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如何让短视频转化为育人资源?| 每周一问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09 09:03 3

摘要:当短视频已成为日常,我们是否思考过,这些奔涌的流量与鲜活的内容,亦可成为育人的沃土?转化,就是关键一步。 发掘其蕴含的知识图谱、情感共鸣与时代脉搏,将轻松刷过的片段,巧妙转化为启迪思考、浸润心灵的育人资源。这不仅是拥抱数字时代的必然,更是教育创新的智慧选择。本

“每周一问”第366期

“每周一问”是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的编读互动栏目,意在与教师和家长共同交流教育经验、教学技巧心得,讨论教育热点话题,实现共同成长。

将在文末提出,欢迎积极留言讨论。每期幸运微友将获赠最新《人民教育》杂志哦!当短视频已成为日常,我们是否思考过,这些奔涌的流量与鲜活的内容,亦可成为育人的沃土?转化,就是关键一步。 发掘其蕴含的知识图谱、情感共鸣与时代脉搏,将轻松刷过的片段,巧妙转化为启迪思考、浸润心灵的育人资源。这不仅是拥抱数字时代的必然,更是教育创新的智慧选择。本期内容中,许多老师与我们分享了如何看待短视频以及是如何利用其作为教育资源的。让我们一同探索,点石成金,让短视频的碎片星光,汇聚成照亮成长前路的智慧灯塔!

上周的【每周一问】中,我们收到了许多老师的留言,一起来看看吧~

每周一问

老师,您如何让短视频转化为育人资源?

@江苏省昆山高新区汉浦中学 俞艳君:“短视频架起教学与家校沟通的桥梁

让阅读理解“有背景、有温度”。英语阅读理解经常会涉及社会新闻、时事热点等,这些文本背后往往隐藏着特定的文化背景、事件脉络,学生若缺乏相关认知,理解起来易浮于表面。为此,我会在讲评前,从权威网站筛选2-3分钟的短视频,通过希沃投屏直观呈现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比如遇到涉及非遗主题,就找到这个非遗的介绍视频。学生搭建知识框架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更深刻、记忆更持久。

为家庭教育“指方向、供支持”。我会定期在班级家长群分享针对性的家庭教育短视频,和家长一起探索解决孩子不同阶段问题的方法。比如,不少家长反映孩子沉迷手机问题,我便从权威教育平台筛选相关短视频。帮家长缓解焦虑,提供可借鉴的实操经验。虽然短视频无法一劳永逸解决所有问题,但它就像一座桥梁,让家校之间的沟通更顺畅,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共同发力。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沙溪第一中学 陈玲有效转化视频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引用真实事件,增强警示性。“安全问题大于天”,老师们每天挂在嘴边的安全问题,不如直接给学生播放真实发生过的安全伤害事例,真实的画面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冲击力,给他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更好地增强教育警示性。

穿插贴切视频,增强趣味性。在教学课堂上,对于一些学生没法直接接触的教学素材,播放贴切的生动有趣的视频,比如把蝉的一生压缩在一个精彩的短视频中,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探索的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运用AI特制视频,增强启发性。教育教学紧跟时代的洪流,AI技术的运用也可以灵活添加其中。与过去未来名人的对话,与自然界的动植物链接情感,都可以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启发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平台与选择。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科技城小学 朱彦妮:巧用短视频,助力家校共育

短视频提升学习氛围。我偶尔会在日复一日的期末阶段,分享一个短视频,让他们在短视频里看到生活的趣味与哲理。一次,我放了竹子的生长过程。在竹子的萌芽阶段,至少用四年在地下生根,而一旦进入快速生长期,竹子就开始用每天数十厘米的速度成长。看完以后让学生讨论竹子为什么前几年在地下生根,而不是长高呢?我再总结引导:现在我们的每一次复习练习就是在给我们扎根,这样我们就能在期末的时候势如破竹,发挥出色。学生就更能感受到自己的每一次努力都算数。

短视频放松学生心情。在班会课或者晨会课上,我会给孩子们放一些有意思的舞蹈视频,带着孩子们动起来,让他们换一个氛围开始学习。比如一起跳“在小小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学生自己跳,后面熟练了几人组合跳,寓教于乐,学习也更快乐了。

