在脸上,血瞬间糊住了视线。后来她才知道,是张雅丽嫉妒她长得漂亮,故意编造了 “抢男友” 的谎言。
最残忍的折磨发生在 16 日下午。李俊杰接到 “大佬” 的电话,催他们 “赶紧处理干净”。六个少年围在储物间里,有人拿出美工刀在劳嘉宁手臂上划,有人用打火机烧她的头发。
法医后来鉴定,她身上有 38 处钝器伤、12 处锐器伤,最致命的是后脑那记重击 —— 由一根生锈的铁管造成,颅骨凹陷了 2 厘米。
“我想回家……” 劳嘉宁的声音越来越弱时,陈浩明突然说:“不如学日本那个案子,用水泥封起来。” 这个后来被媒体反复提及的细节,其实来自他们看过的《绫濑水泥杀人案》纪录片。没人反对这个提议,就像没人反对前三天的每一次殴打一样。
三、从工地上的水泥块到法庭上的眼泪
7 月 17 日凌晨,他们把昏迷的劳嘉宁装进蓝色纤维袋,塞进租来的面包车。李俊杰开着车在新界兜圈,最后停在葵涌那片废弃工地 —— 这里是他父亲以前工作的地方,他小时候常来玩。陈浩明和两个男孩用铁锹挖了个浅坑,把劳嘉宁放进去时,她的手指突然动了一下,吓得张雅丽尖叫起来。
“还没死透?” 陈浩明举起铁铲,又补了两下。他们从附近建材店买来的两袋水泥,混合着雨水倒进坑里。张雅丽站在远处抽烟,看着水泥浆漫过纤维袋,突然想起三个月前,劳嘉宁还帮她拧过瓶盖,“那时候她笑起来有两个酒窝”。
警方接到报警是在 7 月 19 日。劳嘉宁的父母联系不上女儿,调取监控时发现她最后出现在荃湾中心。破门而入的警察在储物间闻到浓烈的血腥味,地毯下的血迹已经发黑。顺着租车记录追到工地时,法医正在水泥块上钻孔取样 —— 那处疑似头发的纤维,最终成了关键物证。
2005 年 3 月开庭时,被告席上的六个少年坐成一排,最小的张雅丽还在偷偷啃指甲。主控官播放劳嘉宁被虐待的录音时(其中一个男孩用手机录了音炫耀),旁听席传来倒吸冷气的声音。李俊杰的律师辩解说 “只是想教训一下”,却被法官打断:“用水泥封尸的教训?”
最终判决下来:陈浩明、李俊杰因谋杀罪判终身监禁,张雅丽等四人因故意伤害罪判 7 到 12 年。宣判那天,劳嘉宁的母亲捧着女儿的照片,看着被告席上那些还带着稚气的脸,突然说了句 “他们也是孩子啊”,声音轻得只有身边的法警听见。
四、未曾散去的阴影
2010 年,张雅丽因狱中表现良好获得假释。走出监狱的那天,她戴着口罩和帽子,看见街对面有个女人举着劳嘉宁的照片 —— 那是劳母每周都会来做的事。后来有人在元朗的一家便利店见过她,总是低着头扫码,听到 “水泥” 两个字就会手抖。
荃湾中心的那套单位,后来被业主低价出售。新住户装修时,在储物间的墙缝里发现过一小块带血的布料,报警后才知道这里发生过的事。现在那栋楼的 15 层,永远挂着窗帘,电梯到这层总会自动打开,居民们都说 “是那个女孩想出来看看”。
劳嘉宁的父母在 2015 年搬离了香港,临走前把她的骨灰撒进了维多利亚港。茶餐厅的同事们还记得,她出事前正在攒钱报夜校,想考个会计证 “过点安稳日子”。
而那些少年,除了两人至今仍在服刑,其余的都已出狱,用新的身份隐姓埋名地活着 —— 就像那块被挖走的水泥块,表面看似平整,底下的裂痕永远都在。
本文系社会新闻/真实案件改编,人名为化名,本文图/选自网络
来源:文史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