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吴忠(1921—1990),开国少将。1933年参加红军,亲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等。曾先后任北京卫戍区第一副司令员、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著口述回忆录《吴忠将军口述——几件大事亲历记》(陈楚三、李大震整理,美国华忆出版
吴忠(1921—1990),开国少将。1933年参加红军,亲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等。曾先后任北京卫戍区第一副司令员、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著口述回忆录《吴忠将军口述——几件大事亲历记》(陈楚三、李大震整理,美国华忆出版社2021年出版)。本文选自书中第六部分,91—99页。文中回忆了吴忠将军指挥下的坦克进攻战及前线战况,是不多的公开发表的第一手史料。
(六)一九七九年对越自卫反击战
一、提出集中使用坦克开路
中越自卫反击战(注1),中央的战略决策是大胆的。当时世界各国都怕苏联,美国也怕苏联,我们在外交斗争中经常谴责美国怕苏联;现在越南仗着苏联的势力占领了我们支持的柬埔寨,轮到人家看我们怕不怕苏联了。
我们的决策说明不怕,教训越南,反击作战。但战役决策又很胆小。许世友(注2)同志主持广州军区研究作战时,不少同志主张先打高平,有的主张先打谅山,我也赞成先打谅山,因为打高平打不了歼灭战,我们的包围圈子很大,纵深八十公里,要歼灭它是海底捞针,所以俘虏少,但重炮、汽车拖不走,被我们搞到了;除了打死打伤的以外,俘虏很少,都跑到山里去了,回旋余地很大,我们无法通过搜山把打散的人抓住。这是事先估计到的,所以我赞成首先打谅山。我提出打谅山一夜之间可以完成包围,很近,榴弹炮在我们国境内射击就可以掩护部队攻击谅山,榴弹炮可以打十一公里。许世友同志说,你这不是要战略决战吗?我不明白,战略决战有什么困难?我们有绝对优势、压倒优势,为什么要避免决战呢?
许司令的意见,第一阶段不能打谅山,那样就搞大了。我认为,强者对弱者,就要求同它决战,不管是战役的、战略的。解放战争,国民党一上来就要同我们决战,敌强我弱,我们就避免决战;到三大战役,我强敌弱,就要求同敌人决战了,东北三省,关门打狗,不让他跑掉;淮海战役、天津战役,都是决战,不理解许司令为什么因为是决战就不能包围谅山?先包围高平,好费事啊!劳师、费时,部队疲惫不堪,没有突然性;谅山方面只是正面进攻,没有切断敌人退路。总觉得这个决心战役上是胆小的,是按主席对抗日战争初期的战略思想:先打弱小、分散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但整个越南同我们比较,他不是强者,是弱者,不能用这个思想来套,应该先打集中、强大之敌,你哪个地方兵力集中我就包围哪儿,我有取胜的绝对把握。战役决心的胆小和战略决心的胆大不相称,什么原因不明白。
战前准备时,总政主任韦国清(注3)同志去龙州检查准备工作,我向他建议还是先打谅山,可以歼灭个把师,如果他增援,还可以歼灭更多一点;打高平海底捞针,搞不到东西。韦国清说,中央已经决定了,不能改变了。
指挥作战的吴忠
打仗是1979年2月17号,我的免职命令是1月20号下的。1月20号命令到广州军区,各大军区都收到了,北京和其他军区的同 志告诉我说已见到免职命令;但我还没见到。据说许司令和向政委及 前指一些领导研究后向军委、邓小平建议,暂不公布免职命令,打完 仗后再说,军委、邓小平同志批准了,让我作战。我不知道此事,从 其他军区的人那里知道下了免职命令。我想你公布了命令不让我去 就算了,不公布我就继续工作。