短视频更新家长认知。随着家庭教育的普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家庭教育学习视频。我会把一些接地气的视频转发到家长群,或者私发给一些教育有困惑的家长,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教育方向。比如现在关注的劳动教育,不少家长舍不得孩子干活,我就会分享教育博主的视频,关于孩子从小做家务对孩子的规划能力和家庭责任感提升的好处。家长就更愿意支持孩子和引导孩子进行劳动。

@吉林省吉林市滨江南路学校 齐甜甜:善用短视频赋能育人:教师的三维实践策略

教学适配:依学情课型融入短视频,强化知识传递效果在学科教学中,需结合学生学情与不同课型特点,精准选取或制作短视频,让其成为知识传递的有效载体。例如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针对学生易错题型、抽象知识点,筛选讲解清晰的短视频辅助教学——新授课时用趣味动画短视频导入,快速聚焦学生注意力;复习课中用系统梳理知识的短视频,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正向引导:精选主题短视频,助力品德塑造与家校协同以正向内容为核心,通过短视频发挥育人功能,并加强家校联动。日常班级管理中,精选文明礼仪、安全教育、团队协作等主题的短视频,融入班会或日常教育,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规则意识与合作精神。同时,将班级活动、学生成长瞬间制作成短视频分享给家长,既让家长直观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强化家校沟通,也通过具象化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此外,教师需严格筛选内容,规避不良信息。赋能成长:鼓励创作与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短视频相关活动,促进其自主发展与能力提升。一方面,推荐经过筛选的学习方法、兴趣拓展类短视频,支持学生自主探究,同时教会他们辨别信息优劣,提升自主学习与信息筛选能力;另一方面,鼓励学生担任“短视频主播”,如拍摄知识讲解视频、记录班级活动或展示个人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学生既能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增强表达能力与自信心,同时短视频记录的班级文化也能凝聚集体力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归属感。

@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六小学 舒适:巧借短视频之力 赋能育人新场景

建立“内容筛选”机制,划定优质范围。一方面,联合学科组整理“短视频优质账号清单”,按学科分类推荐科普类、文化类、生活技能类等账号,明确推荐理由和可学习的知识点。另一方面,设计“短视频内容评分表”,引导学生从“知识密度”“价值观导向”“趣味性”三个维度自主评判内容质量,培养媒介素养。设计“任务驱动”活动,实现知识转化。将短视频内容与学科学习、实践活动结合,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从“被动观看”转为“主动探究”。开展“短视频知识点拆解”活动,要求学生观看推荐视频后,用思维导图梳理核心知识点,并用文字或手绘补充拓展。设计“短视频创作挑战”,鼓励学生以所学知识为主题制作短视频。组织“短视频主题辩论赛”,针对科普视频中的争议性话题(如“人工智能的利与弊”)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观点碰撞中深化思考,将视频内容转化为思辨能力。搭建“亲子共学”桥梁,延伸育人场景。借助短视频搭建亲子沟通平台,让育人场景从校园延伸到家庭。发起“亲子共看短视频”计划,每周推荐1-2个适合亲子共同观看的视频,如传统文化类、安全教育类内容,并设计共学任务。开展“家庭短视频分享会”,鼓励学生将家庭共学过程拍摄成花絮,在班级群展示交流。

@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 钟乐江:着重培育学生网络素养,实现碎片化信息的“零存整取”

注重培养自觉意识,增强学生主动获取有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和家长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培养良好的自觉性,能敦促自己自觉收看那些优质短视频内容,帮助自己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拓展思维,提升能力。注重培养自律意识,增强学生抵御不良信息侵害的能力。教师和家长应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自我控制和鉴别能力。加强正面教育,引导学生绿色上网,彰显网络教育学习的正能量;家校密切配合,加强对学生上网时间和内容的有效监控,防止学生对网络信息“碎片化”阅读形成惰性和依赖,增强自觉抵制网络灰色信息侵蚀的能力。

