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集团刘永好:我是一个“老农人”!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07 23:05 3

摘要:位于北京望京SOHO的新希望集团北京办公区,办公环境之简朴低调,让人很难想象这是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办公场所。2024年8月,《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公布,新希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399.88亿美元营收,位列榜单第378名,这已经是新希望集团连续4年登上这

|瞭望智库 里雨曦 实习生 闫旭 王子豪 王妍恩

“我们是用小企业的精神办一个大企业,这是必须的,我们本就是从小企业一步步走过来的。”

位于北京望京SOHO的新希望集团北京办公区,办公环境之简朴低调,让人很难想象这是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办公场所。2024年8月,《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公布,新希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399.88亿美元营收,位列榜单第378名,这已经是新希望集团连续4年登上这一榜单。刘永好用四十余年,打造了这一农牧业巨头。

虽然早已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刘永好仍时刻自称“我是一个老农人”,这种朴素,成为观察这家中国农牧业巨头及其掌舵者的一个切入点,也折射出其发展历程中强调的务实底色。自1982年家庭养殖场起步到年营业规模超过2800亿元,创业43年,时代成就了刘永好,刘永好也成了时代的弄潮儿。

刘永好与新希望的创业、兴业故事是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为探寻新希望集团和以刘永好为代表的时代企业家故事,瞭望智库《品味中华·对话新时代企业家》栏目走入新希望集团,与刘永好展开深度对话,品味他的奋斗感悟与商业智慧。

1

时代带来“新希望”

2022年,在新希望集团成立40周年之际,刘永好出版了自己的自传《焕新》,讲述自己与新希望40年的创业故事,书中多次提到一个关键词:时代。

“当年我们创业的时候叫育新良种场,意思是培育新的产业。1986年,时任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视察育新良种场,并题词‘中国经济的振兴寄希望于社会主义企业家’,希望就是从这儿来的。”谈起40年前的创业经历,刘永好依旧感慨颇多。

1979年,刘永好兄弟尝试创业,因被指“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搁浅。1982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开,他们抓住政策机遇,以“带动10户农村专业户”为目标,投身农村创业。从养鸡、养鹌鹑起步,最初的动力仅仅是“让生活好一些”。

图:1982年,刘永好(右二)等在育新良种场门前 受访者提供

“其实我们小的时候很穷,我大概20岁以前几乎都没穿过鞋,更早的时候甚至每年只有三尺布票,连裤子都做不了。这样看似简单的事情,在当时其实并不简单。”走出贫困是刘永好兄弟创业的起点,如今新希望集团始终坚持初心——改变家人和周边人的生活,带动村民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更上一层楼。

在早期创业的生存压力下,刘永好依旧能对政策保持敏锐性,创业初期的及时调整,也让刘永好看到了商业的本质。

当鹌鹑养殖规模达到非常大时,刘永好意识到该产业的局限性——小产品,需求量不大。基于“让生活更美好”需落脚于“肉蛋奶”,而“肉蛋奶”的生产都离不了饲料的判断,他果断带领企业转向饲料行业,这为新希望后来的规模化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新希望的每一次转型都伴随着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判断和对核心业务方向的调整,也意味着放弃原有积累的部分成果。

刘永好表示,企业的转型调整一定要看市场、看社会、看未来。但同时也要坚守价值判断和初心使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总趋势没有变,因此,新希望集团四十余年始终锚定农牧产业,并不断抓住新的调整变革机遇,做对企业有利、对百姓有利、国家政策支持的事。

四十余年的发展,让这个“出生”于中国农村的农牧企业已然跻身世界农牧产业前列。然而,对比世界顶级粮农巨头企业,43岁的新希望还很年轻。

譬如,全球四大粮商,ADM(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创立于1905年,邦吉创立于1818年,嘉吉创立于1865年,路易达孚创立于1851年;在中国,中粮集团创立于1949年……

新希望集团立于世界农牧巨头之林,企业的自发生长是主因,但同样重要的是抓住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时代红利。背靠庞大的中国市场,只要有鼓励创业、创新的政策环境,一代代创业者就能够迸发出难以想象的能量,以数十年时间“浓缩”国际行业龙头百年的发展历程。

