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蔚来鹬蚌相争,小米华为坐收渔利?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09 11:24 3

摘要:去年3月份,理想MEGA正式上市,售价55.98万元。这款车可以说承载着公司纯电转型的厚望,实现在纯电市场从0到1的突破,并且目标成为50万元以上全品类销量冠军。

“虽然身处黑暗,但我仍选择光明。”

7月29日,在理想i8的产品发布会上,李想回顾了去年MEGA遭遇的那场风波,并表示这是“汽车史上最大的抹黑事件”。

去年3月份,理想MEGA正式上市,售价55.98万元。这款车可以说承载着公司纯电转型的厚望,实现在纯电市场从0到1的突破,并且目标成为50万元以上全品类销量冠军。

然而,新车刚亮相就因其独特外观设计引发争议,网络上涌现大量恶意言论和P图攻击,导致订单大幅退订,市场表现远不及预期。

李想本人也发朋友圈表示,“虽然身处黑暗,但我仍选择光明。”

让李想没想到的是,一场规模更大的风波在等待着他。这一次,从产品到用户甚至上升至品牌,作为新势力销冠,理想构建的价值体系正在随着舆论的口诛笔伐崩塌。

谁是黑手?

整个事件源于理想i8的发布会上那场震撼的碰撞测试。本来只是证明理想i8的性能安全性的噱头,没想到却引来了同行业的质疑,然后迅速陷入舆论风波。

测试中,理想i8与一辆重型卡车发生正面碰撞。卡车的驾驶室与货箱分离,车轮腾空,而i8的车身几乎完好无损。

看似震撼的结果却引来了无数外界质疑的声音。特别是卡车这样的表现与现实印象大相庭径。首先站出来的就是卡车公司东风柳汽,马上进行了声明,说这测试存在误导,与实际场景差距很大。

这里不是要给理想洗白,在物理学中,动能与质量以及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是可以呈现出视频中的碰撞状态的,这一点在后来的公告中也有所体现(理想i8速度60公里每小时,卡车仅只有40公里每小时)。

只不过这样的结论是否有参考意义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令人意外的是,短短几天后,事情开始发酵了。在各种社交平台上出现了无数恶搞视频,以讽刺理想i8撞卡车几乎“毫发无伤”的实验结果。

有人把理想i8 P到航母甲板上,配文“海战新利器”;有人让它去撞火车,还煞有介事地标注“陆地霸主挑战赛”;最损的是让它撞月球,评论区清一色的“三体人看了都沉默”……

除了几个带节奏的声音外,理想i8这一轮有种病毒式传播的特点。网友开始为了黑而黑,为了流量而黑,玩梗理想i8是需要及时跟进的网络热点。多名资深公关人士都感觉都,“背后大概率有推手,但理想应对得也很差。”

然而这仅仅是理想舆论风波的开幕式,在网上集体都在讽刺理想i8“超越物理学”的无所不能时。有人开始把事情开始放大,将理想i8的这种“无所不能”开始延伸、联想——理想车主“无所顾忌”。

这一波给理想车主贴标签可以说是杀人诛心。理想车主被全网“盯梢”,#理想车主素质#视频在各大社交平台刷屏,评论区气氛比年会抽奖还要紧张。有理想车主在群里吐槽,“我停车占了俩位,结果视频被传到全网,我妈都看到了!”

理想表示,在他们调查下,以8月3日为例,自0时至早7时,仅1个平台就集中出现45篇以《以前真没注意,理想车主,没有意外,一律乱停车……#理想车主》为主题的相同视频。即便是凌晨时段,密集攻击仍未收手,直到现在,还未停止。

此前一天,理想汽车第一产品线总裁汤靖也在微博上曝光了一张网络水军组织抹黑理想汽车的兼职群聊天截图。聊天截图显示,该水军兼职群中有两个任务:其一为收集理想汽车各种不规范行为,不限于停车、开车压线、变道不打灯等,价格为图片一张5元,视频一条8元(会审核,网图不算,不能重复,可AI生成,但需看着真);其二为去理想车主笔记或者理想视频下方恶意评论,价格为一条评论1.5元,带图评论2元(评论完需要整屏截图,会审核,审核不通过超过10条取消任务资格)。

8月7日,理想汽车法务部发布声明称,近期公司收到多位车主举报,反映各网络平台集中出现大量针对理想车主负面评价的误导性信息,极大损害理想用户形象,公司正固定相关证据,采取法律手段进行追责。

从产品到用户再上升至品牌形象,这样专业、系统、逻辑清晰目的明确的攻击,很难不让人猜想背后的黑手是谁?