部队一开始调动我就去了42军,战前准备、侦察,我都参加了, 北京的作战会议我也参加了。前指在南宁,许世友、向仲华(注4);副司令是我们三个:江燮元(注5),55军谅山方向;欧致富(注6),广西云南交界方向,指挥41军包围高平;我在龙州、水口方向,从东面包围高平。我凭党性办事,既然没公布免职命令,我还是 积极工作,参与战前准备、作战指挥。我这个方向有个想法,装甲兵 数量不少,建设时间也有几十年了,解放战争时各野战军都有特纵、 坦克,朝鲜战争我们也用了坦克,数量较少,个把连,把坦克当炮用; 真正集中坦克部队向敌人进攻,在装甲兵的历史上不多,集中200多辆坦克进攻的情况在装甲兵历史上没有。这次集中较多,我建议把93军坦克团调来归我指挥;北京军区坦克一师的130自行火箭炮营调来后开始归炮兵,我提出这是装甲车体,炮兵难以维修,主要是协同坦克作战,应调给我。这样,43军坦克团(59式,口径100),42军坦克团(轻型21吨,口径85),加上水陆两用坦克营和北京军区坦克一师的130自行火箭炮营,共200多个装甲单位,我建议集中 使用,前面开路,向政委很同意。许世友同志来龙州,听取汇报时对 此部署不赞成,我和向政委坚持,许同意了。
二、集中使用坦克成效显著
作战指挥所设在510高地,我要求设立坦克电台。我、谷景生 (广州军区副政委,上甘岭时的十五军政委)(注7),还有军委装甲兵作战处郭处长,许延滨(军委装甲兵作战参谋,许光达同志之子),装甲兵董副部长,并有炮兵的,以及42军政治委员勋励(注8)在山上。其他如42军军长魏化杰(注9),刘长义(音)同志在基本指挥所。
作战开始比较顺利。43军坦克在前,42军在后,我要求三小时 拿下东溪县城(距国境线35公里),实际用了两小时四十分,打得很好。我在指挥所可以听到各坦克部队之间的通话,要听到哪个地方 不对,我马上插进去纠正。打下一个700多公尺的山头时,步兵跟不 上,掉队了,坦克部队要不要等?他们要请示,我马上插话让他们不 要等,单独作战。山上一辆坦克报告起火了,指挥员处理很好,让乘 员下来,待坦克爆炸后把残骸推在一边,部队继续通过。后来知道乘 员未出来;我问过指挥员,他说当时坦克的乘员想让坦克靠边让开路 再出来,结果靠边的过程中坦克爆炸了,几名乘员都牺牲了。
坦克部队打得比较好。要抢占的一个战略要点是东溪和高平之间的弄梅隧道。隧道不长,如果越军把它一炸,我们坦克部队就过不去了,排除障碍花的时间就长了。越军没有炸这个隧道,他们连桥梁也舍不得炸,最多是轻微破坏一下。我要43军坦克团派两个坦克连加上步兵营抢占弄梅隧道。坦克团谎报了军情,还没有占领隧道、靠 近时就报告占领了,还受到我的表扬。结果42军坦克团二营五连进 入隧道时遭到敌人阻击,一下子伤了五辆坦克,后来在步兵配合下才 占领了弄梅隧道。战后43军坦克团的团长在武汉被撤职并开除党籍,当时是副团长在前线打。按我的想法应判刑!
坦克部队临近高平时,遭到越军使用苏制导弹的袭击,连续打坏我们十一辆坦克,后面的坦克受阻。只有最前面的一辆坦克没被打上,一直打进高平,从南门打进去,西门打出去,打烂了敌人的炮兵阵地,四名乘员一名牺牲,三人下车等41军的部队时,在西门被俘,交换俘虏时回来,后被复员。我认为这辆坦克在装甲兵历史上应该是 英雄坦克,他们很勇敢,并不是贪生怕死,是后续部队没跟上造成的,处理不公正。
42军坦克团106辆坦克参战,到高平还剩73辆,伤亡150多人,损失较大,但比我预想的要好。坦克部队打得很辛苦,到高平80公里路上有几段峡谷,几十公里长,两面山上有许多自然洞,里面有炮,有兵力,若不是坦克开路,用步兵花的时间就长了,三天不一定拿下来。这些洞都被坦克打掉了。
坦克打的是硬仗。第一条,地形对坦克部队作战十分不利,进攻时无法左右展开,峡谷、关口很多;第二条,纵深较大,80公里; 第三条,要同敌人五种反坦克武器斗争:反坦克地雷、美式 M-16反 坦克枪(可打穿轻坦克装甲,打穿后一分钟以内产生高温,坦克内弹 药会在高温下爆炸)、40火箭筒、82无后坐力炮,以及冰雹式导弹, 同导弹作战还是第一次;第四条,越南军队反坦克作战很有经验,他的反坦克武器布置很得当,在拐弯、盘山道等减速区域,这是一;其次,他部署三层火力,第一层反坦克枪,第二层火箭筒,第三层82无后坐力炮,还有重机枪、轻机枪,把你车打坏,你出来修车时就扫 射你;再一个,他一旦发现我们两根天线以上的坦克,就集中火力打 掉,两根天线以上的坦克是指挥车,连长、营长、团长的指挥车,所 以这次作战指挥车换乘很多。显然,他们反坦克很有经验。所以,这次坦克部队打得比较“过瘾”,相比起来,步兵、炮兵不过瘾。同这样的对手,这样多的反坦克武器、这样有反坦克作战经验的对手打,没有过,这样大的规模没有过。这两个坦克团优点、成绩是主要的,非常英勇。
三、攻克高平茶灵广渊后撤军