新希望是幸运的。其诞生之初,市场经济大潮涌动,以刘永好为代表的一代奋斗者,成为了勇立潮头的弄潮儿。

“赶上了这个好时代,赶上了改革开放,赶上了90年代以后全国的大发展,赶上了党和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也赶上了国家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到现代工业国迈进的整个过程。”刘永好表示,他是改革开放好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和推动者。这一代的民营企业家用勤奋和努力创造了价值,也为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是幸运的,更是光荣的。

2

43岁新希望“焕新”

新希望集团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面对产业升级、技术变革和代际更替,新希望集团持续推动自我革新,其过程同样充满考验。

受世界粮食价格和饲料价格波动、猪周期等因素影响,近几年新希望集团的业绩承压明显,外界普遍认为其面临不小的挑战。

在刘永好看来,在危机之中保持定力与及时“焕新”同样重要。

“猪周期我们都经历4轮了,企业需要思考的是怎样做得更好。”无论周期如何变幻,刘永好始终锚定农牧食品主业:“肉蛋奶是‘万年’产业,总有人需要。关键在于如何做得更好,更有价值、更营养、更有特色、口感更佳。”这份对行业本质的坚守,成为新希望抵御风浪的压舱石。

“压力大的时候,我们不抱怨、不躺平,把低谷期变成磨刀期。”经历过多次企业风浪的刘永好,对企业发展中的短暂困境表现得十分淡定。面对低谷,他自有一套“磨刀”理论:“磨管理刀,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磨科技刀,以科技让农民都挑上‘金扁担’,助力农业升级;磨企业社会责任刀,让大企业跟农民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农民的同时企业也进步了。”

刘永好认为,正是这种把低谷期当成磨刀期的做法,让新希望集团穿越一次又一次的周期,渡过一次又一次难关。

“做事、做实业都要快半步。”刘永好阐释其管理智慧:“跟上形势不落伍,适度超前布局。超前太多易踏空,超前半步,进可领先,退有余地。”这一理念贯穿了新希望的转型之路。

刘永好清晰地认识到,传统农牧产业虽然难以像创新型科技公司那样扮演“颠覆者”,但完全可以借力新技术赋能传统的制造业与农业。除了开发新产品外,在2021年,新希望开始牵手哈佛商学院,做起了“新希望·哈佛数字化转型战略加速项目”。有了战略上的“补课”,行动也步步紧随。集团迅速启动了14个“数字化灯塔项目”,覆盖冷链物流、养猪、乳业、物业管理,甚至脑科医疗等领域。每一个项目都被视作“标杆实验”,在试错中总结经验,再向全集团推广复制。

与此同时,新希望集团的内部也正在经历着一场“焕新”。

“毕竟我今年70多岁了,跟我一块创业的人年龄也相对大些,尽管我们身体挺好的,头脑也很清楚,但是毕竟时代不一样了。年轻人对新鲜事物更理解更熟悉,因此我们很早就启动了对年轻人才的培养计划。”刘永好对年轻一代,包括其女儿刘畅赞誉有加,他称赞新一代年轻人、年轻企业家学历高、敢闯敢干、国际化视野开阔、善用新模式,因此他更关注年轻群体的成长。

刘永好表示,两代企业家应该相互学习。年轻一代要学习上一代企业家更务实、更勤奋、更有担当、更成熟的作风和经验;而成功的老一辈企业家,也应学习年轻企业家勇攀高峰,敢于向新技术、新产业、新环境挑战的心态和做法。

3

民营企业有信心

今年2月17日,刘永好作为民营企业家代表出席了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讲话。此后,他在多地向企业家群体传递座谈会精神。这一系列走访下来,刘永好感觉备受鼓舞,信心增强。

“我觉得影响还是蛮大的,民营企业家们多数都比较振奋、高兴。”谈到年初民营企业座谈会对民营企业家群体的影响,刘永好表示,座谈会释放了明确且强烈的信号,鼓励、支持、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另外,各级政府和多个部委也出台了具体的政策和方案,从上到下掀起了一股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新热潮。

中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中等收入群体持续壮大,每年千万大学毕业生注入高素质人才活水,这些都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深厚根基。“中国人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一定会转换成发展动力。”面对经济转型和全球格局的深刻变化,刘永好表达了信心,也承认挑战的存在。