乐道背锅

单看既得利益者,蔚来乐道的嫌疑最大。毕竟乐道L90是一款和理想i8存在价差但产品定位极为类似的车型。并且两款车型几乎前后脚发布,在外界看来多多少少有种争锋相对的意思。

在此之前,乐道总裁沈斐还在微博上发布曝光理想销售的抢单行为,两家之间的明争暗斗几乎是路人皆知的事情。

在这个事实基础上,没有谁比乐道L90更希望理想i8出现舆情。甚至有网友还戏称:“理崩乐坏。”以此来暗示是理想i8的营销崩盘是乐道在背后是坏。

8月7日,蔚来高管马麟否认抹黑理想:非常反感不分青红皂白,往某一个汽车品牌车主群体身上泼脏水的行为。

“近期理想受到攻击,有人把祸水往蔚来身上引,如果理想用户朋友们信以为真,那就正中攻击者下怀了,请理想用户朋友们擦亮眼睛,避免被利用。对于从行业层面消除这种攻击,我没有任何幻想,遇到了怎么办?我觉得沈斐的建议特别好,请理想公司真正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尽快报警。”

能够勇敢站出来直面竞争对手的舆情,如果不是身正不怕影子斜,那就是贼喊做贼的三重罗生门。

这样铺天盖地的负面消息,影响面之广令人咋舌。有网友表示,“最近准备买电车,在理想i8、乐道L90和小鹏X9中间挑选,社交平台一直在给我推相关信息,某两个品牌的车主互相针对、嘲讽、谩骂的程度简直令我震惊,所有的人都不会好好说话了,甚至都没办法冷静下来理解别人发言的意图,直到我第N次点击不感兴趣之后我的社交平台才清净了点。”

从这个角度看,乐道似乎并不是这场理想舆论风波中的最大获益人,毕竟他们还要背上一个攻讦友商的黑锅。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i8的操盘逻辑和MEGA有些许的一致。上市首月,某汽车论坛出现的“MEGA碰撞测试A柱变形”视频被转发超10万次,事后被证实是经过剪辑的旧款车型测试画面。

此后,社交平台上批量出现的“丑化PS图”,舆论进一步发酵。同样,理想i8也是源于一场碰撞测试,发酵于网友的P图和恶搞视频,这一次不一样的是还上升到了车主和品牌上。

在MEGA上市一个月后,河北警方介入调查理想MEGA遭水军恶意攻击事件。据称涉嫌参与打压的车企有三至四家。有证据板上钉钉的也有一家,甚至有负责任被带走调查,最后是双方大佬的直接对话才大事化小。

这也是李想本人那条“虽然身处黑暗,但我仍选择光明”朋友圈的真正含义。理想是手握确凿证据的,但是选择了原谅。

没想到,历史还会重演,而且几乎是马上演、立刻演。

有业内人士分析,客观地说,把品牌和用户捆绑在一起,让用户的每个动作都成了品牌形象的注脚。这种做法很有互联网、手机圈的影子。

在米粉与花粉身上,这样的攻击简直是家常便饭。

车企黑公关何时休?

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这一轮的攻击绝不仅仅针对于理想i8这么一款纯电产品。如果有邪恶势力,那这股邪恶势力的目的也不仅仅局限于打破理想从0到1的纯电转型——他们更希望整个理想品牌都受到影响。

短期来看,乐道好像是这波舆论风波下利益最大化的一方,但他们所承担的攻击友商的黑锅对于品牌而言同样是一种伤害。

长远来看,华为问界与即将上市YU 9(增程车型)的小米更像是这波舆论之后,能够获取最大利益的车企。毕竟,理想万一倒下,对他们而言则是少了一个最强有力的对手。

究竟事实如何,恐怕报警也不一定能说得清楚了。

对于理想来说,他们几乎是到了两难的境地。耗费巨大的时间精力与黑子死磕,这样或许能够揪出幕后黑手,还“乐道”一个清白,但也在i8上市初期失去了最好的营销机会。如果放任不管,不仅仅是影响i8的销售,对整个品牌也是巨大且持续的伤害。

甚至那些曾经的理想车主也会寒心,已经有不少车主开始把被网络攻击归咎到理想公关部的不作为上了。

事实上,车企之间在舆论场的斗争由来已久。2018年10月,网上开始流传一张微信截图,截图显示:聊天群名为“吉利汽车公关分群”,而具体信息为要求网络账号发布“吹捧吉利,抹黑以长城汽车为首的国产车”等。

这也是黑公关最早被摆到台面上的一次。

吉利汽车率先发表声明,否认该账号为其内部人员,并表示将采取法律途径追究其法律责任,因为此举对吉利汽车产生了严重影响。

但长城也表示,“为维护品牌商誉和企业的正常运营,已经向警方报案并向属地网信管理部门实名举报,申请调查并处理‘黑公关’行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尽管,最后双方在官方微博发布联合声明,就“黑公关”事件握手言和,但依旧留给外界很大的想象空间。

有网友表示,“都是千年的狐狸,还玩什么聊斋,在营销口子上,就没有谁身上是干净的。”

5月22日,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的通知》,明确聚焦“黑嘴”伤企乱象,重点整治“恶意抹黑诋毁攻击企业问题、对企业进行敲诈勒索问题、恶意营销炒作问题、泄密侵权类问题”等四类问题。

在网络信息异常发达的当下,消费者对负面舆情极度敏感。一次舆论风波,可能让一款产品再也抬不起头,让一家企业数年创新积累毁于一旦。

曾经车企间的较量,比拼的是产品、是技术、是营销创意。自从互联网进入汽车圈,一股拉踩的不正之风也吹了进来,企业被迫将精力从研发创新转向灭火式公关,本该属于技术和产品的正向竞争,被流量所取代。

中国汽车要“换道超车”,需要的不只是技术创新和产品力,更需要一个清朗、公正、理性的舆论环境。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汽车任重道远。

来源:BusinessCars

相关推荐