@吉林市松江东路小学校 沙宇莹:别让短视频“刷”走教育机会

先筛后存,给短视频装上“教育导航”。放弃刷到啥用啥,围绕知识点突破、品格养成、能力训练等划重点。比如生物老师盯紧细胞分裂微观动画,思政老师锁定大国工匠纪录片片段,让每段视频都带教育使命。玩转视频,让学生从“刷视频”到“学进去”。讲《背影》前放1分钟老父亲默默扛行李的街头实拍,看完问:视频里的动作和课文哪处像?物理课播过山车失重瞬间,紧跟着抛问题为什么此时人感觉轻飘飘?——用画面勾出好奇心。跳出课堂,让短视频成为“成长连接器”。从看视频到创视频,反转育人角色。如学完说明文写作,让学生拍如何泡一杯完美的茶短视频,用文字脚本练逻辑,用镜头语言练表达;道法课学规则后,拍校门口的交通秩序观察,在创作中懂规则、守规则。巧妙避坑,别让短视频“带偏”育人方向。给视频内容上保险。优先选新华社、央视新闻等官方号,避开标题党,错误知识,比如讲历史坚决不用戏说类短视频。

@广西省河池市东兰县国清中学 黄文举:三招策略,助力短视频成为育人新引擎

严把“内容关”,筑牢资源高地。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教师应该当优质资源的核心“把关人”,需主动筛选、推荐兼具思想深度、专业精度与趣味活力的短视频,巧妙融合思政、文化与学科知识。师生可共建班级“精品视频库”,精选知识、文化、思维俱佳的优质账号。同步强化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学生辨识真伪、提升审美,炼就自主筛选的“火眼金睛”。

巧设“时间阀”,提升媒介素养。化解沉迷,重在科学引导。推行“15分钟任务挑战法”:鼓励学生带着明确问题搜索,限时获取有效信息。这既是时间管理训练,更是高效检索与精准甄别的实战演练。倡导家庭设立固定“视频共赏时段”,精选内容共同观看,重点在于深度交流,引导孩子表达观点、分享感受,构建开放互动的亲子资源生态。

深挖“育人点”,激发创造动能。短视频不仅是资源库,更是互动场与创作台。教师应以正确价值观为引领,将优质内容转化为生动“云课件”,巧妙融入教学。更关键的是鼓励学生创作,指导其从选题策划、脚本撰写到拍摄剪辑、知识讲解,亲历知识分享全过程,让学生在创作中赋能成长。

每周幸运微友

本期的【每周一问】,有三名留言微友获得我们赠送的最新一期《人民教育》杂志,分别是@陈玲、@舒适、@沙宇莹恭喜这三位老师,杂志会在近期寄出,请以上老师注意查收!也请这几位老师将详细邮寄地址与邮政编码在留言告知,感谢!(温馨提示:邮寄地址为学校的老师请留下学校所在街道、门牌号等具体信息,不要只留学校名称。)

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我们的话题讨论,下一次幸运微友可能就是您哦!(留言主要讨论文末下一期的问题,标题醒目语言精练更佳,请留下您的工作单位和姓名,以便小编与您联系噢!)

本周,我们邀请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漾西学校的倪丹丹老师给大家带来分享:

短视频是一把双刃剑,当孩子们用指尖滑动屏幕,海量的信息如潮水般涌来,既有引人深思的新知与奇思,也有娱乐碎片令人不能自拔。如何引导孩子在合理时间内有选择地专注优质教育短视频,让碎片化学习成为知识积累和思想启迪的契机?

这需要智慧的导航——不是简单禁止,而是教会孩子如何在指尖“漩涡”中突围,让短视频成为成长的助力而非干扰。

择善而观,优以培基

短视频可用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上。许多家长抱怨孩子一刷短视频就停不下来,但问题或许不在于短视频本身,而在孩子尚未建立健康的媒介使用习惯。作为妈妈,我在孩子还未接触动态视频之前就开始了亲子阅读,每天在固定时间陪孩子翻阅纸质绘本的时期最早可追溯到7月龄。坚持亲子阅读到孩子4周岁时,她看书的时候专注到会连续两个小时自动屏蔽耳边的纷扰。但我并不禁止她看优质短视频,等她两周岁后,开始一周播放一次幼儿益智视频,每次时长不超过20分钟。因此,第一步不是禁止,而是择善而观,让孩子在“刷”与“停”之间找到平衡,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与好习惯,这是青少儿成长的基石。