28号,准备宣布我国要撤兵了,坦克部队统统要回国,打毁的坦克要炸成碎片用汽车拉回国内,战场打扫的很干净。三月一号以后 再打就没有坦克部队了。向茶灵进攻时,我的指挥所在南流。敌人在弄垭山口沿公路布了长蛇阵,利用很多自然洞,敌人的残余部队还有两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这时战士非常希望有坦克。42军两个师攻了两天,进展很缓慢;第二天攻下来弄垭山口,但到茶灵的长蛇阵没有拿下来,敌人防御很顽强,我们伤亡很大。三月二号晚下大雨,我要求必须打下来。战士们很勇敢,把敌人切断成几截,经过两小时混战打下了茶灵。我看124师大多数战士的帽子都没有了,裤子被撕的乱七八糟,有的变成了裙子,但情绪都很高,喜笑颜开。看他们吸烟很好玩,一人吸一口往后传,吸一口往后传,一支烟吸完扔了。
54军的韩怀智同志(现在的副总参谋长)(注10)带一个师,我要他从弄垭山口由北向南打广渊,他们一下子就把广渊拿下来了,和42军125师会合,这样我手里就有两条公路,一条是高平—弄垭 山口—广渊—复和到龙州,另一条是高平—弄梅隧道—东溪—复和 再到国内,伤员后送、弹药和炮兵的调动就比较灵活了。打下六个县市(五个县城,一个省会),坦克部队打得比较满意,42军、54军都不错。
这一段比较可惜的是没有许延滨的录音机。头一天作战直到天黑,43军坦克团报告占领了弄梅隧道,我在报话机上表扬他,都是许延滨传达的,许延滨的录音机都录了。那天晚上我把许延滨留下 了,我考虑许光达同志就这一个儿子,进到里面去情况很复杂,敌人是全民皆兵,到处都打,所以把许延滨留下了,让他了解125师情况;他还是要去,我让他不要去,留下了,所以在里面没有录音。坦克部队打得好。
关于伤亡情况。我在510高地,就有三发炮弹打到指挥所,伤了 二三十人,主要是警卫连的;随我进去的女护士小曹,左腿二十多处伤口,很坚强,让她下山她不下;军政委勋励同志负了轻伤;许延滨也打了一个包。我们从东溪出来,坐敞篷汽车上,警卫连战士突然说“把我屁股打了”,也不知从哪个方向打来的。打茶灵时,我坐吉普车,三十八医院的护士小周和张秘书让我坐中间,他们坐两边,意思是两边打来的子弹先打他们,保护我,我说“子弹从前边打来呢?”都是很好的同志。小曹护士在医院换了药以后,又跟着部队追上来了, 一直追到高平,负了伤也上来了,我建议给她立二等功,后来立了三等功。换的护士小周后来和我的司机小杨结婚了,都是山东人。
这次作战,战前领导同志编号,司令员是一号,政委向仲华二号,江燮元三号,按常委排列,黄荣海(注11)同志后面是我,欧致富在我后面,黄荣海没去,结果欧致富四号,我是五号,我看与我的免职命令有关,上面过得去。中央慰问团来,欢迎慰问团要见报,请示许世友同志,他说按常委顺序,我又排在欧致富前面了。
打下东溪后进展较快,很快打到高平城下,20号接到许世友发 的电报,说打高平统一由欧致富副司令员指挥,解除了我的指挥,连协助的任务也没有,但我还在前线。没任务了,我到42军军部找肖 部长肖剑飞(注12),说凭党性办事。肖是总参派来的观察员,训练部的副部长,党性很强,我交代42军马上向欧致富副司令员报告 情况,并且也电告欧副司令,以后由他指挥。在高平城下等了两天, 41军部队没到,原定合围,高平周围的山头都拿下来了,41军没到, 我考虑让42军先进城。给许司令、向政委发电报,为防越军大部队 增援时腾不出手,建议如果41军两天内还到不了,54军就先不打广 渊,要尽快打下高平,不宜再拖。后来接到许世友司令的电报,说请示了军委,军委“同意吴忠同志建议,打高平统一由吴忠同志指挥,韩怀智同志带162师当天晚上到那维前去报到。”韩怀智同志动作很快,当晚带部队出发,天不亮就赶到了。41军在打下高平好几天后才到,我找到41军副军长毛余(注13),他带着121师,见到我就哭了,说“弹尽粮绝”。这时42军已打下高平正向茶灵方向进攻。毛余说他的部队分散,没有一条公路搞通,炮也上不来,坦克也上不来,只有步兵上来了,伤员不少,有300多伤兵,伤口已经化脓,无法后送;我让42军勋励把这些伤兵通过东溪转送到国内,并给毛余补充了不少粮食、罐头、弹药等物品,还把韩怀智的130火箭炮营配属给毛余,敌人增援时可以用火箭炮还击。直到打下茶灵、广渊,撤兵回到国内,我都没有与欧致富同志会师。毛余和勋励同志后在坦桑尼亚当顾问,现在广州军区当顾问。
打下高平后,那里的桥梁、重要的工厂、广播电台等设施要不要破坏?我发电报建议破坏,以给越南的经济制造更大的困难。中央回电,要求把所有工厂、桥梁、涵洞、广播电台、公共设施,包括省政府办公楼,统统炸掉。我们把电线杆锯掉,高压线收了,破坏得很彻底。
