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党委: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 铸就强大思政引领力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在“六力”之中,思政引领力排在首位。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会思政引领力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锻造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为重要途径,不断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凝聚起建设教育强国的强大思政引领力。

一、深刻领会思政引领力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

“思政引领力”内涵丰富,是立德树人的核心所在,要求我们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通过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实现对青年学生强有力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价值引领,不断汇聚起建设教育强国的磅礴力量。“思政引领力”的提出,是对我们党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传承和弘扬,是新时代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经验总结,为新征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是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我们的高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准确把握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总要求,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要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学生价值引领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战略属性,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帮助学生筑牢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勇担时代使命。

三是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把思政课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统筹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深挖各类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功能,形成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体,各门课程协同发力的全方位育人格局,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四是要引导学生自觉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当前,我国正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当代青年学子生逢其时。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激励学生,以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引领学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学生,以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教育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为祖国繁荣发展而不懈奋斗。

二、切实增强“大思政课”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对“大思政课”建设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特别是当前,国际形势环境日趋复杂,思想文化交融激荡,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和斗争愈发严峻,青少年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使命,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积极应对不能停滞不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度重视“大思政课”建设的战略意义,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教育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凝聚起强大的思政引领力。

如何构建好“大思政课”,有效增强教育的思政引领力,构建全面育人新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一直在思考、谋划和推进的首要工作。学校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的亲切关怀为根本遵循,坚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持续深化思想认识,不断加强组织领导,组建由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双组长的“大思政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听思政课、讲思政课、联系思政课教师,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定期研究推进思政课建设,全面推动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系统观念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出台进一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5项主要任务和18条工作举措,强化协同联动,加强资源统筹,狠抓工作落实,形成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机制,凝聚起全校建设好“大思政课”的强大合力。

三、以“大思政课”开创全面育人新局面

学校党委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部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为培养目标,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第二课堂”重要作用,持续打造特色品牌,建好“主渠道”、善用“大课堂”、建强“大师资”、构建“大格局”,努力打造具有中国农大特色的“大思政课”,拓展学校全面育人新格局。

一是坚持守正创新,建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学校举全校之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围绕马院人才队伍、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重要事项进行定期研究,制定一揽子政策统筹支持,超常规加强人才引进,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列入学校“双一流”建设学科,自主增设全国农林高校首个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博士点,成为北京市首批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切实发挥马院思政课主阵地作用。大力推进思政课建设提质增效,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为核心的课程群建设,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持续推进以问题为导向的“三三制”协同育人思政课教学改革,推动数字化技术赋能课堂教学,强化课堂教学质量动态调研机制,确保课堂教学实效。持续树牢“课程即思政”育人理念,坚持各门课程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构建课程思政示范学院、专业、课程、名师育人生态,率先将全校本科教学大纲转变为“育人大纲”,“课程育人”理念扎根教师思想深处;推动耕读特色的劳动教育入教材、入课程、入培养方案,出版全国首个耕读教育读本《耕读教育十讲》,《劳动教育》课程获首届高校劳动教育“展播优秀案例”;打造《大国三农》精品在线课程,累计选课学校400所,全网学习量突破1000万,入选“慕课十年典型案例”,成为全国知农爱农价值观教育的现象级“金课”。

二是突出农科特色,善用实践育人“大课堂”。学校注重引导学生在“行走的课堂”、在乡土中国深处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树立实践教学鲜明导向,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体系,将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指导学生理论社团等工作纳入教学安排。搭建农科特色实践舞台,引领“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行动”,创设“百名博士老区行”、“稼穑之路”、“耒禾计划”、千名学子访“头雁”等实践活动,强化农科特色实践育人作用。打造遍布全国的育人基地,建立“三院两站一体系”新型社会服务体系,依托科技小院、教授工作站、合作企业等平台,每年组织千余名学生扎根全国1000多个县及百余家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服务,让青年学生在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前沿哨所”中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

三是坚持引育结合,建强思政队伍“大师资”。学校组建了包含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在内的三支专职队伍和一支兼职队伍,为“大思政课”提供坚强师资保障。注重锻造思政课教师关键力量,加大教师引进、培育力度,打造“求是”论坛、“求索”学术沙龙、“求道”教学沙龙等教师培养培训系列课程,实行“一人一策”,全方位助力思政课教师成长和发展,思政课教师段蕾获第六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想政治课专项组一等奖。注重增强专业课教师育人能力,联合全国11所院校成立“思政+”虚拟教研室,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创新。建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各专业学院“院院携手”、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师师联手”,互进课堂、合作教研的同向同行协作机制,推动全校教师课程思政改革实践。注重提升辅导员队伍素养,辅导员是开展学生思政工作的中坚力量,也是“大思政课”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党委专题研究辅导员队伍建设,党委书记为辅导员作专题辅导,每年开展辅导员队伍培训30余期,支持学生思政研究和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持续提升辅导员工作能力、专业水平和思政引领力。注重壮大兼职教师队伍,积极聘请党政领导、科学家、先进模范、企事业单位管理专家、社科理论专家等各类群体近40人担任兼职教师,打造高质量兼职师资队伍。

四是形成协同效应,构建思政育人“大格局”。学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统筹各类思政育人资源要素,拓展育人新格局。构建党建引领“大思政课”育人模式,深入实施“双融合、双促进”教师党支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工程和“全覆盖、双提升”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工程,切实增强党建引领铸魂育人工作效能。强化红色“1+1”思政育人品牌,作为红色“1+1”行动发起高校,不断深化“以党建共建为核心,以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党员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思政育人途径,千余个党支部、三万余名学生党员参与活动,将“大思政课”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深化科技小院育人成效,创建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小院实践育人模式,获得2022年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唯一特等奖,被写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现已在全国31省、179县和非洲马拉维、坦桑尼亚、巴西、泰国建设科技小院255个,育人作用不断增强。推动科教融合育人,在重大科研攻关和科技创新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家国情怀,争当强国兴农先锋,学生以第一作者在《自然》《科学》《细胞》等发表论文,在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得金奖数量并列北京高校第一名,学校选调生总人数屡创新高,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学校作为唯一高校代表在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上发言。

新时代新征程,建设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的教育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将切实增强服务强国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持续铸就强大思政引领力,全面开创新时代学校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奋力写好教育强国建设的中国农大篇章。(中国农业大学党委)

作者:中国农业大学党委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