我的女儿非常有自己的主意,也常常听不进我的劝导,爱看书的她常常坐姿不当,我后来想到,是否可以用她不抵触的方式——正确的看书坐姿科普视频来引导她?“为什么不能躺着或趴着看书?”简单的一个短视频就把科学原理分析得十分透彻,让我女儿欣然接受,也避免了亲子冲突。实际上,孩子总是会在自我意识觉醒的时候,以他们的方式来对抗我们。当孩子还没有形成不良习惯或错误观念时,他们常常不会对师长的教育有心理上的对抗。而当问题已经出现,孩子可能会因为已经习惯了某种行为或思维模式,对教育产生抵触情绪,认为这是在指责和批评自己。因此,老师和家长选择优质的短视频资源进行前置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会事半功倍。

择善而学,优以拓界

短视频可用在知识素养的习得上。作为语文老师,我认为比较简单的内容,或者我不太擅长的内容,我都会寻找优质的短视频资源来搬到我的课堂上。例如《十五从军征》这首乐府诗,我认为简单易懂,孩子们通过王霓老师的十分钟讲解就可读懂这首诗。但知道到理解,甚至有更深的感触应不止于短视频,短视频恰恰只是学习的跳板:王霓老师用生动的方式呈现知识,我会让他们看完视频讲解后,用笔写下关键词或思维导图来再次呈现诗意与诗情。又如,孩子对某个历史事件感兴趣,可以推荐相关书籍或纪录片,让短视频成为延伸阅读的引子。

短视频应成为文化传承的新载体,它所特有的视觉冲击力恰恰能弥补传统教学的抽象性,不论是学科知识还是传统文化,它们以更鲜活的方式走入孩子的世界,助孩子在整本书、整个学科中构建自己的学习体系。

择善而创,优以赋能

短视频可用在激发内在的潜能上。老师在教学生涯中会有职业倦怠期,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也会遇到上升瓶颈期,他们会陷入困惑、焦虑、自我怀疑中。作为班主任,适时利用班会课播放相关短视频,以此提升认知、振奋精神十分关键。

在初三第二个学期中,我给孩子们放了《改变你一生的七大定律》这个短视频,孩子们深受启发。有学生在语文书上写下“荷花定律”,明白成功需要厚积薄发;还有学生在作文中引用“跳蚤定律”,认识到自我设限的危害;还有学生在演讲比赛中用到了“竹子定律”......这些短视频帮助学生突破自我.就这样,我和孩子一起相信“相信的力量”,在中考中实现了巨大的突破,孩子们考出了三年来最好的成绩。

孩子的心灵得到滋养以后,他便能成为一个创造者,热情地将思想付诸于实践。当短视频成为亲子沟通的桥梁、课堂延伸的窗口、兴趣探索的起点,它便不再是时间的“窃贼”,而成了成长的伙伴。我们无法让孩子完全远离短视频,但可以帮助他们在“刷”与“停”之间学会自律,在“碎”与“整”之间构建体系,在“看”与“做”之间激活创造,最终让他们在信息的海洋中不仅学会游泳,更能辨别方向,游向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感谢倪丹丹老师和参与此次话题的所有老师!期待更多的老师参与到我们【每周一问】的回答中,贡献您的育人智慧,小编在后台等着您哦!

【每周一问】等您来答!下面我们进入下期的话题:

新课标呼唤“学科实践”,倡导“做中学”。当我们把山河的壮阔、历史的余温、科技的锋芒带进课堂,知识的脉络便不再停留于纸上,而是在学生的惊叹中鲜活生长。暑假中,我们走出校园,拥抱社会这个大课堂,想必一定有更多的见闻、感悟和体会。这些令您心潮澎湃的瞬间,正是教育最珍贵的火种。您在暑假遇到了哪些新鲜事?计划怎么把这些转化为开学后的资源?欢迎您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

每周一问

老师,您如何把暑假见闻转化成开学后的教学资源?

参与每周一问,请在文后直接留言,长篇分享、图片视频也可发送至rmjywx@126.com邮箱,注明期数即可

①扫码订阅2025年《人民教育》杂志

来源:人民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