战斗伤亡不少。42军伤亡3000多人,加上129师,4000来人, 其中亡的超不过三分之一,最高的是一个副师长;装甲部队,126师 水陆两用坦克团的政委牺牲了。算上54军、43军的两个师,伤亡五 六千人。炮缴获不少,他拉不走;炮兵打得很好。
越南作战,部队带三天干粮,第四天就没吃的了;压缩饼干不好吃,不成功。罐头,有的里面是白菜帮子,战士骂街;肉罐头有的是大肥肉,半桶油。美军战场上的食品供应搞得好,黄豆牛肉罐头,有胡萝卜,有营养;有三根香烟,几根火柴,一包咖啡。
【注释】
注1:对越自卫反击战:随着中美关系逐渐正常化,越南当局开始 全面投靠苏联,特别是在越南实现国家统一后,其称霸东南亚的野心更 加膨胀;越南当局一方面蓄意恶化中越关系,不断挑起边境冲突,蚕食我国领土,另一方面又在1978年底悍然派兵入侵柬埔寨。为了维护中国的边境安全、打击越南在东南亚的扩张气焰,中国于 1979年2月17日,发起了对越自卫反击作战;达到战役目标后,至 3月16日,全部参战部队撤回中国境内。
注2:许世友(1905.2—1985.10),新中国建立后,历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等职,“文革”中任江苏省革委会主任, 广州军区司令员、党委第一书记,中央军委常委;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共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九届、十届、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对越作战时为广州军区司令员,东线总指挥。
注3:韦国清(1913.9—1989.6),新中国建立后,历任赴越南军事顾问团团长,公安军副司令员,广西省长、中共广西省委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席、中共广西自治区党委书记、广州军区第一政委,广东省革委会主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共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委员,九届 中央委员,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对越作战时为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注4:向仲华,详见本书“发言风波”注4。对越作战时为广州军区政委。
注5:江燮元(1914.11—1990.5),新中国建立后,历任解放军副军长、军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共九届、十届中央委员,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对越作战时为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注6:欧致富(1913.11—1999.),新中国建立后,历任解放军师长、军分区司令员,副军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广西军区司令员,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委会第一副主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对越作战时为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注7:谷景生(1913.7—2004.11),新中国建立后,历任解放军军政委兼中共昆明市委书记,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政委,解放军防空军副政委,国防科委五院政委,广州军区副政委,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兼乌鲁木齐军区政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对越作战时为广州军区副政委。