刘永好认为,面对新局面,民营企业有两个办法可以破局:高质量发展和利用好新发展格局。

“中国经济正在转型,从高速增长变为高质量增长(发展),今天我们不能够还是像以前这样不断地投资,不断地建厂,不断地招工,不断地生产产品。”在刘永好看来,企业唯有追求高质量发展方能突围。新希望集团正是靠着科技创新、精细化管理等几个方面的提档升级应对新的转型周期。

图:2021年,新希望控股集团首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榜单 受访者提供

新发展格局下,新希望采取“两条腿走路”策略:对内,依靠科技提升产品力与服务力;对外,继续深化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布局。新希望集团在海外的拓展遵循以下的“123原则”:确保当地员工薪酬高于当地水平约30%(“一高于”);强调尊重当地法律、宗教与文化(“两尊重”);注重传播中国企业家精神、中国制造价值和中国文化(“三传播”)。经过二十多年的耕耘,新希望集团已在数十个国家布局业务,成为民企国际化的典型代表。

4

“老农人”与新时代的对话

“我是新希望的刘永好,一个老农人,一个在农业领域食品领域耕耘了40多年的资深民营企业家,我相信国家在成长、在进步,我们一定会度过这个调整期,向着更高更好的方向迈进,希望生活更美好。”

朴实、谦虚、勤奋,是刘永好留给人们的印象。在他看来,企业不应仅关注商业利益,更要秉承初心。“老农人”说他希望在新时代培养出更多“新农人”。

1994年,刘永好联合9位民营企业家发起“光彩事业”。三十多年来,带动数以万计的民企投身其中,在贫困地区修桥铺路、兴办产业、助销特产,为国家脱贫攻坚做出贡献。迈向乡村振兴新阶段,刘永好牵头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他提出雄心勃勃的“乡村振兴五五工程”:五年内,带动企业在乡村投资约500亿,创造约5万个就业岗位,帮扶5万个家庭农场和小微企业,培训5万“绿领”新农人,并建设5个示范基地。截至目前,投资及就业目标已超额完成。

具有特色的是,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发起的乡村振兴“村长班”。四年来,400多名来自全国的村支书、村长在此接受培训。刘永好每届“村长班”都亲自讲授第一课,被学员称为“刘老师”,他笑言有人称其为“农民代言人”。

作为在商场中打拼四十余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民营企业家之一,刘永好的人生经历似乎很难用几个词集中概括,但这几年,他似乎非常青睐“老农人”这一标签。

“很多人问我:‘你是新中国最早创业、最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家之一,如果当年做金融或者参与城市建设等其他更蓬勃的产业,会不会发展得更好?’我说有可能。但我认为农业产业是基础产业,与百姓生活联系紧密,与我创业的初心最符合。”

“我就是一个老农人,把农业做好,把食品做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做出我该做的事。”刘永好用这句话总结自己四十多年的农业生涯。从最初解决温饱的朴素愿望,到如今推动“让生活更美好”的宏大实践,他始终扎根于农业和乡村。

刘永好与新希望的故事,是一个个体、一家企业与一个时代相互塑造的样本。其中有机遇的把握、转型的阵痛、周期的考验、责任的担当,也有未解的挑战。这份复杂性,或许比单纯的点赞更能勾勒出一位中国民营企业家的真实轮廓及其所处的商业生态。正如他在访谈尾声所言,如果有一杯酒,要敬给时代、客户、员工和同行者——这杯酒里,混合着感恩、责任,以及对前路并非一片坦途的清醒认知。

“瞭望寰球,振兴中华”,在经济全球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企业家群体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其精神内核与奋斗历程不仅是中国经济腾飞的缩影,更是中华文明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写照。

为传播当代企业家产业报国情怀及实干、风险精神,中华酒品牌与瞭望智库联合推出《品味中华·对话新时代企业家》高端访谈节目,专题对话100名相关领域优秀企业家,以前行中的民族品牌故事为底色,彰显国家发展底气与信心。作为节目战略合作伙伴,诞生于1959年的中华酒品牌,致敬中华有为之士,与瞭望智库一道邀您品读商界传奇,弘扬爱国有为、创新突破的新时代企业家精神。

来源:瞭望智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