注8:勋励,生于1926年5月。曾任解放军团长、师长、师政委、 军副政委,赴坦桑尼亚军训团团长、政委;对越作战时任42军政委,战后任广州军区第一副政委。
注9:魏化杰(1922.11—2013.6),曾任解放军团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代军长,广东省惠阳地区革委会主任、中共惠阳地委书记,军长等职;1955 年被授予上校军衔。对越作战时任42军军长。
注10:韩怀智(1922.4—2003.4),历任解放军团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师长,解放军师长、军参谋长、军长;后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助理、副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2年晋升为大校,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9年对越作战时任54军军长。
注11:黄荣海(1916.8—1996.10),新中国建立后,历任解放军师长、副军长,省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共广州市委第一书记,广州市革委会主任、广东省革委会副主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共九届、十届、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对越作战时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注12:肖剑飞(1917—1993.1),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师长、副军长,福州军区副参谋长,总参作战部副部长,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总参测绘局副局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1979年对越作战时任总参军训部副部长。
注13:毛余(1926—1994),历任解放军副团长、团长、副师长,军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军长,赴坦桑尼亚军训团团长等职;1979年对越作战时任41军副军长。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最年轻的开国将军让越军闻风丧胆!
吴忠,出生于1921年,四川广元人。家境本还算可以,但在9岁的时候,家里被土匪洗劫。后来,红四方面军经过广元,12岁的吴忠跟哥哥吴光玉一起参加了红军。成为红四方面军的一员。
红四方面军在红军当中,素以敢打敢拼、不怕死著称,最为著名的就是许世友将军了。在1933年,红四方面军就打了惊天动地的反六路围攻,四川军阀刘湘组织六路大军,二十万人,在飞机的掩护下进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创造性的使用了一个收回拳头再打出去的战术。最后把战地压缩到数十公里的险要之地,然后从里往外爆发。当时,身为副军长的许世友拿大刀打白刃战,一战下来,刀口卷刃。吴忠同样在这一场战中与敌人拼大刀,亲身感受了红四方面军的血性。这一战,红四方面军取胜,损失也很大。吴忠的哥哥吴光玉就牺牲了。二年后,吴忠升为营职干部,这一年,他不到15岁。
此后,吴忠到达陕北,进入抗大学习,跟着毛泽东、朱德、董必武、张闻天学习,补上了文化与政治的另一课。此后,吴忠发挥红四方面军的血性传统,打了很多恶仗。比如率58团跟国民党著名的大刀旅181旅米文和部拼近战,战而胜之,换上缴获来的181旅的装备,从此由杂牌团成为主力团,有“吴忠团”之称。后面,又在张凤集血拼国民党名将胡琏,受到了邓小平的嘉奖。
除了这些,吴忠还打了很多恶战,参加过朝鲜战争,他带起来的部队参加过中印自卫反击战,甚至还在汶川地震抢险中,第一个徒步进入了震中地区映秀镇的就是他的老部队。在1955年受衔的时候,吴忠因为战功卓越,被授少将军衔。当年,他只有34岁,是最年轻的开国少将。到了1978年底,邓小平决定打一场对越自卫反击,当时的广州军区司令许世友上北京开会,带回了作战任务。吴忠当时是广州军区的副司令,而且是主管作战的副司令,他当时主动请缨,要到第一线去指挥。许世友亦给吴忠分配了重任:攻克高平。
为什么点将吴忠呢?首先在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组建了第一支机械化师,师长就是吴忠。吴忠对率领机械化协同作战非常有经验。而这一战,是我军第一次机械化实战。第二,在越南战争期间,吴忠曾经入越进行过考察,对越南也很了解。接到任务后,吴忠马上下到部队,进行各项检查跟布置。最终拿出了一个方案。进攻高平,有三个路线可以选择。水口关路线,这一路道路好,利于我机械化部队行动,但是越军防御的重点。那花路线,这里兵少防御弱,但距离较远,而且路况极差。布局关路线,这里防御弱路程近,但道路较差,只有乡村公路,还有一段没修通。最终,吴忠选择了第三条,因为第三条虽然路差,但通过问题不大,而且路程近,可以起到奇袭的作用。
1979年2月17日清晨,战斗正式打响,我军集结一百余门大炮,进行了15分钟的压制性打击。吴忠将自己指挥所移到了距前线数百米的地方。这里十分危险,一个炮弹打过来,就炸伤了三个人。42军的政委勋励大叫一声:我背上好烫。一看,一个高温弹片插到了他的衣服上。从布局关的攻击起到了奇袭的效果。敌人完全没有料到。我军坦克迅速推进,猛进32公里,攻占高平前沿要点东溪。比许世友要求的3小时提前了十五分钟。这一仗,打得越南人根本没想到。我们的坦克进入东溪的大街时,越南的守军还以为是他们的坦克过来协防,还想过来打招呼,等看清楚坦克上的五星之后,才知道是中国的军队,大喊大叫,跑得无影无踪。一队越军士兵坐着汽车开进东溪,直接开到了我方的坦克面前,一下车就当了俘虏。接下来,战斗进入第二阶段。第二梯队跟进,第二梯队的进军就不太顺利了。因为路况比较差,又被第一梯队的坦克压得差不多。越军知道我军占领了东溪后,他们炸桥断路,还把一个水坝给炸开了。这样一来,第二梯队的部队阻在了路上。一半的部队过了水浸区,看到后面的没上来,就在等。后面的上不去,战士们还在车上,不知道怎么办。
吴忠跑到前线,一看,发火了。“命令已经过河的坦克部队,不许停留,不许等候后续部队,一刻不停地向东溪开进,迅速与一梯队会合,然后沿4号公路向高平猛插!”“你的部队是怎么回事?解放军的步兵什么时候养成了这个臭毛病,离开汽车就不会走路?你去!命令步兵全部下车,徒步开进,追赶坦克!”后面这句话,是对政委勋励说的。勋励也很拼啊,前面打仗,他的衣服就被弹片划破,血染红了衣服。这一下,勋励的脸顿时红了,立马甩掉大衣,徒步追赶部队。政委一动,战士也全部下车,徒步通过水障区,向东溪跑步前进。吴忠也准备带着指挥所前往东溪,总部工作组的郭世荣表示调一辆装甲车给吴忠,再派两辆坦克前后护卫。吴忠说:“老郭,你是打过仗的人,怎么现在也糊涂起来了。搞那些只能在战士面前耍威风,却中看不中用的玩艺干什么!”坦克都不中用,那啥中用啊?吴忠拿起一把冲锋枪扛在肩上,钢盔一戴:“我们就这样进去。遇到敌人就打,没有敌人就走,这样最安全。”此后的战斗,吴忠将军就是这样挎着冲锋枪,徒步跋涉,穿山越林,从东溪到高平,再从高平回国,一个多月,他没有坐过一次车,全靠两条腿。这一年,吴忠已经五十八了。这里面,有勇气,也有毅力,更有智慧。
要知道,越军都是小股袭击,他们最愿意攻击的目标就是天线很长,前呼后拥的装甲车。勋励政委后面就是因为坐在指挥车上,当时还是熄了灯,跟在坦克后面,遭到越军火箭炮攻击。勋励受伤,是我军在对越自卫战中唯一受伤的军级干部。吴忠不坐车,正好避免成为越军攻击的首要目标。吴忠抵达东溪,与第一梯队汇合,继续推进到高平外围,并迅速占领了制高点。
3月5日,中国宣布撤军,吴忠率领部队从水口关凯旋回国。看着最后一名士兵跨过国境线后,吴忠才上车回国。这一仗,吴忠当机立断,英勇果敢,歼敌万余,出色完成了任务。
来源:红色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